賴清德上台倒計時,美前印台司令發出警告,大陸在金門將有大動作

黃教授 2024-05-14 14:25:30

圖爲賴清德

賴清德馬上就要上任,美國發出警告,稱大陸將有大動作。同時在這關鍵時刻,台軍要向美國購買自殺式無人機,妄稱“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那麽,美前印太司令提醒賴清德,背後有哪些小算盤?美國炒作中國大陸將有大動作,地點爲何是金門?借著美國支持,民進黨“謀獨”陰謀能否得逞?關于以上三個問題,我將從此美國發出的警告中來具體爲您分析。

美軍前印太總司令阿奎利諾近日向賴清德發出了提醒,稱在5月20日前後,大陸可能會有大動作。他說大陸可能會采取行動,直接進入金門和馬祖地區,提醒台當局務必要注意。對此,台”防務部門”表示,”會使用所有的監證手段,及時掌握大陸動態”同時,台軍欲向美國購買自殺式無人機,試圖強化“不對稱作戰能力”。

圖爲阿奎利諾

第一個問題:美前印太司令提醒賴清德,背後有哪些小算盤?

美國前印太司令阿奎利諾提醒賴清德,背後到底有哪些小算盤?

這已經不是阿奎利諾首次發出這樣的論調,3月份他就說過大陸會在2027年之前實現兩岸統一,美方發出這樣的言論,其實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其一,美國肯定不會那麽“好意”,表面上是好心警告,但實則是在提醒賴清德該加強與美國的軍事聯系,通俗講就是該交“保護費”了,從這次台軍欲購買美國的自殺式無人機就可以看出,阿奎利諾的“善意提醒”起到了作用,美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刺激台當局購買他們的武器。

圖爲美議員與賴清德會談

其二,美國想通過炒作大陸會采取行動,渲染台海沖突,從而讓賴清德與他們徹底的站在一起。賴清德勝選之後,他在兩岸問題的未來方向上並沒有做出過明確表態,美國也拿不准,所以在這段時間美國頻繁加強與台當局的聯系,還專門派人找上了賴清德。美國不想失去這樣一個遏華的棋子,所以就需要時刻的提醒賴清德,只有和美國站在一起,他們的安全才會“有保障”。

其三,通過此番言論告誡民進黨不要輕舉妄動。美國不斷渲染台海沖突,其實就是懼怕沖突的表現。前段時間發生的2.14翻船事件,大陸海警逐步加強對金門海域的巡查,從登臨台遊艇臨檢到距離金門3海裏,再到最近把輸水管道的保護納入巡查範圍,大陸逐漸對金門海域實現了控制,這讓美國看到了大陸的實力和決心。美國也怕賴清德在上任後再次做出什麽出格舉動,刺激到大陸。

第二個問題:美國炒作中國大陸將有大動作,地點爲何是金門?

美國前印台司令炒作中國大陸將有大動作,地點爲何是金門?

圖爲大陸海警巡航金門海域

前面說到了美國這樣做的目的,那麽要達到這些目的,首先當然就是要讓台當局相信他的說法。最近大陸海警在金門海域的巡查次數大幅增加。4月份,中國海警總共在該海域展開了4次執法巡航,而5月份還不到兩周的時間裏,中國海警就已經進行了5次巡航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說大陸會“直接進入金門”可能賴清德真會這樣認爲,美國的目的也就更容易達到。

同時,美國選擇金門,馬祖地區進行炒作,可以更大限度的刺激到台當局,從而爲自己的目的服務。這兩個地方離大陸都非常近,是台當局對抗大陸的前沿,對他們很重要,如果失去了這裏的控制,台當局要想再強硬下去就會受到很大制約。因此不難看出,美國這次炒作所選的地區,拿捏到了民進黨的痛處,可以說是精心“挑選”出來的。

第三個問題:借著美國支持,民進黨“謀獨”陰謀能否得逞?

借著美國支持,民進黨的“謀獨”陰謀最終能否得逞?

圖爲台軍

這個問題可以直接明確的給予否定答案,至于爲什麽不能得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台灣地區與大陸的實力已經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不管是在經濟、軍事還是政治外交上。經濟和軍事就不用說了,在”外交”上,近年來陸續有國家與台當局“斷交”,台所謂的“邦交國”如今只剩下12個,照這個趨勢,清零是遲早的事。這說明在國際上台當局已經沒有幾個朋友。在這樣被孤立的情況下,台當局要想“台獨”基本沒有可能。

圖爲拜登

其次,美國並不一定會全力支持台當局。當前民進黨最大的底氣就來源于美國的支持。但是美國只是把台當局作爲了一個棋子,他的目的是爲了遏制中國的發展。雖然美國是比中國強大,但中國可以拼盡全力的去實現兩岸統一,去打破美國的打壓制裁。而美國就不可能爲了台當局,爲了遏制中國去拼盡全力,這樣只會得不償失。

最後一點,就是中國大陸的決心和兩岸人民的意願。大陸對待台灣的態度一向是明確的,堅決不允許任何人將台灣分裂出去。而兩岸的民衆都期待著台灣回到祖國懷抱。民意不可違,大事不可逆,兩岸統一既是民族夙願,也是大勢所趨,只要政府有決心,民衆有意願,民進黨要想“台獨”就沒有任何可能。

總的來說,美國此次對賴清德的提醒,很大程度上是爲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台當局卻假裝看不明白,繼續緊抱美國,這說明其“台獨”的決心絲毫沒有減弱。不過不管他們怎麽蹦跶,也改變不了最終結局。

作者:常有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

1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