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百貨,中國沃爾瑪之父還能“小題大做”?

每日資本論 2024-05-10 20:46:05

股價跌停,業績平平,新華百貨要想“大做”一番,還真不是做個“剪刀手”那麽簡單。

文/每日資本論

國內西部知名商超突然一個“趔趄”。

5月10日,銀川新華百貨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百貨)股價小幅低開後,便開始快速下跌。

此前的5月8日,新華百貨股價大幅低開隨後快速跌停。當天,新華百貨成爲滬A股唯一一只跌停股,而且也排在滬A跌幅榜第一。次日,新華百貨盤盤中一度跌幅超過6%,收盤下跌2.49%。

對于新華百貨股價突然大幅下跌的原因,目前尚無靠譜的官方消息。坊間傳聞,有大宗交易關系緊密。在5月6日新華百貨就發生了大宗交易,成交價格18 元,相對當日收盤價折價 5.01%,成交110萬股,成交金額1980萬元,買方營業部爲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賣方營業部爲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開平路證券營業部。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個月,新華百貨共發生7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13.37萬手,折價成交7筆。“每日資本論”梳理新華百貨財報發現,自2022年10月起,原第二大股東上海寶銀創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寶銀)就開始頻頻出手減持。進入2023年,更是加大了減持力度。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上海寶銀已經從新華百貨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網友們對新華百貨股價下跌褒貶不一。部分網友表示,“大家都別賣,不要讓主力拿到低價籌碼,這是博弈。”還有網友認爲,現在的二股東“必拓電子商務公司,股份1100萬股,2017年進入,成本價大的25塊。”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反對方則充滿了怨氣。

從技術上看,新華百貨的走勢明顯要弱于大盤。本來2月6日一根長陽形成上穿均線真正開始形成右側交易,但從5月7日開始完全與大盤背道而馳。目前,新華百貨的日K線已經兩次回踩或臨近了250日牛熊分界線,如果無法在這裏企穩,就要繼續下探到60月線處,那裏是多次的曆史底部區域。短線由于回調幅度較深,有反彈的技術需求。

但,原二股東的大幅減持對新華百貨來說未必就是壞事。

談新華百貨就不能提其實控人張文中——他被外界稱爲“中國沃爾瑪之父”,但命運多舛。理工科出身的張文中,先後求學于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美國斯坦福大學。1993年,歸國的張文中創辦了一家計算機公司。1994年,他又創辦了物美超市。2003年,物美超市作爲中國首家海外上市的民營企業登陸港交所。

2006年,已成爲北京最大的連鎖超市物美商業取代甯夏國資,成爲新華百貨的控股股東。但也在那一年,張文中身陷囹圄。直到2013年,他才減刑出獄。盡管,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張文中無罪,但張文中旗下的部分企業的命運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這要分三個部分來講。首先是物美商業在2015年從港交所退市。

而張文中手中另外一張重要的牌新華百貨,也在經曆幾年好日子後持續下滑。從新華百貨的財報可以很容易看到,自2006年到2011年新華百貨的淨利潤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而且在2011年其淨利潤達到了2.52億元,成爲迄今爲止的曆史最高點。隨後從2012年到2016年,期間除2014年外,其余淨利潤都是同比負增長。2016年,新華百貨的淨利潤跌到了只剩6200萬元左右。

第二部分就是爭奪新華百貨。

也就在2015年,張文中來了一個強勁對手——寶銀系崔軍。他曾是私募冠軍,凶悍的資本獵手。2008年,他操刀的賽馬實業事件,被稱爲“私募基金爭奪上市公司控制權第一案”。後來,還相繼對多家上市公司下過手。

2015年初,寶銀系開始舉牌新華百貨,並快速成爲第二大股東,離控股權一步之遙。之後,崔軍多次要求進入董事會、分紅等等。直到2019年4月,崔軍因涉嫌職務侵占罪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全國通緝。當年6月,他被捕。

本以爲事情告一段落,但沒想到寶銀系的內鬥又開始了。原來,寶銀系中崔軍一派要求進入新華百貨董事會,提請公司進行巨額分紅;而寶銀系的二股東,則希望維持新華百貨現狀,擇機退出。

這就讓在2019年9月底,召開的新華百貨新一屆董事會選舉變得微妙起來。無論寶銀系哪方獲勝,對新華百貨來說都有潛在的風險。不過,隨著上海寶銀的逐漸淡出,新華百貨的股權之爭也就塵埃落定。

第三部分則是張文中的重新開始。

2013年出獄後,張文中將“商業數字化”作爲自己再創業的新目標,大力推進商業零售領域的改革,並開始了多輪並購。

2014年,物美集團以14億元收購中國百安居70%股權,後者在中國擁有近40家家具連鎖門店。

2015年,張文中拉來IDG資本、騰訊、恒安國際等股東坐鎮,成立電商平台——多點Dmall。據稱,多點Dmall已與物美、麥德龍、重慶百貨、銀川新華及DFIRetail Group等零售企業達成合作,並已實現快速擴張,全國已有8000多家合作門店。2024年4月30日,多點DMALL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

2016年,物美將統一旗下零售品牌“統一優瑪特”在北京的3家門店納入旗下。2020年4月,物美又斥資120億元收購麥德龍中國的八成股權事項引發業內矚目。

細心的投資者或許會發現,在張文中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的並購中,新華百貨似乎顯得比較“安靜”。

是的,新華百貨確實好像不再是主角了。這也可以理解,在張文中手裏包括物美、多點、重慶百貨等好幾張牌,而地處西部,經營情況又不樂觀的新華百貨就顯得有點“小題”了。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新華百貨關閉了28家店鋪,關閉的原因基本都是“虧損”。部分媒體當時做了統計,當年,新華百貨關閉了3.2萬平米的門店,新開33家店鋪、對應面積約兩萬平米,淨關閉1.2萬平米的線下門店。

從財報上看,2012年新華百貨的淨利潤是曆史峰值達到了2.52億元,營收爲52.91億元。而到2023年,其營收已經升至60.65億元,淨利潤卻只有1.36億元。顯然,新華百貨正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此外,截至2024年一季度,新華百貨的貨幣資金爲4億元,而短期借款就高達5.4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爲4.19億元。簡單說,貨幣資金遠遠無法覆蓋短期債務,資金鏈緊繃,短債懸頂。

問題來了,假如多點能夠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那麽張文中是否會回頭將新華百貨“小題大做”一番呢?

如果是,以西部爲主要市場的新華百貨又會上演怎樣的新故事呢?畢竟,與中西部相比,西部的消費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而新華百貨要向東看,又面臨更多強大的競爭對手。同時,電商幾乎將商超都逼到了牆角。在這種情況下,新華百貨要想“大做”一番,還真不是做個“剪刀手”那麽簡單。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

0 阅读:3

每日資本論

簡介:從中關村到華爾街,資本故事都在每日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