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如深圳蘇州那樣前十幾年大量引進名校惹爭議:杭州失策了?

城市把脈 2024-04-22 13:35:08

一種觀點認爲,多年來,浙江省最高班子對人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都是親自上門三請五請的,就差八擡轎子了,結果這倆學校都去了蘇州,一是中科大蘇州高等研究院,一是人大蘇州校區(中外合作大學)。

大學風光

當然,這不是說落地蘇州不好,要恭喜蘇州,但對于杭州來說還是有反思的地方,應該多向出擊,面向C9其他院校或其他名校(比如清北複交,南開,哈工大,西工大等,及一些專業類強校),甚至甯波諾丁漢那樣純靠外方主導的中外合作也闖出了一條路,杭州不能總是吊死在一棵不開花的樹上.......

對此觀點不敢苟同,浙江這次北大和人大合作,主要都是針對浙江高校社科領域建設發展方面,不是國科中建設等自然科學領域方向,背景是浙江杭州新一輪國家定位有決定性突破。

針對國家定位升級,需要大幅提高浙江杭州自主高校社科領域建設,以承載相關責任,所以國家意志下有了名校支持。

如北大明確支持浙外建設新型國際關系高等研究院,建設特需語種人才培養戰略基地等,但不是讓你直接拿外地名校來用。難道杭州直接拿外地名校來體現浙江“社會主義先行”“優越性窗口”,還是國際重要交往中心?

大學風光

至于說蘇州深圳名校引進多,基本都是在教育部限制之前。教育部限制後,全國所有地方引進外省異地名校總量,都不如浙江一省(南大蘇州這種同省的和利用獨立學院轉設機會的不算)。

杭州引進的北航和國科大,同一時期前後其實在全國簽了一堆,發展成永久校區的只有杭州項目。包括西電廣州是研究生院,在杭還帶西電總部轉移的國際合作本科部分。

甚至很多簽約啓動比杭州早的項目,在教育部限制大環境下全部停掉,即便能級高如深圳。浙江因有共同富裕示範區,情況或許相對好不少,但絕不是說不受教育部政策限制或影響不大。政策上明確屬例外的也就是雄安,共同富裕示範區沒說可不受限制。

至于說浙江沒有如深圳蘇州那樣前十幾年大量引進名校,是受限當時客觀條件的必然,還是有條件機會卻沒抓住,那是另一個討論話題了。

大學風光

以上觀點你有異議嗎?

0 阅读:139

城市把脈

簡介:關注城市發展,把握城市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