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何娟對話朱江明:零跑的務實與求變

钛媒體APP 2023-12-18 17:18:07

從“以市場換技術”到如今的“加價出口”,中國車企與世界汽車巨頭的競爭地位正發生曆史性易位。

憑借完整的産業鏈、快速叠代的數字化技術以及規模優勢和豐富的産品矩陣,中國汽車産業國際化已進入加速出海的新征程。強大的産品競爭力讓中國品牌開始手握新能源汽車定義權和定價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第八年的零跑汽車也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11月20日,隨著Stellantis集團85億港元到賬,Stellantis集團與零跑汽車的合作也隨之敲定。

在成功帶領公司走出早年的遍地荊棘後,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朱江明再一次展現了他對零跑的堅持與承諾。

跨過“至暗時刻”

“IPO之後,零跑內部進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至暗時刻。零跑的所有高管都主動降薪20%,而我自己更是零工資上崗。”

當聽到朱江明的這段自述,钛媒體創始人、CEO趙何娟也不禁感歎道“這可是一個大爆料”,而這也是朱江明首次對外談及零跑的那段“至暗時刻”。

其實,作爲技術出身的朱江明,不同于很多互聯網思維加持下的新勢力創始人,其公衆形象與健談和激進並不沾邊。從2015年,零跑最初創立的時候,朱江明“低調務實”的風格就深深影響著零跑。

“公衆對于零跑的印象,往好了說是低調務實,往差了說就是不會宣傳不懂營銷。”不搞花哨的品牌營銷,專注于實用型研發,省的錢都用來做全域自研,是朱江明爲零跑定下的基調。

也正因如此,朱江明在2019年的S01宣發上吃足了苦頭,除了産品定位略有偏差之外,缺乏營銷和市場認知也讓那時候的零跑交足了“學費”。

此去經年,朱江明牢牢守著“技術”二字,把自己的長處、短板和需求,了解、改善和運用到了極致。在那段“至暗時刻”裏,零跑毅然改變了單純的純電路線,轉而押注純電+增程的雙動力戰略,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贏了,零跑將成功度過對于造車新勢力品牌來說這個“最危險”的時間段;輸了,用朱江明自己的話說就是,“如果今年銷量數字上不去,那後面也就沒有希望了。”

2023年3月,零跑在銷量短暫下跌後選擇推出增程+純電的雙動力戰略。隨後,銷量開始穩步回升,5月銷量重回萬輛以上,之後一路攀升,最新公布的11月交付量已達18508輛,同比增長130%。

而在朱江明爲趙何娟介紹零跑汽車展廳時,朱江明也道出了彼時之所孤注一擲押注增程市場的緣由。

在朱江明看來,國人對純電産品的裏程焦慮還沒得到徹底解放,而增程的動力特點可以在5-8年內有更好的適應性。

而當趙何娟談到關于零跑未來技術路線的時候,朱江明也坦陳道:“未來的大趨勢肯定還是純電,隨著充電設施的逐步完善,快充等補能技術的進步,五年以後可能更多都是純電版車型。”

因此,零跑在那個關鍵時期堅定選擇了純電、增程雙線並行,既要現階段的市場增量,也要爲將來持續布局。而事實證明,朱江明的眼光並沒有任何偏差。

今年,除了在銷量端重回頭部梯隊之外,零跑長期堅持的全域自研也終于收獲突破。四葉草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實現了座艙域、智駕域、動力域、車身域的四域合一。

與此同時,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零跑汽車毛利率提前實現轉正,在港股上市一年之際,零跑這一“驚喜”表現,證明朱江明領導的這家車企在成本控制和造血能力方面顯著提升。

要知道,銷量反映的是市場情緒,有了銷量作爲支撐,技術、利潤作爲三角另外兩極的正循環,才能開啓螺旋上升。

高效務實的運營模式和堅持自研的態度,讓零跑成爲Stellantis集團的首選。

奔赴全球市場

2023年注定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大考之年。隨著國家補貼的逐步撤離、價格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消費需求的逐漸飽和,這些因素都將給汽車行業和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近期,Stellantis集團的85億港元到賬,您是否有松了一口氣的感覺?”這是趙何娟與朱江明這次訪談的開場白。

對此,朱江明也深有所感並表示,雖然還無法完全松口氣,但確實在資金問題上減輕了不小的壓力。同時,朱江明對于這筆融資的去向也是直言不諱,在他看來,85億港元對外可能是很大一筆錢,但對于很能“燒錢”的造車新勢力而言其實不算太多。接下來零跑還是需要艱苦奮鬥,提升産品毛利、改善財務情況、減少業績虧損,投入技術研發、國內網絡及全球化市場拓展這樣的“刀刃”上。

今年開始,沒有“造血能力”的新勢力品牌現在連生存本身都成了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大汽車企業都需以銷量來證明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産品的時代價值。而出口數據的“躍遷式”增長,也讓廠商更加堅定拓展海外市場的決心,並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正向驅動力。

而對于朱江明和零跑來說,想要拓展全球市場,還需要有一位好的合作夥伴。

站在零跑的角度,Stellantis在全球市場,金融、保險、服務等各種成熟網絡的渠道資源,可以幫助零跑快速地搶占市場,讓品牌在全球得到發展。而對于Stellantis來說,零跑汽車以技術研發爲主商業模式更符合Stellantis集團的發展邏輯。在綜合的研發體系支撐下的電動車組合、産品力、性能及成本控制能力等,都將對Stellantis形成有益補充。

此前,Stellantis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唐唯實就曾坦言,“Stellantis集團也需要對中國市場有一定的曝光率,而我們在中國市場目前不算太成功。如果我們要贏得中國市場,那麽最好先贏下中國一家很好的公司幫助,這是我們的邏輯。”

那麽,到底什麽才是唐唯實口中“很好的公司”呢?趙何娟對Stellantis集團爲何堅定選擇投資零跑的原因,也是充滿了好奇。

對此,朱江明也诠釋了他的看法,他認爲兩家公司在風格上比較契合,而業務端的高度互補性也爲雙方合作提供了穩定基礎。更爲重要的是,零跑一貫高效務實的行事風格也成爲打動Stellantis集團的關鍵因素。從雙方官宣合作到完成交割,僅用時25天,趕在大衆與小鵬之前完成合作“落地”,成爲新勢力車企和跨國巨頭首個落地的合作項目,這樣的執行效率也得到了唐唯實的充分認同。

隨後,趙何娟就投資人普遍關注的投資比例如何談定,以及控制權在誰手裏的問題,與朱江明進行了一番深入交流。

朱江明回答道:“具體比例是出于各自的訴求來談定的,從Stellantis的角度來講,以輕資産模式來做中國市場是他們的訴求;而對于零跑來說,借助合作可以以輕資産出海的模式來做全球市場;雙方合作的這種股權比例既不會改變零跑汽車日常的經營決策管理,同時又形成一個海外合作、資源連接的橋梁,從而達成一個非常好的平衡。”

當趙何娟問起,這筆投資對于零跑來說,除了財務價值之外最大的意義是什麽?

朱江明充滿自信地回應道:“通過輕資産出海、發展全球化的新模式,一方面爲中國汽車出海提供了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地加速零跑的全球化腳步,這也是此次合作最大的意義。”

在國內新能源車市日趨內卷的態勢之下,海外市場已經成爲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持續推進海外設廠之時,中國車企當下都在加速推進自身的全球化戰略,以零跑爲代表的新勢力車企則開始以輕資産出海的全新模式奔赴海外。長期來看,這也將是中國主流車企發展過程中的大勢所趨。

而作爲一個創業老兵,當朱江明被問到“零跑是不是你最後一次創業”時,他如是說:“造車是一個長跑的過程,零跑也將是我最後一次創業,我希望盡最大的精力將零跑做到一個全球化的汽車品牌,這是我始終要堅持的目標。”

0 阅读:94

钛媒體APP

簡介:中國財經科技信息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