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公錫:明朝第六任秦王,1486年,他結束了他的一生。

書童讀史 2024-04-14 20:56:54

秦藩是大明王朝的首藩,朱元璋曾經對于他的次子朱樉有很大期待,但是朱樉讓他失望了,在朱樉被人毒死後,朱元璋給朱樉下了一個結論,死有余辜。

盡管朱樉讓朱元璋失望,但是這並不影響朱元璋的子孫享受榮華富貴,秦藩從朱樉,到朱尚炳,到朱志堩,經曆了三任秦王。

因爲朱志堩無子,後來朱志均成爲第四任秦王。

過程曲折,但是秦藩未斷。

第五任秦王是秦康王朱志邅(采用《明史》的名字,此名字方便閱讀),他好古嗜學,危急關頭,他曾經向明宣宗朱瞻基辭去三護衛,朱瞻基一看朱志邅這麽主動,也是客氣了一番,給朱志邅留下了一護衛。

景泰六年,朱志邅薨,秦王由朱公錫繼承,今天就寫寫朱公錫的故事,他是《明史》上的評價比較簡單,以賢聞。

那麽我們就通過一些史料,來具體分析朱公錫這個人。

透過看他的故事,你會發現,明朝皇室的人,能活下來,並且在史書上留下不錯的名聲的人,都不是簡單人物。

正統十一年,朱公錫被冊封爲秦世子,此時正是1446年。

對于在秦王府的朱公錫而言,享受著榮華富貴,日子一天天過。

1449年,大明王朝遭遇突變,因爲土木堡之變,朱祁鎮成爲瓦剌人的階下囚,朱祁钰登上皇位。

皇帝的變更,對于皇室人員來說,他們敏感的神經被調動起來。而且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王朝還面臨著生存的危機,是繼續留在北京抵抗,還是南遷,是他們必須做出的選擇。

最終,明朝主戰派占據上風,並且明朝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大明王朝的皇室子孫和諸多臣子們,都可以暫時緩一口氣了。

後來朱祁鎮又被臣子迎回來,當然,朱祁鎮不能當皇帝了,他只能被冷處理,在南宮中度日。

這種皇帝的變更,對于秦藩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明英宗實錄》裏,就能看到秦康王朱志邅的表現。

在景泰元年八月,“得所遣人送馬百三十六匹至京,足見資助國用之意,今特具白金彩幣用酬馬直至可領之。”

這可見朱志邅對于朱祁钰當皇帝後,所表的忠心。

其實朱志邅這麽做也很正常,無論皇帝怎麽變更,那也不是秦藩所能決定的,在皇帝變更的時候,能保命才是關鍵,別以爲皇家子弟,都是親戚,皇帝就對親戚下不去手。

朱允炆削藩的時候,也沒見手軟,朱棣的靖難起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被逼的,眼見著朱允炆都對藩王下手了,再不抗爭,朱棣能不能做個閑散王爺都是個問號。

而朱志邅的選擇就是投誠新皇帝朱祁钰。

也因爲這種投誠,京都的風雲變幻,在西安的秦王府的日子,過得還算平靜。

轉眼間,秦康王朱志邅的兒子朱公錫,也到了該婚配的時候,如何朱公錫選王妃,也成了一個難題。

最終,在景泰二年九月,冊封西安後衛指揮使王徽的女兒王氏爲秦世子朱公錫妃。

景泰六年,朱志邅薨。

秦康王已死,按照明朝的宗室制度,宗祿停發,等新一任秦王冊封後,再發放宗祿。

而未正式冊封的藩王,按照之前的爵位發放俸祿。

景泰六年十月,朱公錫上奏請求朝廷繼續發放秦康王宗祿,因爲秦王府連秦康王的治喪費用都承擔不起了。

朱祁钰考慮到秦康王的往日作爲,加上又是親戚,既然朱公錫已經上奏,朱祁钰也沒有駁回,就答應了朱公錫的請求。

至于秦王府是不是真的已經連秦康王的治喪費用都承擔不起,這事不好說。

1457年,奪門之變後,朱祁鎮又當上了皇帝。大明皇帝的變更,牽扯了無數人的命運。

王文,于謙被殺,陳循被杖一百,貶戍鐵嶺衛。

這事讓在西安的朱公錫惴惴不安,因爲秦康王之墓的碑石是王文撰文,陳循篆額。

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最後朱公錫思來想去,他先主動和王文,陳循撇清關系,他上了一道奏文。

秦世子公錫奏:“父康王薨,墳園碑石系罪人王文撰文,陳循篆額,不可垂示後人,乞改命儒臣撰篆立石。“

上曰:“君子不以人廢言姑已之。”

朱公錫提出重新給秦康王立碑。

三綱五常,孝道倫理,大明王朝是非常重視。此時的朱公錫,爲了撇清關系,也顧不上孝道了,按照明朝人的邏輯,重新立碑,那朱公錫得考慮會不會驚動他父親朱志邅的在天之靈。

其實這也能看出來,朱公錫也是比較投機,生怕明英宗朱祁鎮怪罪,于是先上奏折。

雖然朱祁鎮複辟後也擔心皇位的正統性的問題,但是他也不好意思做這種毀掉已死之人的碑,重新再立碑之事。

總之,朱祁鎮以“君子不以人廢言”制止了朱公錫。

也不知道爲什麽,朱公錫就真是有各種事找朱祁鎮。

天順二年潤二月十七日,朱公錫以康王墳園外沒有種樹的地方爲緣由,想進京陳情其事,朱祁鎮以路途遙遠爲由,告訴朱公錫你就不必來了。

天順二年潤二月十九日,朱公錫以朝廷賜予的原來的儀仗被大火燒毀,提出讓工部給重新打造,朱祁鎮看著面前的又一道奏折,最後准許了,提出下不爲例。

天順二年潤二月二十一日,朱公錫又提到,秦王府宮中及下人所用紗羅、叚匹、三梭布、夏布本處無人織造,提出想命令人去蘇杭買,朱祁鎮又答應了。

朱祁鎮估計也納悶,你怎麽這麽多事,動不動就來上奏?

但是納悶歸納悶,秦王還得冊封。

天順潤二年五月十五日,朱公錫被正式冊封爲秦王,王氏也被冊封爲秦王妃。

朱公錫被正式冊封爲秦王後,他還是會有事找朱祁鎮,而且朱公錫的性格也有那麽一股執拗勁。

有一個叫侯介的人,慫恿朱公錫去修一座古寺,問題的關鍵是朱公錫還想求寺額,這就觸動了朱祁鎮的敏感神經。

朱祁鎮不同意,朱公錫這勁頭也上來了,又來上奏。

這回是真把朱祁鎮弄煩了,侯介被送法司,並且朱祁鎮告訴朱公錫。

“今後王宜謹守禮法,勿順下人私情,辄使輕率妄動,庶全令名,而無後悔王其戒之。”

面對著朱祁鎮的訓斥,朱公錫終于老實了。

天順八年,朱祁鎮駕崩,大明王朝進入了明憲宗朱見深的統治。

朱公錫的王妃王氏薨,朱公錫上奏提出想給自己的王妃立一塊石碑,並且把祭文以及冊封王妃時那些文字都篆刻上去,明憲宗朱見深的回複是,立碑這事,准許了,但是材料得朱公錫自己准備,並且禁止生事擾人。這是成化五年發生的事情。

明憲宗對待朱公錫,他還有更讓人意外的方式在後面。

成化十年,朱公錫又上奏了。這事還得從王氏之死說起。王氏死後,朱公錫傷心歸傷心,立碑歸立碑,但是王府裏是不會缺女子的。他又有了一位喜歡的人,嵇氏。朱公錫想繼娶嵇氏。

但是這裏面有個事情,朱公錫已經有了庶子朱誠泳,“時例宗室有請封繼妃無後者方許”,所以盡管朱公錫上奏,但是這也成了一個難題了。

後來朝廷這邊給了個解決方案,“賜勑授以繼妃之名不遣官冊。”

你以爲朱公錫就到此爲止了嗎?不,他爲了想讓朱見深冊封嵇氏,進金百兩。

朱見深的解決方案是金子收了,事沒辦。

朱公錫吃了啞巴虧。任朱公錫怎麽想,他也想不到,一言九鼎的皇帝,還能這樣辦事。

成化十七年,朱公錫上奏,“伯父懷王薨逝時,未有合葬事例,今王妃張氏薨,宜如例差官添圹合葬。”

這事朱見深准奏了,朱公錫又以享堂未建,請求建造享堂,朱見深也同意了。

成化二十二年,朱公錫薨,享年50歲。谥號惠,很難說這是不是美谥。

史料參考:《明英宗實錄》《明憲宗實錄》《明史》

1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