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汽車業迎來“大洗牌”

中國新聞周刊 2024-02-26 20:22:40

2024年開年,造車新勢力“生死洗牌”在全球上演。

2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調侃Rivian與Lucid兩家競爭對手:Lucid的沙特金主是該公司能夠支撐到現在而不破産的唯一原因,並預測Rivian可能在六個季度內破産。

2月16日,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isker(菲斯克)因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收于每股1美元以下,已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不合規通知。

在電動化、智能化的全球浪潮之下,汽車行業湧入衆多競爭者,他們在爲市場帶來全新産品與體驗的同時,淘汰賽也在加速上演。

電動新秀生死洗牌

曾被視爲特斯拉頭號競爭對手的美國造車新勢力Rivian近日宣布將裁減10%的員工,原因是整個行業對電動汽車銷量放緩的擔憂持續蔓延。

Rivian在第四季度財報中稱,公司預計2024年的産量不會比2023年高。此消息發布後,Rivian股價在盤後交易中跌超14%。

Rivian成立于2009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埃爾文,主要從事電動汽車的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並提供相關的充電基礎設施和服務。其主要産品包括電動皮卡R1T、電動SUVR1S和電動貨車EDV等。

2021年11月10日,Rivian在納斯達克挂牌上市,募資規模達到120億美元,成爲當年規模最大的IPO。2022年,Rivian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制造商,其市值一度超過1500億美元。也因如此,Rivian一度被認爲是最具與特斯拉競爭實力的造車新勢力。

從産銷數據來看,2022年全年,Rivian生産了24,337輛電動汽車,向客戶交付了20,332輛。財報數據顯示,其2023年全年虧損54億美元,公司預計2024財年生産5.7萬輛汽車,低于分析師8萬輛的預期。

據悉,Rivian目前共有16700名受薪和按小時計酬的員工,按照裁員10%計算,預計超1000名員工將失去工作。

圖片來源:Lucid官方網站

另一家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同樣也沒有改變持續虧損的現狀。2023年全年,Lucid生産了8,428輛汽車,交付了6,001輛,營收爲5.953億美元,虧損28億美元,季度末總流動資金約爲47.8億美元。爲了提振需求,Lucid Group近日宣布將其旗艦豪華轎車Air的價格下調了1%至10%。

圖片來源:埃隆·馬斯克推特

馬斯克調侃Rivian與Lucid兩家競爭對手:Lucid的沙特金主是該公司能夠支撐到現在而不破産的唯一原因,並預測Rivian可能在六個季度內破産。“他們的産品設計不錯,但讓一家汽車公司運轉起來的真正困難之處是實現現金流爲正的量産。”馬斯克稱。

不只是Rivian與Lucid,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收于每股1美元以下的Fisker正面臨被摘牌的風險。按照Fisker的說法,其將通過反向拆股來重新達到最低股價要求。Fisker表示,該通知不會導致其立即從證券交易所退市,將有六個月的時間恢複合規。

資料顯示,Fisker Automotive由Henrik Fisker創立,Henrik Fisker是汽車界知名設計師,曾在寶馬、福特等汽車公司任職,寶馬Z8、阿斯頓·馬丁DB9等都出自他手,他還曾參與特斯拉Model S的前期設計,也因此與特斯拉糾結不清。2008年,特斯拉將Fisker告上法庭,稱其剽竊特斯拉的技術用在自己的Fisker Karma車型上,但這起訴訟以特斯拉敗訴告終,支付Fisker超過110萬美元律師費。

此前,法拉第未來也因爲股價持續低于1美元,遠低于納斯達克交易上市標准,對公司已發行普通股進行了反向股權分割,使其股價重新回歸至1美元以上,從而符合納斯達克交易上市要求,合股後的法拉第未來股價升至22.00美元。

不過即便如此,目前法拉第未來的股價又跌至1美元以下。根據其最近的財報數據,該股實現營業收入551000.00美元,淨利潤-78.05百萬美元,每股收益-3.78美元,毛利-22.72百萬美元,市盈率-0.00倍。

法拉第未來近日對其拖欠房租一事做出了回應。該公司表示正在積極與位于聖何塞的辦公室和加迪納總部的房東進行友好協商,以盡快解決這一問題。截至目前,法拉第未來總計拖欠了9.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萬元)的租金。

2024年對于全球造車新勢力來說都將極具挑戰,即便是近年來發展勢頭一路高歌的特斯拉對于2024年的預期也較爲保守。

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談及2024年的預期,明確提到2024年特斯拉的汽車業務增長率可能會明顯低于2023年,因爲公司正處在兩代産品的浪潮之間,上一個浪潮是Model3/Y的全球熱賣,而下一個浪潮是計劃于2025年底量産的下一代車型的全球性擴張。數據顯示,2024年,特斯拉股價下滑20%,市值減少約1500億美元。

壓力傳給零部件企業

在電動化的轉型中,整車企業實現盈利仍有困難,這一壓力也傳導給零部件企業。羅蘭貝格在全球零部件供應商最新研究報告中稱,多重因素影響下,零部件供應商的息稅前利潤率結構性下滑了近3個百分點,從大約7.5%下降至不到5%,零件廠商面臨利潤壓縮的問題。

報告認爲,傳統零部件供應商面臨汽車制造商相似的困境。向電動化轉型需要大筆的前期投資,但處于過渡期的電動汽車還處于市場普及階段,無法爲零部件廠商帶來足夠的收益平衡支出。

1月19日,采埃孚宣布了迄今爲止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未來數年共裁撤12000個工作崗位,這一舉動直接引發公司總部超3000人的抗議。

全球汽車供應商巨頭佛瑞亞(佛吉亞和海拉合並而來)預計也將施行萬人的減員規模。按照計劃,佛瑞亞將在未來5年在歐洲裁減近10000個工作崗位,其中子公司海拉的工作崗位也包含在內。

佛瑞亞首席財務官Olivier Durand在2023業績新聞發布會上對裁員進行了解釋:“我們的員工流失率是每年2,000~2,500人。所以,事實上,這個計劃並不意味著要裁員10,000人。它的真正意思是,這意味著我們必須確保只雇用我們絕對需要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裁員並非只局限在燃油車相關部門,也包含電動化、智能化相關崗位。

2024年1月,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博世計劃在未來三年內裁減其軟件和電子部門1200名員工。博世解釋因爲高通脹、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電動化轉型的速度可能放慢,所以需要裁撤相應崗位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博世首席執行官Stefan Hartung曾在接受采訪時對未來表達了悲觀的判斷:“未來一至兩年,公司將難以達到預期銷售和利潤目標。2024年將比預期的更加困難,2025年可能也是如此。”

作者:劉珊珊

編輯:鄭宇

1 阅读:834

中國新聞周刊

簡介:每天真誠推送犀利觀點+深度報道+暖心好文+有趣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