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前首富,縮表700億

21世紀商業評論 2024-02-26 21:10:58

記者丨李惠琳 編輯丨譚璐

溫州前首富楊劍,迎來轉機。

2月23日晚間,中梁控股公告,境外債務重組計劃已獲香港法院批准,涉及債務本息近百億元。

楊劍控股的中梁,曾是有名的千億地産黑馬,巅峰時期,控盤近3000億資産。

行業進入周期低谷後,楊劍也遭遇階段性資金壓力,努力突圍。

出險以來,他主動降杠杆,縮表瘦身,力減債務720多億,爭取與債權人和解。

奔走一年多,暫時獲得喘息空間。

優先保內

中梁由楊劍夫婦實控,截至2023年6月末,二人合計持股80.45%。

楊劍的高光時刻,是2019年中梁在港交所上市,他以265億元的身家,一度成爲溫商首富。

好日子沒幾年,他就遇到行業調整。

2022年7月,以一筆9.5%的美元票據違約爲開端,楊劍開始了艱難的化債之路。

他第一時間選擇“保內”策略,優先還清了境內到期債務,暫停支付所有境外債本息。

截至2023年6月末,中梁的境內有息負債約146億元,多數爲有項目抵押的貸款,其現金 (含受限現金)只有144億元。

楊劍在財報中表示,已經與境內銀行和貸款機構進行展期,相信續期風險可控。

對比一衆違約房企,中梁的外債體量不算多。當下未償還的境外債本金約11.8億美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加上利息合計約百億人民幣。

根據楊劍此前簽署的方案,公司將先以現金支付1%的未償還債務本金,作爲前期本金付款,剩余99%的債務以新優先票據、新可換股債券替換,期限均爲3.5年。

債權人對此方案的認可度較高。

2月9日,中梁召開債務重組計劃會議,510名計劃債權人出席,涉及未償還債務本息約95.5億元。最終,509位投了贊成票。

重組方案經香港法院批准後,距離正式落地僅一步之遙。

有知情人士提到,方案仍需要等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批,預計3月中旬走完審批程序後生效。

縮表瘦身

在地産圈,中梁以推行“阿米巴”管理模式而聞名,強調將公司分割成獨立的個體組織,使其充分競爭,從而快速做大做強。

楊劍借助“精總部、強一線、小組織”的架構,啓動全國化布局。

配合高周轉、速拿地,中梁踩中三四線的棚改紅利,只花了三年時間,銷售額就從百億升至千億,跻身全國房企20強。

市場下行後,爲了強化風險管控,楊劍著手精簡組織架構,權力由區域向總部集中,同時主動縮表瘦身。

至2023年中,中梁總負債壓縮至1900億元左右,較高峰時減少700億元。相應的代價是,同期縮表近721億元。

化債路上,資金鏈緊張、市場需求下滑,是楊劍面臨的最大問題。

2022年以來,中梁沒有新增發債和開發貸款,有息債務償還完全靠經營性現金流。

其60%的土儲又多半位于三四線城市,銷售去化周期較慢。

當年,中梁的銷售額爲660.5億元,同比減少約61.6%。2023年進一步下滑至341億元,同比減少48.33%,表現遜于行業。

爲了籌措資金,楊劍將旗下物業公司“百悅智佳服務”賣給碧桂園服務,作價約31.29億元。

去年7月的經營會議上,楊劍表示,精打細算過緊日子,以最小成本過冬。

他多管齊下,減少拿地、精簡人工、縮減運營成本。

過去兩年,楊劍一塊地未拿,全職員工減少了6200多名。

同時大幅縮減費用,今年1-6個月,銷售及營銷開支同比減少3.8億元,行政支出減少5.1億元。

溫州首富

境外債重組完成後,楊劍暫時獲得喘息和調整空間,集中精力回血。

截至2023年6月末,中梁的土地儲備總量約3660萬平方米,可支持未來兩年的發展。

在弱勢環境下,靠銷售快速“造血”,也不是易事。

“行業修複仍需要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地産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楊劍表示。

中梁控股聯席總裁何劍也預測,2024年銷售端不會迅速轉暖,行業至少還有3年的調整期。

頂著壓力,中梁極力守住保交付的底線。

2023年,中梁已完成10.8萬套房産交付。2024年,預計將交付120個項目,涉及12萬余戶業主。

何劍提到,由于部分合作方出險、部分施工方資金鏈斷裂,疊加部分預售資金賬戶的過度監管,導致項目交付存在一定壓力。

“在保交樓專項貸款、項目纾困資金和增信發債方面給予一些額度的支持,我們一定能過關。”他呼籲。

房地産項目融資迎來新一輪利好,中梁控股也將受益。

截至2月20日,旗下有近20個項目入圍首批融資“白名單”。

後續隨著銀行貸款逐步落地,楊劍的壓力或會有所緩和。

“房地産複蘇的趨勢不會改變。”楊劍相信, 自助者天助 ,躺平不可取,唯有埋頭苦幹。

2 阅读: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