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三打胡琏未勝,除整11師太強悍外,一支特殊部隊也影響了戰局

追夢的年 2024-04-21 22:45:49

粟裕是新中國開國大將之首,爲全國的解放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軍事能力毋庸置疑,毛主席及評銜小組對他都是一致認可的。

不過,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生來就會打仗,粟裕也是從一步步磨砺中成長的,先前並非沒有失敗過。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跟胡琏整11師(18軍)曾有過三次對壘,然而都未能攻克,這是什麽原因呢?

不僅僅是這支國軍主力強悍,華野內部的一個縱隊也對戰局産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初次對陣,火力不足成遺憾

雙方的第一次交手,是在1946年末的宿北戰役,那年國民政府爲“結束蘇北戰事”,兵分四路向我蘇北根據地發起進攻,其中胡琏整11師、戴之奇整69師從宿遷出發。

當時我華東野戰軍尚未成立,山東、華中兩部在國軍看來是各自爲戰,所以大部分國軍將領都掉以輕心。胡琏倒是嗅覺靈敏,提醒戴之奇要小心慢行。

戴之奇卻嗤之以鼻:多疑豈能決斷,那陳毅豈是傻瓜,他敢不顧老窩南下?話不投機半句多,胡琏就自己命部下謹慎戒備,戴之奇則大膽冒進,一頭紮進了粟裕布下的包圍圈。

粟裕抓准兩部之間的空襲,猛攻整69師,同時讓部隊阻擊整11師,不讓兩股敵人彙合。

在蔣介石的命令下,整11師前去營救戴之奇,12月17日,胡琏親自指揮兩個旅攻擊高家窪一線。

天上有戰機狂轟,地上有兩個美制105毫米榴炮營濫炸,守衛在此的山東野戰軍1縱面臨著巨大壓力。

陣地大部被毀,指戰員傷亡慘重,粟裕嚴命1縱守住,1縱司令員葉飛也咬牙給下面下達死命令,雙方都在搶一個時間。

幸好,我軍在主戰場先取得突破,12月19日上午,整69師被殲、戴之奇自殺身亡。而整11師眼見救援目標沒了,立馬往回縮,戰事告一段落。

1縱的慘痛傷亡、整11師的強大火力,給粟裕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當時華中、山東都沒有美制榴彈炮,僅有少量日式野炮和山炮,在這方面吃了很大的虧。

本來在殲滅整69師時,粟裕還想轉頭打整11師,可見到胡琏逃至六塘河一帶後已依托地形構築工事,粟裕便讓各部轉入休整。

打掃戰場時,我軍發現繳獲山炮30門和野炮12門,隨後的魯南戰役中,我軍又大舉殲敵並繳獲美制榴炮40余門,這就讓新成立不久的華野“闊氣”起來。

陳毅和粟裕都深感炮火太重要,便力主成立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規定之後繳獲的重炮及十輪卡車統一移交給特縱。從此,華野就有了攻堅利器。

二、再戰南麻,特縱未能獲奇效

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中,特縱發揮巨大作用,敵整74師未帶榴炮營上山,特縱就將其炸得抱頭鼠竄,爲勝利奠定了基礎。

吃掉敵這支主力後,華野內部産生了驕傲情緒,認爲國軍精銳不過如此,紛紛揚言要再殲滅一支國軍主力。

這時碰巧蔣介石又集中了11個整編師共24萬余人進犯沂蒙山區,華野隨即調動應對,一路進攻泰安、曲阜,一路南下支援劉鄧大軍,使得老蔣立即分兵回援。

最終留在魯中的只剩王淩雲整9師、胡琏整11師、黃百韬整25師、黃國梁整64師。華野想要打主力,整11師就是主力,先前沒能將其全殲是遺憾,此次就將它當成目標。

然而胡琏非常警惕,蔣介石一調兵,他立馬在南麻修築工事,地面有碉堡、子母堡,拉起鐵絲網,地下還布了衆多地雷,積極做好防禦勢態。

1947年7月17日晚,華野四個縱隊向整11師發起進攻,由于先前存在輕敵情緒,且敵早有准備,一開始就打得不順利。

更要命的是,那段時間南麻一帶連降大雨,很多彈藥因受潮而失去殺傷力,特縱的重炮前移和部署也遇到極大困難,無法爲攻擊部隊提供有效掩護。

像那三門105毫米榴彈炮,在汽車牽引下進入陣地時遇上滂沱大雨陷入泥潭,根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華野戰史》裏就明確提到:因持續下雨,彈藥受潮失效,對子母堡一時拿不出有效的辦法,炮火配合跟不上,還誤傷自己人。

如此困難的局面,進攻就相當緩慢。而另一邊蔣介石和陳誠都嚴命周圍國軍去救,整9師、整25師迅速向南麻靠近。

眼看事不能違,粟裕只能下令撤退。此戰讓胡琏大受獎賞,蔣介石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贊:有伯玉(胡琏的字)在,我可高枕無憂矣。

縱觀南麻之戰,我軍未能殲滅胡琏部有多個原因,除敵人強、華野七月分兵後兵力不足外,華野特縱沒能取得理想效果也是一個大問題。

面對子母堡類型的工事,沒有火力覆蓋,那進攻方傷亡必然會大。

三、複戰曹縣,特縱缺席難攻堅

1947年9月,南麻之戰的硝煙散去不久,華野在曹縣一帶保衛了國軍整57師。蔣介石收到求救信息後,馬上讓胡琏率整11師前往。

而粟裕得知整11師正在朝曹縣趕來,就重新部署,調五個縱隊布好口袋陣,准備打一個圍殲戰。這五個縱隊分別爲:1縱、3縱、4縱、6縱、8縱,沒有特縱。

此時的特縱去哪了呢?原來南麻失利後,我軍缺少汽油,特縱的重炮牽引卡車無法機動,且炮彈也運不過來。爲避免被敵俘獲,特縱就輾轉至後方的德平地區,沒有參戰。

如果是運動戰,五個縱隊殲滅胡琏整11師夠了,但胡琏夠敏銳,行至大義集和土山集一帶時就又察覺到不對,連忙命部下趕緊占據附近村莊修築防禦工事。

粟裕預想的運動戰就又變成了攻堅戰。9月24日,華野3縱、8縱攻打土山集的18旅,4縱負責阻擊大義集來援的11旅。

沒有特縱的支援,攻堅部隊非常吃力,主攻的8縱僅靠6門山炮和24門各型迫擊炮,對土山集的地堡無法構成太大的威脅。

激戰三天後,18旅仍守住了土山集,國軍其他援兵紛紛靠近,粟裕無奈下令撤出戰鬥。此役我軍傷亡4413人,胡琏部傷亡3500多人,一些親曆者說:很少能遇到戰鬥力如此強的國民黨軍隊。

從這幾戰的經過可以看出,特縱的重要性實在太高了,火力才是硬道理啊。

三打胡琏未勝,不過也沒有改變大勢,最終在淮海戰役,18軍(即原先的整11師)和整個兵團都被消滅在了雙堆集。

最初中野啃不動他們,還是華野特縱給了最後一擊,這算是報仇了。

1 阅读:167
评论列表
  • 123 6
    2024-04-22 10:36

    被胡琏擊敗三次,但是不影響粟大將在軍事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