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換血液能否抗衰老?目前缺乏嚴謹人體實驗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4-04-12 18:50:07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4月12日,美國一富翁用兒子血漿換血,展示抗衰成果在熱搜上引發討論。據紅星新聞報道,45歲的硅谷富豪布萊恩·約翰遜(Bryan Johnson)在社交平台上公開了自2021年開始抗衰老試驗後自己的面部變化照片。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查閱權威文獻和向多位醫學專家求證,目前這一方式只有動物試驗的部分數據,尚無權威人體試驗證明其有效性。

約翰遜的面部變化照片。紅星新聞 圖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董玉君教授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通過血漿置換的方式來延緩衰老,在動物試驗方面已有部分數據支持。但在人體試驗方面,此方式尚無權威、嚴謹的結論,尤其缺乏隨機對照試驗來確證其有效。

2023年7月27日,《自然·衰老》雜志發布一項由杜克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抗衰老研究公司Altos Labs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小鼠試驗,將4個月大的小鼠和2歲小鼠進行12周異體共生連接。連接解除後,年老小鼠生理功能得到改善,壽命延長10%,血液和肝髒的表觀遺傳年齡也顯著降低。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康志傑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目前,尚且沒有權威證據表明置換年輕人的血漿有助于保持青春、延緩衰老。正常成年人血液體積約4000~5000毫升左右,血漿置換需要大量的充足血漿,因此臨床上用血漿置換時要提前預約、准備,多份血漿才能湊夠2000~3000毫升,乃至5000毫升的血漿進行一次置換,這種方法較爲複雜,過程較長,很難在抗衰方面廣泛應用。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輸血科劉奇、張彬在《血漿置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腎髒損傷中的治療作用》一文中指出,血漿置換在1952年用于人體試驗。血漿置換可以將血漿連同溶于其中的自身抗體、免疫複合物、毒素等大分子物質通過離心或者過濾的方式進行清除,以減輕此類物質對機體的傷害,避免髒器受損。

董玉君介紹,目前,血漿置換更多應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如格裏-巴利綜合征、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抗基底膜抗體陽性腎小球腎炎等,這類疾病主要由于體內血漿中存在的自身抗體,對人體造成損害,需要通過血漿置換使患者的血漿恢複正常。

此外,康志傑提醒,血漿置換存在一定風險,例如對血液成分過敏、抗凝藥過敏、生命體征不穩定、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病變或精神障礙等問題的患者都需慎重使用,以防操作過程中引發其他並發症。

“對普通大衆來說,爲了抗衰老而冒風險的行爲值得商榷。”董玉君同樣提醒,血漿置換面臨著未知病毒、溶血、過敏風險等挑戰。總體來看,血漿置換仍屬于治療性技術,作爲保健用途,尤其是尚未明確驗證的抗衰老用途來進行血漿置換,需要保持慎重。

參考文獻:

①Zhang B, Lee DE, Trapp A, et al. Multi-omic rejuvenation and life span extension on exposure to youthful circulation. Nat Aging. 2023;10.1038/s43587-023-00451-9. doi:10.1038/s43587-023-00451-9

②劉奇,張彬.血漿置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腎髒損傷中的治療作用[J].臨床輸血與檢驗,2022,24(02):264-268.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