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範圍雷雨闖入內蒙沙漠,西北暖濕化確定?分析:警惕危險天氣

小小萬能蟲 2024-04-14 23:06:22

春天是萬物複蘇的季節,也是氣象變化多端的季節。近日,我國南北方都出現了大範圍的降水天氣,其中北方的降水更是有些不同尋常,不僅覆蓋了廣大的平原、山區,甚至還闖進了內蒙古的沙漠地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這是怎麽回事呢?這是否意味著西北地區的暖濕化趨勢已經確定?這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麽影響呢?

根據中央氣象台的監測數據,4月13日-4月14日,我國的降水區清晰的顯示出了兩條雨帶存在,一個是北方冷暖空氣交彙的降水,主要是冷空氣西風和偏南風交錯形成。另一個是南方的暖切變線降水,低空西南風拐彎轉東南風,氣流減速輻合擡升導致。

因爲西風帶中冷渦壓頂+冷空氣過境,因此在我國北方地區形成的南北向的雨帶,江南因爲低空切變線則形成東西向雨帶。從圖中可以看出,北方的降水雨帶橫跨了西北、華北、黃淮等地,覆蓋多個內陸省區,而南方的降水雨帶則主要集中在江南等地,沿著長江流域分布。中央氣象台的監測數據也顯示,在大範圍降雨發生時,南北方的雨帶中亦有密集雷暴出現。

4月13日-4月14日,我國北方地區受到了一股冷空氣的影響,這股冷空氣是由北極渦旋分裂後南下的一個冷渦系統引導下來的,它與西風槽和溫帶氣旋共同作用,推動了冷暖空氣的交彙和降水的形成,冷暖氣團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垂直溫度和濕度的梯度,導致了層結不穩定和強對流天氣的發生。

實際上,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冷渦引導冷空氣南下並激發降雨和強對流天氣的過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範圍的降水和雷暴竟然闖進了內蒙古的沙漠地帶,例如內蒙古中西部地區的庫布齊沙漠就大範圍的處在降雨區的影響下,這在春季是比較少見的。這是爲什麽呢?

內蒙古是我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它位于我國北部,橫跨東西兩個氣候區。在內蒙古中西部地區,降水逐漸減少的同時,沙漠地形也逐漸變多,上文中提到的庫布齊沙漠就位于內蒙古,它是我國第七大沙漠,也是世界上最接近首都的沙漠。庫布齊沙漠的面積約爲1.8萬平方公裏,它的地形複雜多樣,冬季寒冷幹燥,夏季炎熱多風,年均氣溫只有6.8度,年均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年均蒸發量高達2500毫米,是一個典型的幹旱少雨的沙漠地區。

在這樣的一個沙漠地區,在春季出現顯著的降水和雷暴天氣,是有些令人意外的,這次降水和雷暴的直接原因,是冷渦和暖濕空氣的相互作用。冷渦在高空帶來了冷空氣的下沉和幹燥,而在低空帶來了暖濕空氣的上升和增濕,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垂直溫度和濕度的梯度,導致了層結不穩定和強對流天氣的發生。當冷渦逼近我國北方時,它遇到了來自南方的暖濕空氣,這些暖濕空氣爲降水和雷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當冷渦和暖濕空氣相遇時,就會發生劇烈的對流運動,形成了大範圍的雲團和降水,其中一些雲團發展成了雷暴雲,産生了雷電、冰雹、大風等強對流天氣現象。

這次降水和雷暴的間接原因,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近年來,由于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氣溫呈現上升的趨勢,這導致了大氣的能量和水汽的增加,從而增加了天氣的不穩定性和極端性。同時,由于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速度快于中緯度地區,導致了北極渦旋的減弱和分裂,從而影響了西風帶的波動和冷空氣的南下。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冷暖空氣交彙的頻率和強度,從而增加降水和雷暴的可能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內蒙古的沙漠地帶也不例外,也會受到冷暖空氣交彙的影響,出現降水和雷暴的情況。

短期內看,這樣的降雨對于沙漠地帶補充水資源有利。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氣象台4月14日18時繼續發布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

中央氣象台預計,4月14日20時至15日20時遼甯西部、河北北部、山東東部、湖北南部和西部、湖南北部和西南部、江西東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西北部、四川盆地東北部、重慶東北部、貴州中部和北部、廣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8-10級雷暴大風或冰雹天氣。這麽來看,北方多地仍有繼續出現雷雨的趨勢,需要持續警惕雷暴大風冰雹等危險天氣的突襲。

0 阅读:5

小小萬能蟲

簡介:上曉天文氣象,下通地球科學,本賬號帶你遨遊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