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之後朱標及其後裔的待遇均大幅下降,其子或廢爵或早逝

史海撷英 2024-04-15 18:14:17

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十一月十三日,南京大明皇宮內熱鬧非凡。禮部官員在承天門外開讀冊立皇後诏書,皇帝朱棣則和皇後徐氏一起前往奉先殿行谒告禮。除了長公主、公主、親王妃等依次在皇後前行八拜禮外,在京四品以上官員的命婦還要跪著向皇後致詞:“妾某氏等恭惟皇後殿下榮膺冊命,正位中宮,禮當慶賀。”

然而奉旨匆匆趕回京師的廣澤王朱允熥以及懷恩王朱允熞,尚未來得及觐見徐皇後這位四嬸,就接到了來自四叔朱棣的當頭一棒:削爵廢爲庶人。

一場曆時三年的靖難戰爭,讓燕庶人朱棣鹹魚翻身,而原來的大明皇室大宗——興宗康皇帝朱標的後代則徹底沉淪。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初十日,一代雄主朱元璋溘然長逝,享年七十一歲,廟號太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大明王朝的第一位皇太子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允炆的父親朱標。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深孚人望的朱標不幸薨逝,年僅三十八歲,谥曰懿文,祔葬于孝陵之東。

朱標共五子,其中長子朱雄英、第三子朱允熥乃太子正妃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炆的生母爲太子側妃呂氏。然而常氏在生下朱允熥不久後便去世,此後呂氏被冊封爲太子繼妃,又爲朱標生下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

朱重八

由于皇嫡長孫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便不幸夭折,故而在朱標薨逝後,朱元璋對究竟立朱允炆還是朱允熥爲接班人猶豫了許久。

從禮法上說,朱允熥是太子正妃所生的元嫡,但他的親舅公涼國公藍玉、舅舅開國公常升及其背後的武勳勢力太過龐大,六十五歲的朱元璋生怕自己時日無多,將來大明王朝會被權臣篡位。因此在猶豫了小半年之後,朱元璋最終冊立朱允炆爲皇太孫,又在次年發動了株連數萬人的藍玉案,爲這位皇太孫的繼位鋪平了道路。

然而這位新天子深受江南地主文官的裹挾,登基伊始展開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建文新政”,引發了皇族和勳貴的強烈不滿。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封國北平(今北京),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稱“奉天靖難”。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谷王朱橞指揮王府護衛,在曹國公李景隆的幫助下,以武力奪取了京師金川門的控制權。二人隨即下令打開城門,將城外數以萬計的燕軍精銳放了進來。谷王是太祖第十九子,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則是朱元璋的外甥。皇親國戚外加勳貴的身份,都對朱允炆不滿,他這天下能坐穩嗎?

朱允炆一家

對于朱允炆的結局,曆來衆說紛纭,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夠逃出去。然而很可惜,朱允炆只可能駕崩在了奉天殿的那一場大火之中。

朱允炆

谷王和李景隆打開金川門之後,朱棣立刻讓手下的親信宦官,剽悍的女真人劉通率領上千名精銳騎兵直撲皇宮而去。《故太監劉公墓志銘》介紹:“六月,渡大江,奪金川門,平定金陵,肅清宮禁,禦次大戰,屢著功能。上登大寶,授公尚膳監左監丞。”從西北方向的金川門,到西南方向的皇宮,不過二十裏的距離。這點路程對于騎兵來說,個把小時就能趕到。金川門的失陷本來就在朱允炆的意料之外,燕軍騎兵又來得這麽快,他怎麽可能跑得掉?

朱棣自己不進城,一定是給了劉通一個任務。而劉通墓志銘中“肅清宮禁”這句話,其實已經說明了一切。建文帝朱允炆及皇後馬氏確確實實崩逝在了大火之中。

六月十七日,朱棣在親王、文武群臣的簇擁之下登基稱帝。二十日,以“天子禮”安葬了朱允炆,卻既未給他廟號,又沒有記錄陵寢的具體位置。

除了皇後馬氏以外,朱允炆還有兩個兒子,其中長子朱文奎在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被冊立爲皇太子,燕軍入城之後,這位大明王朝第二位皇太子就此在亂軍之中失蹤,大概率也是死于非命。

至于次子朱文圭,人生經曆則極爲坎坷。父皇殉國之時,他年僅兩歲,隨即被叔祖朱棣軟禁于鳳陽廣安宮,號爲建庶人。直到五十多年後的天順元年(1457年)十月,經過南宮政變重新坐上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鎮,也許是因爲自己多年的軟禁生涯,對建庶人産生了憐憫之心,下旨將其釋放:“又敕在廷文武群臣曰:‘朕恭膺天命,複承祖宗大統。夙夜憂勤,欲使天下群生鹹德其所,而況宗室至親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爲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余年。憫此遺孤,特從寬貸。用是厚加賞赉,遣人送至鳳陽居住。月給廪饩以安其生,仍聽婚姻以續其後,庶副朕眷念親親之意。’”

朱文圭

對于朱文圭的結局,《明史》上說他“未幾卒”,嚴格來說並不准確。因爲根據《實錄》,至少十年以後的成化三年(1467年),史書上還有這位建庶人的活動記錄。

朱標本人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朱允炆爲朱標上尊谥曰“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嫡母常氏則谥曰“孝康皇後”,此外又尊生母呂氏爲皇太後。有了皇帝和皇後的身份,朱標和常氏的神主牌位就要升祔太廟。

而朱棣在即位之後,便將建文新政一概廢除,又改建文四年爲洪武三十五年,表示自己的皇位是來自于父皇太祖朱元璋。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能再讓朱標擁有皇帝的身份。六月二十六日,朱棣廢黜了大哥的廟號和谥號,仍稱其爲懿文皇太子,神主則從太廟遷出。朱標都不是皇帝了,常氏自然也不可能再是皇後:“戊寅,遣安王楹祭告懿文太子,遷其主于陵園。蓋建文初,尊谥懿文爲孝康皇帝,廟號興宗,升祭于太廟。致是禮官言考之古典,于禮未安。遂命以主置陵園,仍舊谥號曰懿文皇太子,歲時致祭如常儀。”

至于呂氏,朱棣顯然不會再讓她頂著皇太後的尊號繼續住在宮中。七月十二日,新天子改稱呂氏爲皇嫂懿文皇太子妃,命其遷居懿文陵。甚至連呂氏何時去世,史書中都未曾記載,此舉即使在明代也頗爲受人诟病。

朱標諸子

除了長子追封虞懷王朱雄英、次子建文帝朱允炆以外,朱標的其余三子都是什麽結局呢?

朱允炆即位之後,封三個弟弟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分別爲吳王、衡王和徐王。然而在朱標的皇帝身份被褫奪之後,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皇太子諸子應封郡王,故而朱棣在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七月降封吳王、衡王和徐王分別爲廣澤王、懷恩王和敷惠王。

朱允熙

不但如此,二十五歲的廣澤王朱允熥,十八歲的懷恩王朱允熞不得留在京師,即日出居福建漳州府和江西建昌府。十二歲的敷惠王朱允熙由于年齡還小,被特別允許跟著母親呂氏一起遷居懿文陵。對此史書中還特別記了一筆:“俱以是日行”。

九月初四日,朱棣大封靖難功臣,標志著全國局勢已經邁入正軌。六天後,廣澤王朱允熥和懷恩王朱允熞奉诏回京。在冊立中宮皇後的同時,朱棣將兩位侄子削爵廢爲庶人,理由是“不能匡輔其兄”。永樂十五年(1417年)九月,朱允熥去世,享年四十歲。至于朱允熞的去世時間,史書中並未記載。

永樂二年(1404年)三月,朱棣下旨改封敷惠王朱允熙爲瓯甯王,目的是讓他“奉懿文皇太子之祀”。然而這位瓯甯王“器資端重”,讓朱棣這位四叔始終難以安心。于是乎在永樂四年(1406年)十二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王府火災之中,瓯甯王朱允熙不幸罹難,年僅十六歲,“王聰慧端謹,上素愛之,未遣之國。忽夜邸第不戒于火,王驚仆地,久而始蘇。上命醫亟視之,竟成疾而薨,時年十六。”谥曰哀簡。明朝大宗有爵位的後代,至此而絕。

三人之中唯有吳王朱允熥有後代,被稱爲吳庶人,和建庶人一起在天順元年(1457年)被釋放。

朱標諸女

從史書記載來看,朱標共四女,其中長女在洪武年間被封爲江都郡主,建文年間進封江都公主。其夫耿璇,開國元勳長興侯耿炳文之子,官居前軍都督佥事。

朱棣即位後,公主被降封爲郡主,並于永樂元年(1403年)三月去世。江都郡主死後,耿璇杜門稱疾,結果坐罪而死。

朱標

永樂十五年(1417年)三月,朱標次女被封爲宜倫郡主,錦衣衛百戶于禮被封爲中奉大夫、宗人府儀賓,成爲了郡主的夫君。從朱標薨逝時間來算,此時的宜倫郡主至少已經二十五歲朝上,妥妥的老姑娘。郡主最後一次出現在史書記載中的時間是正統十四年(1449年),也算是朱標所有子女中最爲長壽的一位。

朱標第三女夭折,第四女則在永樂十年(1412年)五月去世,追贈爲南平郡主。這位南平郡主此時至少也已經二十歲,可是既未成婚,也沒有封號。

作爲大明王朝權力最大的皇太子,朱標一生共有五子四女,此外可以確定的孫子三人、孫女一人、外孫一人。這些人原本都是大明皇室大宗的嫡系後代,地位遠高于其他宗室。然而就因爲朱允炆輸了皇位,從朱標的皇帝尊號,到朱允炆本人的廟號,再到朱標其他子女的命運,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朱允炆和朱允熥是否還有後人,目前仍然無法確定,畢竟傳說實在太多。不過從明代民間所存留的史料來看,至少在明孝宗弘治年間,建庶人應該還有後裔。《萬曆野獲編》就有記載:“按宏治中台州人缪恭走京師,上書言六事,其一請封建庶人之後爲王,以奉懿文祀。通政司大怒,謂爲討死,囚之兵馬司,以其疏上。上不罪也。”

0 阅读: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