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死後,劉邦就殺了一位恩人,換來漢朝400年天下,司馬光盛贊

保言包語 2024-03-03 23:33:58

項羽剛死,劉邦就殺了一位恩人,司馬光盛贊:換來漢朝400年天下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天命不可違,大人者賢德,聖人之言忠谏。故君子常存三畏之心,方能遵道慎行,保國家社稷。劉邦殺丁固一事,固然存有不當,然亦有拯救漢室之意,此後四百余年太平,有賴劉邦一忠言。

彭城大敗,劉邦陷入困境

楚漢相爭,正當膠著之時,劉邦聯合天下諸侯,兵分兩路伐楚。劉邦親率五十六萬大軍攻楚都城彭城,等待項羽前來解救。此舉乃劉邦謀士張良所出,意在引誘項羽主力北上,然後各路漢軍四面夾攻,一舉殲滅項羽。

劉邦妄自菲薄,見楚軍主力被齊王田榮牽制,遂以爲勝券在握,日夜宴樂,竟無戒備之心。不料項羽順利平定齊國,回師楚都,僅以三萬精銳突破漢軍數道防線,直抵彭城。

大敗而走。

劉邦倉皇出逃,數次將兒女踢下車去,幸虧夏侯嬰將二人救起。眼見楚軍四面追殺,劉邦及漢軍已陷絕境。功敗垂成的劉邦,只能依靠天命轉機。

丁固放過困境中的劉邦

此時,項羽手下將領丁固率百人追擊劉邦。丁固乃一心想取劉邦人頭以討賞,然其弟丁布效力劉邦,故丁固並無真心爲楚。丁固大呼小叫,要劉邦就擒。

劉邦機智地勸說道:“君子猛者,謹慎其所不慎;人惡者,謹慎其所不惡。”丁固乃楚國大將,豈能爲自己謀私利?放過我等百姓,正可彰顯君子風範。

丁固自恃強悍,素來不受三軍愛戴。一聞劉邦諄諄善誘,他便沾沾自喜,遂開路放劉邦離去。丁固錯失大功,亦使劉邦死裏逃生。

劉邦建國後誅殺丁固

楚漢決戰,項羽自刎,天下歸劉。丁固見弟丁布受劉邦重用,遂現身求官。劉邦大喜,稱丁固來得正是時候,他正需丁固之首以儆效尤。

丁固登時傻眼,被囚禁于車內。三日後,劉邦命將丁固推至市場處斬。劉邦對百姓稱,丁固不忠不義,放過自己,導致項羽敗亡。今斬殺丁固,正應天道人心。

丁固求哀告饒,劉邦置若罔聞。終其生年,丁固未能明白自己何罪之有。丁固控訴劉邦無情,而世人稱贊劉邦明斷。

劉邦殺恩人的用意

劉邦于亂世中起家,深知忠義之重。丁固不忠其主項羽,反助己方,劉邦斬之,以示懲戒。此舉一來彰顯恩將仇報,二來昭示君子重義薄情。從此漢朝百姓明忠悟義,社會秩序乃得以穩固。

泱泱漢國,實亦需要忠臣良將。劉邦不忍爲丁固于項羽前狡辯,只能殺一儆百。丁固之死,使漢室之基得以鞏固,人心向背分明。劉邦鑄就漢王朝基業,丁固功不可沒,遺憾卻爲其被利用以儆效尤。

殺恩人之舉評價兩極

劉邦殺恩人丁固,義舉也,不義亦有之。司馬光謂此舉立漢基業,使漢朝國祚達四百年之久。功在社稷,過在個人。劉邦建安天下,殺一丁固于事無裨,然亦可理解其苦衷。

君子懷仁愛人,小人計較利害。丁固救命之恩,劉邦銘感肺腑。然在亂世立國,君王難免慨然采取險招。劉邦斬殺丁固,激憤有之,通達其艱難抉擇者亦不少。後世評論兩極分明,亦可見此舉之複雜性。

劉邦殺丁固一事曆久彌新,褒貶不一,正可資後人省思。君王執政若太過仁厚,則禍亂頻生;反之苛政猛于虎,則民不聊生。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學者當抉其是非,鑒古而鑒今,方得以通達大義。

0 阅读:15

保言包語

簡介:從曆史中窺探生活,從生活中回顧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