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讓更多“中國制造”從這裏走向世界

縱覽新聞 2024-03-20 08:40:26

雄安新區,不沿邊、不靠海,如何打開走向世界的通道?從雄安綜合保稅區進出辦理業務的車輛、海關智能卡口“秒級驗放”、衆多進出口貿易“守航者”堅守崗位的畫面裏,我們或許能夠找到答案。這些鮮活的圖景是雄安新區打造對外開放新窗口、擁抱世界的縮影,也見證著未來之城的拔節生長。

2月24日拍攝的雄安綜合保稅區。 河北日報記者 曹铮攝

把港口搬到“家門口”

2月23日,雄安新區雄縣立亞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內一片繁忙景象。廠區庫房內,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通過天津港發往海外的貨品進行清點核驗。

天津港是京津冀的海上門戶、雄安新區主要出海口。2019年,天津港正式設立雄安新區服務中心。天津港內陸服務營銷網絡河北區域總部副總經理趙爍從那時起便來到雄安工作。

天津港集團雄安新區服務中心設立後,開通了天津港服務雄安新區綠色通道,前置港口服務,與周邊保定、勝芳、白溝等網絡服務節點形成聯動,緊密結合雄安新區建設需求,爲雄安新區及周邊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港口和物流服務保障。

“中心設有港口業務服務窗口,可以便捷對接船公司、報關行、訂艙公司、拖車公司、鐵路運輸企業、拼箱公司、貨運代理公司等,相當于把港口搬到了雄安‘家門口’。”趙爍說,服務中心成了天津港集團乃至天津市服務對接雄安新區的重要平台。依托服務中心的服務輻射作用,2023年天津港服務雄安新區綠色通道操作量完成超1.1萬標准箱,進一步夯實天津港作爲雄安新區最近出海口的功能定位。

天津港在雄安新區的紮根,對企業而言,能帶來哪些便捷和利好?

對此,雄縣立亞包裝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申禧峰感受頗深。公司曾進口一批聚乙烯抵達天津港,貨物從船上直接吊裝至卡車,隨後被運往雄安新區。“貨物在雄安海關申報進口、從天津口岸采用‘船邊直提’模式通關,縮短了整體通關時間。”申禧峰說。

“雄安新區企業進口貨物利用‘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船邊直提’的模式,整體通關時間至少能縮短2天。”負責代理貨物進出口業務的河北雄安泛思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關務部經理陳彥虎介紹。

創新“揚帆出海”模式

2月5日,安新縣嘉鴻紡織有限公司發往海外的地毯訂單順利報關發貨。這些制作精良的地毯能夠成功銷往海外,離不開雄安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努力。

安新縣嘉鴻紡織有限公司是本地一家“老牌”企業,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高品質産品。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成爲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爲助力本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動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2023年4月23日,雄安新區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服務傳統企業在跨境電商方面進行轉型孵化,深入挖掘、培育一批本地優質企業及暢銷産品,助力特色産品“揚帆出海”。

“中心不僅爲我們講解了跨境電商的發展趨勢,還免費上門對我們的業務人員進行操作上的指導,幫助我們選擇合適的跨境電商平台開店。”安新縣嘉鴻紡織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說,在雄安新區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公司從傳統外貿順利轉型爲跨境電商,2023年度完成了333.41萬美元的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實現了業務的大幅增長和利潤的顯著提升,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國際影響力。

越來越多特色和優勢産業集聚中國(雄安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享受雄安新區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中心提供的從知識普及到品牌培育的全流程孵化服務。未來,在中心的助力下,中國(雄安新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將加快打造成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帶動河北周邊地區、連接國際市場的創新高地和服務高地。

近日,石家莊海關所屬雄安海關工作人員(右一、右二)對即將出口的貨物進行核驗。河北日報記者 曹铮 攝

助力更多“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今年1月,雄安綜合保稅區(一期)順利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並揭牌。雄縣立亞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雄安綜合保稅區的簽約企業。天津港雄安新區服務中心也正式遷入雄安綜合保稅區運行服務。

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對促進産業發展有哪些作用?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參照國際上通行的自由貿易園區設立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重要的開放經濟平台。區內可以開展保稅倉儲、物流分撥、轉口和加工等國際貿易、檢測維修再制造、商品展示、研發創新、跨境電商和服務外包、期貨交割等業務。

雄安綜合保稅區位于雄縣朱各莊鎮東側,處于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範圍內。“綜合保稅區可以爲企業營造更自由、更開放、更便捷的營商環境和通關環境,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生産效率。”雄安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蔡克君介紹,與國際市場有緊密聯系的開放型産業進入綜合保稅區,能夠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在辦理業務時,保稅區的工作人員提供了及時、周到的服務。像營業執照辦理,我們不用到現場,網上上傳資料,兩個小時就出證了。雄安綜合保稅區的服務讓我們能夠安心、放心地做企業。”作爲首批入駐雄安綜合保稅區的簽約企業負責人,申禧峰對未來在雄安綜合保稅區的發展充滿信心。

“公司確定了未來‘總部+研發+基地’的發展模式。我們希望能在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雄安片區成立集團總部,並在綜合保稅區建設‘立亞集團新材料産業技術研發中心’項目。”申禧峰說。

“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是衆多企業的真切期待,如今在雄安綜合保稅區,這些期待已變成現實。

走進雄安綜合保稅區海關辦事大廳,海關、政務、稅務、港口、貨代服務窗口一字排開,在這裏企業能夠“一站式”辦理所需業務。

“綜合保稅區企業登記審批環節事項容缺辦理,全面壓縮企業開辦時限,推出‘4小時辦結’和線上‘一窗通辦、全程網辦’及線下‘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等。”雄安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營商服務處處長徐嘯川說,在這裏,企業設立登記、公章刻制、涉稅業務、參保登記、公積金業務、銀行開戶6個事項數據同步采集、業務並聯辦理、結果實時共享。

爲了充分吸引並保障外向型産業項目順利入駐綜合保稅區,雄安自貿試驗區針對性制定出台産業入區政策,聚焦保稅研發、保稅展示交易、跨境電商進口、融資租賃等特色産業發展,服務項目入區租賃、物流方面共性需求,形成了10條專項政策和3條普適政策,有效提升綜保區産業吸引力和競爭力。

2月23日,申禧峰再次走進雄安綜合保稅區規劃入駐後的發展方向時說,他在這裏感受到一種連接,它一頭連著企業發展,一頭連著全球資源。未來,更多“中國制造”將從這裏走向海外。(河北日報記者 曹铮)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