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牛羊肉,吃的是肉香,現在吃的是調料香

村口小酒館 2024-03-03 09:26:03

河北壩上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很別致:主食如山西,肉食像內蒙古。看著挺特殊,實則非也。這裏的人們,玩的就是一個兼容並蓄,在過去大家經濟條件普遍低下的時候,沒那麽多講究,偶爾吃好,樂得屁顛。

現在吃好已不是難事,天南海北的美食呼之即來,壩上人是吃著米飯想莜面,拿著手把肉說清淡。你若開家粵菜川菜的館子,只要誠信經營,即便價格稍貴,也有市場。在張家口有道名菜叫燒南北,壩上的口蘑配著南方的竹筍,鮮香荟萃,毫不違和。

說這麽說,可真要到了現實生活中,人們偏愛的還是牛羊肉。地理環境、天氣氣候影響下的血脈,對肉食有著執著。不信你看逢年過節,人們的伴手禮多是牛肉塊羊肉卷,牛骨頭羊蠍子,都是生的。多麽生猛。

以前壩上的莊戶人家,多爲半農半牧。錫林郭勒草原南端草原的退化,留下的草場變成草灘,每個村子挨著一塊兒,人們自是不能浪費。你家放幾頭牛,我家養十來只羊,結隊湊組,輪流放牧,到了年底一賣,孩子的學費老婆的新衣便有了著落。

那會兒的貧困,造成了村民們賣炭翁的心態。牛羊可以賣,輕易不舍得吃,熬一鍋奶茶已算奢侈,吃幾條肉幹嘴裏需叨念浪費浪費。養著的牛羊,花錢買飼料就別想了,除了吃草,偶爾的青儲玉米杆,小個的甜菜疙瘩算作加餐,能不能上膘看生靈們自個兒的物競天擇。

養著牛羊看牛羊,盼著牛羊,肉當犒勞,一年實在吃不上幾回。中秋後集中售賣宰殺,留點肉囊囊口吃一頓,余下的細水長流,肥的做成羊肉蘑菇湯蘸莜面,瘦的和著油熬大菜,省著吃,能吃滿整個臘月正月。

尚未褪去淳樸的人,養出的牛羊也淳樸,煮出的牛羊肉香。想我兒時在村中,吃牛羊肉哪有如今的各式調料,蔥和鹹鹽醬油是主打,姜蒜花椒大料本地不産,有了放,沒了算。

近似白水煮出來的牛羊肉,最考驗肉的品質。用經典的話形容:新鮮的食材要的是最原始的烹饪方式。牛羊肉大塊出鍋,小刀削片,有蘸著胡麻籽和鹹鹽自制的椒鹽吃的,有蘸著蒜蓉辣椒醬吃的,還有什麽都不要,直接大口撕著吃的。

肉不能煮太老,嫩點的有嚼勁,又不至于咬不動。羔子肉入口即化,適合老人孩子,大羊肉肉味濃郁,適合下酒。爲啥沒有牛肉?不舍得宰啊。整牛賣了以後,再去集市上買點,煮出來晾涼,切成薄片,有客來上一盤,講究。

時移世易,村莊凋零。現在的壩上,村裏人越來越少,養牛羊的更少。多年的保護,草灘面積大了起來,往日的熱鬧卻就此不見。很多村子外的草灘,鋪滿了發電板,留守的老人說這是廢物利用,我看著頗爲可惜。也不知十幾、幾十年後的草兒們,在被工業奪走了陽光後,會不會一氣之下不肯露頭。

牛羊少了,也便珍貴了。有那對吃喝不糊弄的城市老饕,開著車遊走鄉間,碰到放牛羊的人,開口預定,到了時節來拿肉。更多的人,只能從肉鋪子裏購買。

地方上有什麽特産,這特産反而比外地貴。好的牛羊肉價格不低,難爲的是價格不低你也買不上。城裏大街小巷到處挂著蘇尼特牛羊肉的招牌,又有幾家真是從蘇尼特來?別說東蘇了,就連壩上吃草長大的牛羊,能買著都屬于幸運。

買來的牛羊肉,看是看不出産地的,煮熟後一嘗便知。那嫩的不像樣子的,想是進口;那腥味重的,裏面不是鴨肉就不錯了;那膻味別扭的,多是一只百多斤的養殖羊。遇到一家肉正宗點的,幸運值簡直加滿。可惜好多店,剛開始肉好吃,買賣做大就變了臉。沒辦法,誰讓好肉産量低呢。

牛羊不似從前,牛羊肉的烹饪方式隨之改變。過去吃肉香,現在吃調料香。不管什麽牛羊肉,天南海北的香料一放,聞著都不錯。鹵牛肉吃鹵味,涮羊肉變火鍋,不說本末倒置吧,起碼自欺欺人。

習慣了世事變臉的人們,別說人情世故的底線降低,也別說審美一再降檔,就連吃,也是得過且過。吃牛羊肉的標准已經從吃好的,降爲吃真的。繁花錦簇的調料們,亦如此:姜別熏得太黃,蔥別藥味太濃,花椒大料香葉桂皮別是翻新,肉蔻白芷胡椒少加點別的東西……

我們從想活好變成湊乎活,大家已司空見慣。人都如此,牛羊又該如何?真希望有一天,牛羊真正能夠在草原上慢悠悠的吃草,人們急匆匆的腳步可以小小悠閑。想來那時,肉香自來,香甜自來。

2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