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漫記丨北國之春

中工網 2024-02-23 05:30:20

【草原漫記】

原標題:北國之春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元浩

上午去內蒙古自治區冰上運動訓練中心,親身感受冬運賽事的速度與激情,現場打卡“十四冬”主題巨型雪雕;中午來到國家級休閑文化街區——呼倫貝爾古城旅遊休閑街,挑選“十四冬”特許文創産品,品嘗極具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的各種美食;晚上乘車徜徉在冬夜的海拉爾街頭,用鏡頭記錄下璀璨旖旎的“十四冬”主題燈光秀……

隨著“十四冬”的籌備與正式揭幕,作爲開閉幕式主辦地和主賽區之一的呼倫貝爾,不斷煥發出新活力。地處北緯47度至53度的冰雪黃金緯度,橫跨內蒙古高原、大興安嶺、松嫩平原的地貌,長達200多天的冰雪期,賦予呼倫貝爾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網友們戲稱呼倫貝爾是“白雲生産基地”,也從側面體現出當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

記者在連日來的采訪中,在賽場內外的忙碌裏,持續感受著這座北疆城市的獨特魅力。

坐落于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的“十四冬”主場館——內蒙古冰上運動訓練中心,是由短道速滑館、速滑館(大道)和冰壺冰球館等組成的冰上運動場館群。這些場館不僅設施齊備,其建築風格也極具內蒙古地域文化特色。

“(這一場館群)建築外觀以蒙古族文化爲特色,主格調突出‘卷雲’‘哈達’等元素,富有時代氣息和少數民族地區的鮮明特征。”呼倫貝爾市冰上運動中心副主任羨雪瑞表示,“‘卷雲’體現了我們內蒙古自治區優異的生態環境,‘哈達’代表著歡迎八方來客。”

除了硬件完備和造型特色之外,“十四冬”場館建設一直秉承“綠色低碳可持續”理念。據記者了解,“十四冬”場館全面完成了升級改造,競賽燈光更換爲LED照明,持續加大清潔能源風電的引入力度;在場館周邊實施了綠化提升改造工程,打造極具草原特色的城市道路;海拉爾區購入90輛新能源純電力公交車,承擔賽事通勤保障重任,保障“十四冬”綠色出行……

綠色建築、綠色景觀、綠色交通,能效和環保兼具,綠色辦賽理念與中華體育精神緊密結合,簡約高效和體育能量在“十四冬”賽會籌辦中實現高效契合。

“十四冬”揭幕以來,媒體記者們在緊張采訪報道賽事的同時,也被組委會組織的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冰雪活動和各類民俗活動所吸引。雪地蒙古馬競速、森工文化體驗、鄂倫春冰雪“伊薩仁”等特色冰雪民俗活動,令媒體同行們倍感新奇。

連日來,記者在場館采訪報道比賽之余,看到很多觀衆來到設在場館的“十四冬”特許産品專賣店(點),選購自己心儀的特色紀念品。從天津專程來看比賽的遊客石慶洪告訴記者,“我覺得這次的吉祥物設計得很有特色,也很可愛,我准備買幾個送給家人和朋友。”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以前外界對于呼倫貝爾的特色文化了解不多,‘十四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機會,讓更多人可以認識和了解呼倫貝爾傳統文化藝術,有助于促進當地文化融合和多樣性發展,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呼倫貝爾市旅發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冰雪旅遊已逐漸成爲呼倫貝爾乃至整個內蒙古的一張亮麗名片。隨著“十四冬”的籌辦,“到呼倫貝爾看雪”成爲冬季旅遊新時尚。首次承辦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內蒙古自治區,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新篇章。

這是一次冰與雪的相約,更是一場“雙向奔赴”的盛會。

(中工網呼倫貝爾2月22日電)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