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首次,德國打破禁忌,北約背後發力,烏軍躲進混凝土掩體

今日國際觀察 2024-04-14 14:15:28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美國的初步目標算是達到了,不說其他的,歐洲確實在美國的調動下,動了起來,將槍口一致朝向俄羅斯。雖說起初有部分歐洲國家並不贊成與俄羅斯敵對,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在美國的脅迫之下,最終只能“繳械投降”,任憑美國“差遣”。其中,德國首當其沖。

要知道,在援助烏克蘭武器這方面上,美國是第一,德國便是第二。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暫停對烏克蘭軍援的時候,德國還吹響“軍援號角”,號召歐洲加大軍援腳步。不僅如此,德國再次冒頭,打破禁忌,朝著俄羅斯周邊派兵,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根據綜合報道稱,日前,德國派遣了20名士兵到歐洲東部立陶宛常駐,這是德國二戰以來首次常駐境外。用德國防長皮斯托裏烏斯的話來說,這對德國部隊和北約來說,都是重要的一天。據悉,這支先遣部隊的人數約爲20人,到今年年底,德國進駐立陶宛的部隊人數會增加到150人,到2027年底,駐軍人數將會達到5000人。

其實,德國這項決定並非心血來潮,而是早有預謀。早在去年12月,美國當時的援烏預算還卡在衆議院,歐盟的五百億也被匈牙利否決。德國就已經“先行一步”,不僅打算今年給烏克蘭八十億,還開展了二戰後首次對外駐軍。

雖然德國此舉很荒唐,但是從德國利益角度出發,算是一個好機會。德國希望以俄烏沖突爲借口,趁著美國自顧不暇的時機打破二戰後的枷鎖。盡管德國軍隊一直被嘲笑肥胖率高,但德國有強大的工業基礎,軍事上限高。用我們的話來說,叫“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個東風,恰好是德國軍事松綁契機。如此一來,德國如此積極軍援烏克蘭,也就不難理解。

我們常說,風險與機會並存,德國軍事實力的擴張,對世界來說,也不全是壞處。就看站在什麽角度來看,如果從多極化的角度來看,德國松綁有利于歐洲在軍事上獨立自主,從而打擊美國霸權。但是從一戰二戰的教訓來看,德國軍事松綁從某種程度上有可能加劇了世界第三次大戰的風險。如果從俄烏沖突的角度來看,此舉有利于牽制俄羅斯,從而爲烏克蘭爭取更多的時間。

就目前而言,我們思考的角度更傾向于從俄烏沖突的本身出發。德國此舉還有兩個原因。 一個原因是北約東擴,吸收成員國,成員國人數從原先的31個增加爲33個。出于北約盟國的考慮,給像立陶宛這樣的弱小國家底氣,不必太過于擔心俄羅斯的軍事實力,鞏固北約同盟的內部,這都是按照前期的會議計劃實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烏克蘭在前線節節退敗,自莫斯科恐襲案之後,俄羅斯加快了反攻的步伐,逐一攻下烏軍多個戰略要地。

日前,俄軍直逼恰索夫亞爾市,正式開啓了攻城戰。在俄軍的火力加持下,俄軍擊潰烏軍20個旅的兵力,用的時間還未超過半天。顯然,俄軍已經改變了戰鬥方式。此外,俄軍還對俄烏前線進行分析。他認爲,烏軍已經在哈爾科夫周邊構築防線,壕溝明顯,還運來混凝土塊加固。值得一提的是,這背後指揮專家來自北約。

眼下,北約背後發力,烏軍躲進混凝土掩體,西方的決心也不弱。或許,在未來某一天,將會爆發一場決勝戰……

2 阅读:70
评论列表
  • 2024-04-14 18:54

    俄羅斯只管打贏烏克蘭戰爭,立陶宛就是個蚊子國家,俄羅斯用不著理采它。

今日國際觀察

簡介:用不一樣的視角生動有趣的告訴您身邊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