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or北京?簡述明朝五代皇帝關于定都的那些事

民間傳奇人物 2024-04-15 23:57:50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布衣天子朱元璋在南京締造了最後一個漢人封建王朝,明朝。大明開國後,南京自然而然地成爲了這個新興王朝的首都。可是你知道嗎,明太祖朱元璋其實內心裏對南京作爲首都這件事並不滿意。

朱棣遷都北京

原因也非常簡單,南京雖然依山傍水,虎踞龍盤,易守難攻。但是定都于此的王朝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失去開創性,因而定都南京在我國曆史上被視爲偏安一隅。同時南京緊靠長江沿岸,缺少戰略縱深,也不利于對全國的控制。

朱元璋深知長久下去不利于明朝對全國的統治,加上南京的皇城是填湖而建的,地基不穩,下陷嚴重。因而朱元璋心中一直都有著遷都的想法。朱元璋曾親自考察過開封,後來又派太子朱標考察西安,之所以放棄遷都這兩座城市,原因是一樣的。

當時北方經濟繁榮遠遠不如南京,不足以支撐明朝在那裏建都,而且營建新都的成本對當時的明王朝來說十分巨大,不得已朱元璋放棄了遷都西安和開封的想法。

南京明故宮

南京的位置

朱元璋也曾想過遷都鳳陽,一來那裏是朱元璋的老家,二來鳳陽離南京等江南地區近,錢糧充足,營建成本不會太高。但是朱元璋考慮到明初重臣多是鳳陽人,他們在鳳陽的勢力盤根錯節,如果遷都鳳陽,將不利于自己分化瓦解,甚至有被架空的風險

于是朱元璋放棄了遷都鳳陽的打算。1403年朱棣在南京繼承皇位,改元永樂。朱棣當皇帝後下令改北平爲順天府,並于永樂四年開始營建紫禁城。永樂十八年(1420年)朱棣力排衆議遷都順天(北京),同時保留應天府(南京)的中央機構,作爲留都

朱棣遷都北京曆來衆說紛纭。有人說他在南京內心不安,因爲他的皇位是從侄子朱允炆手中搶的,而朱允炆下落不明讓他非常惶恐;也有人說他遷都北京是因爲北京是他的老巢,他苦心經營多年不會輕易放棄

明朝的南北兩京

影視劇中的朱高熾繼位

還有人說朱棣和朱元璋一樣看到了南京的不足,遷都北京也能夠更好地控制全國,經營邊疆,以求做到“天子守國門”。但是不管怎麽說,自永樂十八年後,大明王朝的都城就由南京變成了北京。

按道理說朱棣遷都北京,這件事就到此結束了。可事情遠遠沒有那麽簡單。朱棣剛遷都,紫禁城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就遭到了雷擊並引發火災,大火直接將三大殿燒毀,朝野議論紛紛。

禮部主事蕭儀認爲,遷都是放棄大明的皇脈和朱元璋的孝陵,此舉有違天意,所以諸事不順。朱棣知道後立刻處死了蕭儀,以強硬的態度威懾百官。1424年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繼位,改元洪熙。

影視劇中的三大殿被燒毀

影視劇中的朱瞻基

朱高熾繼位後,面對破敗不堪的紫禁城三大殿他産生了還都的想法,南京的宮殿完好無損,還都可以省下大量重修宮殿的金銀;加上他長期在南京監國,對南京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公元1425年朱高熾下令收回北京中央機構的官印,等于廢除了北京首都的身份;可惜朱高熾享國日短,繼位不到一年就駕崩了。盡管他在遺诏中強調要還都南京,但是繼位的朱瞻基還是把這件事壓了下去,宣德一朝並沒有確立大明王朝的首都。

南北供億之勞,軍民俱困,四方向仰鹹南京,斯亦吾之素心

明仁宗朱高熾遺诏(關于還都的內容)

朱瞻基一直把還都的事情拖到死也沒有去執行,還違背朱高熾的命令,從國庫中撥出大量銀兩重建紫禁城;等到朱祁鎮繼承皇位後,直接違背了爺爺朱高熾的遺诏,宣布定都北京。

朱高熾宣布要還都南京

就這樣大明王朝的首都曆經五朝皇帝,最終花落北京,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做出改變。明朝定都北京的意義非常深遠。因爲定都北京讓華北地區成爲了大明朝的核心地區,使得漢族對華北的控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同時定都北京有利于明朝經營東北地區和抗擊蒙古入侵,穩固了明朝的邊疆問題,使其能夠在中國曆史上長達兩百多年的運轉。最後明朝定都北京使其成爲全國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