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郵票去郵局用,被要求出示發票,郵票的真假讓用戶證明?

泡椒雪梨 2024-04-04 19:53:27

郵票是一種資費憑證,是郵政發行的一種票據,代表用戶已經支付郵票上所標注的貨幣金額,用戶憑此可以兌換相應的郵政服務。

早期郵票常見于信件之上,郵局根據郵票確定寄信者是否已經支付過郵遞費用。

郵票的便捷之處在于,用戶不用每次都去郵局,只要在信件右上角貼上符合資費的郵票,便可以將信件投入最近的郵筒裏進行郵寄。

隨著電子通信的到來,1997年後國內的信件量開始大幅減少,移動通信和快遞業的發展,更是讓郵票加快了退場速度。

時至今日,郵政還能支持使用郵票的業務僅剩信件和普通包裹,不過即使業務支持,不少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也並不順利。

最常見的情況是郵政質疑用戶的郵票是假票,如北京某郵局在用戶使用自帶郵票時,必須經過郵局某專業部門鑒定才可以使用,鑒定時間往往需要幾日。

另一種是要求用戶提供購買郵票時的發票或證明,如果用戶購買的是打折郵票,按照當地郵政的規定,購買價格與面值的差價需要營業員來倒貼,所以營業員會拒收自貼票包裹。

最後一種是填寫“保證書”,不但要求用戶寫清自己的身份信息,還要求用戶對自己所用郵票的真僞做出保證,並承擔使用假郵票的法律責任。

假郵票確實存在,不過在資深的集郵者面前假票向來無所遁形,很多人甚至不用放大鏡就可以一眼辨別。

集郵者作爲郵局的編外人員尚且能夠如此,營業員作爲郵局的專業職工卻爲何不能辨別?如暗記、印刷、齒孔這些沒有比郵政更清楚的了。

總的來說,郵政還是不希望用戶去使用自己的郵票,如今郵票發行越來越商品化,高溢價、搖號、多種版式……這些創意沒有一樣是爲了郵票方便使用而設定的創意,反倒是高于面值的售價讓購買者不會拿去當面值使用了。

如今網絡上假郵票橫行,某大型網購平台的首頁上甚至都有假郵票的廣告,這些完全不存在的版式集郵者一眼就能看出問題,作爲發行方的郵政卻視而不見,一味的放縱也讓郵票的使用越來越困難。

郵票作爲商品,如果消費者只是購買收藏,那就是用錢在換紙。可若是用郵票兌換服務,那郵政設計、印刷所支付的費用就等同于打了水漂。所以爲了利潤的最大化,不讓消費者使用才是最好的選擇。

這樣的態度下,一些小地方郵局的營業員甚至說出“網上賣的便宜郵票都是假郵票”的言論,如此被脫離根本功能的郵票,用什麽來支撐它越來越失信的面值?

市場上天量的打折郵票,不也是郵政不到五折結算給大客戶所導致的嗎?既然敢賣,爲什麽不敢讓消費者用?難道真的只想用錢換紙?那未免想的也太好了。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