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竊取我國雜交水稻親本種子,爲啥判一年半?親本種子有多重要

徐華說過去 2024-05-15 03:46:41

«——【·前言·】——»

如果說前段時間最引人注意的國家層面的新聞是哪一條,那一定是央視新聞報道的間諜竊取雜交水稻親本種子。

雜交水稻保障了我國作爲人口大國卻人人得以吃飽,然而,或許正是雜交水稻讓一些人吃得太飽了,竟然有人升起賣國之心,爲其他國家竊取我國的雜交水稻親本種子!

做人可以沒出息,但不能連自己的國家都背棄了呀!

«——【·雜交水稻·】——»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解放後,我國更衣一度"以最少的土地養活最多的人口",中國終于在上世紀70年代迎來了糧食生産的重大突破——雜交水稻的問世。

自此,我國不再是靠開墾增加耕地來解決人口與糧食矛盾的被動狀態,穩定高産的雜交水稻真正撥開了人們的"吃飯愁雲"。

每年金秋時節,人們都能在祖國大地上欣賞到這樣的豐收景象。但你可曾想過,雜交水稻是如何"雜交"出來的?爲何它們會擁有如此出衆的産量優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追溯雜交水稻的前世今生。

提到雜交水稻,大家首先要理解的就是"雜種優勢"。所謂雜種優勢,是指不同品種或者種質的生物進行雜交後,第一代雜種在諸多生物學性狀上表現出比親本更爲優異的現象。

在動物界,馬和驢雜交後的騾子就擁有強壯的體力和耐力;在植物界,像玉米、棉花等雜交種的産量及其他性狀也普遍高于親本。

水稻作爲雌雄同株、自花授粉的作物,自然界中是不存在雜交的。因此,科學家們必須想辦法來"打破"水稻的這一生理特性,讓其發生異花授粉,從而産生"雜交種"。

但是,要在水稻身上做到這一點可並不容易。由于水稻雌蕊和雄蕊都很嬌小,科學家們曾嘗試通過人工"去雄"的方式,也就是去掉每一朵花的雄蕊,只留下雌蕊。然後再用其他花的雄蕊完成授粉雜交。

然而,水稻的花朵實在是太過于細小和繁瑣,再加上水稻自身對自交的適應性很強,這種人工操作的難度實在是太大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最終在自然界發現了一種"天然去雄"的水稻品種——雄性不育系。

這種水稻由于基因突變,導致雄蕊發育不全,只有雌蕊。這意味著它們無法自交,只能通過異花授粉的方式進行雜交。有了雄性不育系作爲雜交親本,雜交水稻的育種工作就有了可操作性。

于是,在1973年,我國首批雜交水稻就這樣誕生了。當時的畝産比矮杆優良品種高出20%,相當于每年多養活了7000多萬人口。

從此,我國結束了曾經的"人多地少"被動局面,糧食生産真正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實現了新的飛躍。雜交水稻也因此被譽爲"第二次綠色革命"。

«——【·竊取種子·】——»

4月14日,央視新聞對外通報了一起國家安全領域的典型案件。事件的主角是一名朱姓男子,他原本是國內某農業科技公司的總經理。

爲了謀取私利,這名朱某某先是以"合作制種"爲名,違規向一家境外間諜情報機構出售了5種我國雜交水稻的親本稻種。

嘗到甜頭後,這人徹底肆無忌憚了,他幹脆自立門戶,另創辦了一家新的公司,繼續大規模向境外出賣我國的優質親本稻種。由于事關重大,被有關部門一鍋端。

這個案例透露出諸多重要信息:

其一,境外間諜機構早已盯上了我國的優良雜交水稻資源,通過不正當手段企圖非法獲取。

其二,一些華人公司和個人在利益的驅使下,成爲了這些境外機構非法獲取種子資源的"內鬼"和幫凶。他們出賣國家利益,嚴重危及了我國的糧食安全。

第三,相關執法部門和監管機構在保護種質資源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監管漏洞和制度短板,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種質資源事關重大·】——»

正是憑借著雜種優勢,雜交水稻帶來了巨大的畝産提升。但要獲得這種優勢,關鍵還是要有優良親本的保障,尤其是那些特殊功能的不育系和恢複系親本種質資源。

因而,保護好這些核心的種質資源,不流失到境外,對于確保我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對種質資源做出嚴格規範的原因所在。

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批准擅自向境外提供種質資源的,都可能觸犯法律,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因爲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會給國家糧食安全帶來潛在風險。

比如,如果優良親本種質被境外機構獲取,他們就能直接利用這些資源生産出雜交水稻種子。

一旦掌握了這些核心種質,海外企業完全可以在商業上展開與我國同行的競爭。到那時,制種和銷售環節都可能被人"卡脖子"。

此外,這些海外集團在掌握核心種質資源後,還可能對其進行有的放矢的研究。

他們針對性地培育出對應的病毒菌、蟲害等生物武器,再有意無意地釋放出去,就能直接傷及我國農田。一旦産生減産或絕收,後果不堪設想。

因此,親本種質資源對國家安全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而且我們必須清楚認識到,一旦流失到境外,後果都是不可逆轉的。這也是爲什麽近年來敘利亞、俄羅斯等國都極其重視糧食作物種子主權的原因。

2021年,美國曾向敘利亞的哈塞克省運送了約3000噸小麥種子,號稱是一項"人道主義援助"。結果在敘方抽檢中,發現這批種子中有40%感染了致命的粒線蟲病毒。

換句話說,雖然表面上是人道援助,但恐怕背後另有企圖。一旦這些病毒種子被撒播在敘利亞的麥田,將會給當地的糧食生産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因此面對這種外部入侵,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掉以輕心。第一步首先就是要牢牢守護好本國的種質資源,不給外來者任何可乘之機。

如果說,種質資源代表的是戰略層面的國家利益,那麽雜交水稻本身所帶來的糧食豐産效益,則更直接關乎了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

我國有7億多農村人口,很多人仍然直接或間接地依賴糧食種植這一傳統農業來維持生計。對于他們來說,穩産高産的雜交水稻簡直就是命脈所系。只要有稻米賣,他們的日子才有著落。

尤其是在遭遇自然災害的那一年,只有畝産量充裕的好種才能確保"一年之計在于春"。因此,農民對于雜交水稻這些"救命稻"是最有發言權的人。

據統計,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雜交水稻已爲我國農民增加了4萬多億元的糧食收入。可以說,雜交水稻的誕生不僅拯救了中國人吃飯的危機,也極大地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科技進步永無止境。隨著水稻育種技術和農藝模式的不斷更新,農民們對好種子的渴望也與日俱增。要想不斷地滿足他們對豐産的追求,科研人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所幸,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基因技術給傳統的雜交水稻育種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如何保護·】——»

通過這一案例,我們可以看出保護種質資源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種子企業、個人、政府多方位著手:

企業方面,要加強合同約束和保密管理,樹立保護種質資源安全的紅線意識;

個人層面,要提高法治觀念,自覺抵制貪婪和投機心理,不做害群之馬;

政府則應該完善配套法律,加大處罰力度,形成高壓震懾;同時應該建立健全舉報獎勵機制,讓違法者無處遁形。

只有從源頭上切實管控好種質資源,才能爲我國糧食安全的種源之源築起堅實屏障。世界那麽大,我們就是要活在安全的飯碗裏,吃上最放心的糧食。爲此,每個公民都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

«——【·結語·】——»

通過介紹雜交水稻的前世今生,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雜交優勢和種質資源對農業生産的重要性。

我國農業科學家們艱難卓絕地開創出雜交水稻事業,不僅讓祖國人民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也爲全世界農業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如今,雜交水稻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加入,水稻産量和質量都將實現新的飛躍。可以說,雜交水稻事業必將再鑄新的輝煌。而保護好我國的種質資源,就是守護好這一寶貴財富的根基。

讓我們共同把種子主權和糧食安全這塊"心頭肉"緊緊攥在手中,用無堅不摧的決心和意志捍衛好我們的飯碗。只有這樣,廣闊的祖國大地上才能永續碩果累累,中華民族的發展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枝繁葉茂!

參考資料:

間諜竊取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後果有多嚴重?——上觀新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