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阿婆露宿街頭,只因40歲兒子要當榜一大哥,賣掉房子爲其還債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4-07 03:09:00

2023年10月,上海浦東壽光二區的中心廣場,71歲的潘阿婆佝偻著背,將僅有的一條棉被搭在椅背上晾曬。棉被旁邊放著一件棉睡衣,另一條長椅上放著一件雨衣,下面是她僅有的一些日用品。

潘阿婆在這裏露宿已經有5個多月了。收拾完這一切,潘阿婆就坐在長椅上發呆。此時,廣場對面的小區裏,老年居民們正聚在一起熱鬧地打牌、唱戲、含饴弄孫、鍛煉身體。

按說,潘阿婆有房子、有養老金,還有一個40歲的兒子,理應和小區裏的居民一樣,過著舒適休閑的老年生活,爲什麽會獨自一人淪落至此呢?

一切還得從6年前說起。

01

2018年,66歲的潘阿婆爲了給兒子還賭債,被迫賣掉自己住了30多年的房子,從浦東壽光二區來到奉賢海灣鎮居住。

哪曾想僅僅5年之後,奉賢的房子又被兒子賣掉了,潘阿婆只好租了一間月租1000元的隔間居住。

但不久養老保險的銀行卡也被兒子沒收了,每月只給她300元錢生活。因爲拿不出房租,被房東趕了出去。

潘阿婆想回到壽光二區,因爲她熟悉那裏的生活,那裏還有她的老鄰居,于是她帶著僅有的行李來到小區的中心廣場。

那時正是5月份,陽光和煦,潘阿婆坐在長椅上,回憶起一家人在這個小區裏生活的點點滴滴。

“這不是潘阿婆嗎?你回來住了?”老鄰居認出了她,但是潘阿婆不願意多聊,只是呆呆地坐在那裏。

幾天過去了,小區居民發現潘阿婆竟然把長椅當床,因爲佝偻著背,所以無論刮風下雨,她都坐在長椅上睡覺。

有的居民看見她可憐,就拿些吃的給她,或者點一份外賣送給她吃。

她的兒子杜先生有時也會來到這裏和母親聊幾句,他卻一邊喝啤酒,一邊抽香煙。

潘阿婆高興地告訴兒子鄰居給她吃的,可兒子卻將她訓斥一頓,還威脅好心的居民不要幫助他的母親,否則對他們不客氣。

杜先生40歲左右,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完全有能力贍養母親。可他也同母親一樣居無定所,有時在棋牌室過夜,有時在公立醫院過夜。

潘阿婆在中心廣場紮下了根,她還在這裏吃喝拉撒,長椅這裏被她弄得臭不可聞,居民們對她又同情,又無可奈何,只好找到居委會幫忙。

居委會和她協商給她找一間租金爲1000元每月的房子,可是她不願意前往,她說:“這1000元要留給我兒子,他如果錢不夠花,去偷去搶,可怎麽辦?”

可憐天下父母心,都這樣一把年紀了,還要爲不成器的兒子打算,自己甯肯流落街頭,也還要省下錢來供兒子花銷。

潘阿婆的事情被媒體曝光以後,她和兒子被暫時安置在一家招待所裏。

面對媒體的鏡頭,杜先生表示他以前吸過DU,還打牌輸錢,後來戒掉DU瘾後,又迷上了當“榜一大哥”,通過警方提供的消費清單,光打賞主播就花去了40多萬。

經過民警的耐心勸說,杜先生注銷了直播平台的賬號,將養老保險卡還給母親,並保證不再隨意揮霍母親的養老金。

由于潘阿婆母子的戶口在奉賢海灣鎮,那裏的相關部門不僅幫助潘阿婆母子找到了一處二居室,還給杜先生申請了低保,母子二人這才結束了流浪的生活。

02

無獨有偶,上海的胡阿婆,72歲時還要靠炸油墩子給兒子還債。

胡阿婆1939年出生在蘇北農村,由于戰亂,她經常饑一頓飽一頓。18歲時,她來到上海的一家工廠做女工,幾經輾轉,成了上海某機關食堂的炊事員。

她婚後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買了一套24平米的小房子,一家五口終于有了安身之所。

後來,孩子們大了相繼搬離,胡阿婆夫婦恢複了冷清的生活。

50歲退休以後,她開始幫大兒子帶孫子,雖然忙碌,但是小孫子給她帶來無限的歡樂。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她的丈夫在93年得癌症去世了。沒多久,小兒子夫妻雙雙下崗,沒有固定收入,兒媳不能忍受清苦的生活就離開了。

胡阿婆每個月有3000元的退休工資,不但要自己生活,有時還要資助小兒子。

54歲時,她認識了現在的阿公,兩人婚後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可是老天爺好像見不得阿婆過好日似的,沒多久他的小兒子就開始作妖了。

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他想投資生意賺大錢,就打起了胡阿婆房子的主意。一開始胡阿婆不同意,但經不住小兒子的軟磨硬泡,就將賣房款全部交給了小兒子,誰知生意最終還是失敗了。

小兒子後看中了其他項目,又找胡阿婆要錢,胡阿婆只好找親朋前前後後借了90萬,沒想到又打了水漂。

她的小兒子從此一蹶不振,身體也壞了。

此時,胡阿婆已經72歲了,她認爲這90萬元的債務必須還。

胡阿婆燒得一手好菜,對小吃也很有心得,她和阿公決定炸油墩子、臭豆腐、年糕等小吃來還債。

油墩子是上海小吃,是用蘿蔔絲,面粉和調味料炸制出來的,一個3元錢。

胡阿婆的事迹後來經媒體報道,成爲網紅美食,很多人爲了幫助胡阿婆早日還清債務,紛紛前來購買。

聊起兒子,她認爲自己的兒子當然要救,阿婆說:“只要我有一口氣,我能做,我就盡力把錢還給人家。”

時常有志願者拎著菜和牛奶看望胡阿婆,她非常感動,可兒子已經7年沒有來看望過媽媽了,另外兩個孩子則認爲母親偏心,和她斷絕了來往。

胡阿婆最大的願望,就是還清債務後和阿公一起去北京旅遊。然而,在還清債務後,83歲的胡阿婆身體就垮了,沒多久就離世了。

03

這樣的故事不止發生在上海,韓國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一位叫崔洪植的大爺居住在別墅區,但他的房前屋後卻堆滿了垃圾,臭不可聞,引起了鄰居的不滿。

鄰居和崔大爺溝通無果,只好向新聞媒體求助。

當記者准備跟隨他進屋一探究竟時,沒想到大門已經被垃圾堵起來了,怎麽也推不開。後來記者只好和大爺踩著垃圾上到二樓,再從窗子爬進房內。

記者小姐姐的頭剛探進窗子,一股惡臭襲來,她差點吐出來。憋著一口氣,才鑽了進去。

這裏是客廳,裏面簡直沒有下腳的地方,垃圾一直堆到房頂,房頂上的石膏板發黴掉落,露出裏面的鐵絲。

旁邊的衛生間也好不到哪去,水盆、拖鞋和雜物亂七八糟地堆放在一起。水龍頭漏水,一直有水滴落,大媽就用一個桶接住水滴,用來洗衣服。

紙盒裏面的衛生紙已經發黃,幾只老鼠在垃圾裏面竄來竄去,上方不時有垃圾掉落下來,蟑螂受到驚嚇從垃圾裏跑出來。

當記者踏入另外一間房間的時候,一個躺著的男子突然探出頭來,把她嚇了一跳:“怎麽會有一個人呢?”

這個男子卻自顧自地說著:“今天天氣不錯!”

大媽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的兒子崔永宗,已經39歲了,在這間屋子裏待了10年,沒有出去過。

午飯時,一家人直接圍坐在垃圾堆上,將飯菜擺放在一張很小的紅色桌子上,飛蟲和蒼蠅不停地飛舞。

吃完飯,全家人就在撿來的棉被上就地休息,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不一會兒,大媽開始咳嗽,節目組便帶大媽到醫院檢查,發現她的肺部出現嚴重的問題,正是糟糕的居住環境造成的。

知道了這個結果後,崔大爺非常自責,希望節目組幫助清理家裏的垃圾。

節目組請來施工隊,不但帶來了挖掘機,還有二百多個志願者穿著衛生服待命。

由于在家裏躺了太久,崔永宗已經失去行動能力,不得不用擔架將他擡出來。

施工隊和志願者用了好幾天的時間,從大爺家裏清理出150噸的垃圾,客廳、廚房、衛生間才恢複了本來的面貌。

節目組又幫忙將屋子重新粉刷修複,讓崔大爺的家煥然一新。大媽得到了治療,出院後看著幹淨整潔的家非常開心。

節目組還帶著崔大爺父子倆去看心理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崔大爺這才道出了夫妻撿垃圾的原因。

原來,兒子大學畢業後,因爲工作不順心,幹脆就待在家裏不出門了。

他們看到兒子好吃懶做,怕老兩口萬一不在了,兒子沒有生活來源,這才想到了撿垃圾。他們認爲舊物再次利用可以省去一部分費用,兒子以後也可以變賣垃圾度日。

最終,老兩口雖然不再撿垃圾了,但崔永宗並沒有發生改變,他依舊精神恍惚,似乎並不想重返社會。

04

71歲的潘阿婆,爲了兒子在街邊長椅上露宿5個月;72歲的胡阿婆,靠炸油墩子、臭豆腐爲兒子還債90萬;老一輩的父母們,哪怕自己生活再苦再難,也要爲子女奉獻自己,可是子女卻把父母的奉獻當作理所當然。

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那些衣衫褴褛,鞋襪不整,自己舍不得看戲,一味抱著慈悲心腸爲兒女犧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壞的教育者。”

中國的孩子很累,中國的父母更累,父母對孩子事無巨細地包辦,只要孩子好,家長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

然而父母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應該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給孩子犯錯的機會,不要對孩子過度保護,更不要因爲害怕孩子犯錯,就爲他們掃除一切障礙。否則,父母可能將親手葬送他的人生,而自己的人生也是暗無天日。

【編輯:春末】

(*本故事來源于真人真事,經過適當藝術處理,人物均爲化名。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本賬號友情提醒: 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