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能動履職共譜青春華章——最高人民法院青年幹警分享理論學習成果

人民法院報 2024-04-28 17:14:51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最高人民法院黨組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始終以人民司法事業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政治自覺抓實抓好青年工作,爲青年幹警搭建幹事創業、成長成才的舞台。結合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講壇”第三講暨青年理論學習專場,活動由最高人民法院機關黨委承辦。來自最高人民法院的10位青年幹警代表分別就司法政務、訴源治理、死刑複核、服務保障新就業形態、行政爭議實質化解、交叉執行、援疆建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完善案例制度、案例庫和法答網融合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結合學習和工作體會進行了深入分享。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出席活動並講話。最高人民法院在京院領導、各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及青年幹警代表、院機關黨校2024年處級幹部進修班學員、第十四批法律實習生等參加活動。共青團中央、中央和國家機關團工委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青年幹警代表也應邀參加活動。以學鑄魂,築牢信念之基“司法政務工作平凡而瑣碎,但心中的法徽、對司法公正的追求始終如一。”辦公廳院長辦邵曉悅從辦公廳的職能角度出發,結合文稿工作實際,闡述了司法政務崗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爲黨組決策服務、爲審判業務服務、爲機關和基層服務等方面的工作。“‘寫稿子’是外在形式,本質上是要以文輔政,通過文稿、信息、調研工作發現問題、提出對策、推動發展,服務司法審判工作,服務國家和社會治理。”邵曉悅說。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事故,折射出公共安全治理問題,辦公廳從司法案件的案情著手分析,綜合6家高院和司法大數據研究院材料,形成深度調研信息,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關于未成年人保護中的堵點痛點問題,辦公廳從12.19萬件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分析,針對性提出對策建議,促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工作;關于高空抛物問題,辦公廳撰寫了保護“頭頂上的安全”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抛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明確16項工作措施,高空抛物治理寫入民法典,近年來此類現象明顯減少……“通過文字工作,推動問題解決、助力司法公正、讓老百姓得實惠,我們感到很有價值。”邵曉悅表示,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強調研、謀劃,把每一篇高法信息當作司法建議來寫,推出更多服務社會治理的信息成果。矛盾處理是一個國家、社會長治久安的基礎性工作。各職能單位各自爲政,群衆想“找個說法”往往要來回奔波。如何進一步滿足群衆的多元化司法需求,讓群衆省時省力解決糾紛?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指導辦公室主任徐德芳對最高人民法院探索建立“總對總”在線訴調對接機制,推動多元化解工作進行了介紹。合作“朋友”哪裏找?調解隊伍怎麽建?徐德芳表示,“總對總”作爲一項重大機制創新,沒有任何先例可循。最高人民法院邊摸索邊完善,在破解難題中打開工作新局面。自2019年底與全國工商聯實現對接後,到目前,“總對總”合作單位達15家,並不斷擴大。從去年開始,最高人民法院每季度會同“總對總”合作單位召開數據會商會,凝聚訴源治理共識,推動問題解決。在“總對總”機制推進下,全國已有10.8萬家調解組織、43.4萬名調解員、16.6萬家基層治理單位參與調解工作,成爲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力量,累計訴前調解成功案件超3600萬件。“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院黨組要求,把‘總對總’工作做實做好,同時積極推動訴調對接的‘調’向基層末梢延伸,做實調解平台‘進鄉村、進社區、進網格’工作,讓更多糾紛不出村、社區、鄉鎮、街道就能得到實質化解,努力實現‘少訟、無訟’。”徐德芳說。死刑案件人命關天。“必須始終以臨淵履薄心態,堅守防範冤假錯案的底線,堅決做到殺者不疑、疑者不殺,確保案件經得起法律和曆史的檢驗。”刑五庭法官姜遠亮分享了他在死刑複核工作中的成長體會。“底線不能突破,防線不能失守。最高人民法院承受不起哪怕一件冤殺錯殺案件的發生。”姜遠亮表示,刑庭幹警將案件質量作爲死刑複核工作的生命線,堅持證據裁判的最高標准和最嚴要求,嚴把案件事實證據關,依法不核准念斌投毒案等一批死刑案件,有效防範了冤殺錯殺。同時,對于人民群衆深惡痛絕的諸如殘害未成年人、嚴重挑戰法律和人倫底線的犯罪,該判處死刑的要堅決判處。姜遠亮承辦的“重慶姐弟墜亡案”中,合議庭認真審閱了全部案件材料特別是二被告人之間1.7萬余條微信聊天記錄,依法核准二被告人死刑。刑庭法官將外在的天理、國法、人情相融合,將內在的經驗、理性、良知相貫通,確保案件處理“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我們將繼續紮根刑事審判,忠誠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爲,爲刑事審判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綿薄之力。”姜遠亮說。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團委副書記由佳田表示,聽了法院青年幹警們的分享,感受到了法院青年的擔當和情懷,深感共鳴、深受教育、收獲滿滿。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之間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期待“兩高”搭建更廣泛平台,在青年理論學習和業務交流方面爲青年幹警提供更多的交流契機,讓幹警們共同提高、共同進步。以學增智,激發奮進之力“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騎手的權益誰來保障”,外賣騎手權益保障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現行法律體系下,面對龐大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人民法院如何運用政治、法治、審判智慧,積極穩妥處理相關案件?民一庭綜合辦主任危浪平分享了人民法院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護的探索和實踐。有的通過“最嚴算法”壓縮送餐時間,迫使騎手“爭分奪秒”,不僅侵犯勞動者休息權益,也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糾紛埋下隱患。把勞動管理算法關進“法治籠子”是“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的“關鍵小事”。民一庭青年理論學習小組通過調研認爲,人民法院處理涉算法糾紛,要立足司法審判職能,妥善處理推動算法創新和注重風險防控、企業主體責任和勞動權益保障、司法保障引領和算法治理合力的關系。針對新就業形態用工中存在的“連環外包”等現象,民一庭也正在編寫案例,力爭明確此類情形下的勞動關系主體。危浪平表示,人民法院處理相關案件、制定司法政策要胸懷“國之大者”,做到“從政治上看、從法治上辦”,堅持保護和規範並重,既要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又要促進網約配送、移動出行等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長期以來,行政審判程序空轉問題飽受诟病。有人說:“當事人打行政官司,就像走‘旋轉門’,這邊剛進去,就從那邊又出來了。”如何在法律框架內尋求群衆更滿意、政府也支持的最佳方案?如何回答行政爭議實質化解這一時代命題?活動中,行政庭法官李緯華分享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和第二巡回法庭一次性妥善化解137件行政申請再審案的故事。去年12月中旬,二巡收到4個郵政快遞編織袋,打開一看,是堆積的再審申請材料和137張光盤。經反複閱卷了解到,這137件案件屬于比較典型的“一人多案、一事多案”。經查,一、二審法院裁判符合法律規定,但如果不解決當事人的實質訴求,當事人必然不會罷訪息訴,“官了民不了、案結事不了”。昂著頭看文件全是不行,俯下身察民瘼總有辦法。今年2月5日,行政庭和二巡辦案團隊冒著近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赴當地開展協調化解,並在人社部、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最終達成了解決意向,當事人自願撤回再審申請,承諾不再信訪、不再訴訟。回顧辦案過程,李緯華感慨,這137案,其本質就是3案。無論是執法、複議還是訴訟,如果把事兒真正解決了,就不會形成這麽大的“案-件比”,也不會造成這麽多徒勞無功的“數字案”“泡沫案”。“我們應當堅持合法性審查原則,但更需要加強對當事人核心爭議的分析判斷,依法作出最有利于實質化解行政爭議的裁判。”李緯華表示,對于單靠行政審判解決不了、解決不好的爭議糾紛,必須緊緊依靠黨委領導,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多措並舉推動解決,切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執行工作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裏”的最後一環,事關人民群衆勝訴權益的實現。如何減少執行過程中的不當幹預,促進執行工作提質增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統一部署下,從去年10月開始,各地法院開展了交叉執行試點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在今年3月全面推開此項工作。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七條這一“沉睡條款”被正式喚醒。執行局執行指揮管理室副主任杜聖傑分享了各級人民法院在交叉執行方面的實踐和探索。杜聖傑表示,全國法院執行幹警攻堅克難、善作善成,運用交叉執行各種方式,攻克了一大批大案要案、“骨頭案”,交叉執行的制度效能充分顯現。截至2024年4月15日,全國法院共交叉執行案件3萬件,取得實質進展或化解1.1萬件,執行到位277.92億元。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執行局分4組分赴東北、華北等7大片區,進行交叉執行的宣講督導調研。又在清明節後第一周,聯合督察局,赴9個省市開展交叉執行專項督察。調研中,地方法院迫切希望最高人民法院加強規範建設,盡快出台關于交叉執行的規範意見,從法律適用、案件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完善交叉執行制度,解決基層面臨的制度供給不足難題。“實踐證明,交叉執行在克服消極執行,防止地方保護,攻克執行難案,化解信訪矛盾,加強執行監督,優化執行資源配置,提高執行質效,推動審執分離改革等諸多方面具有顯著的優越性。”杜聖傑表示,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將從頂層設計角度,搭建交叉執行四梁八柱,促進交叉執行工作的規範化常態化發展。“聽了各位青年幹警的分享,我深受鼓舞、深受感動。”來自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的沈圓圓表示,從青年幹警們的分享中能夠感受到大家精湛的業務能力和對法院工作的熱情和熱愛。下一步,要向各位青年榜樣學習,積極主動能動履職,做好人民法院新聞宣傳工作,創作出更多“深”“活”兼具的優秀作品。以學促幹,提升擔當之能“當好新疆人、辦好新疆事、結好新疆緣”。政治部司法警察管理局幹警徐智超目前正在新疆挂職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他代表最高人民法院8名援疆同志,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了對口援疆工作的初步收獲和體會。最高人民法院黨組高度重視對口援疆工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完善了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長期援疆的制度機制,實現了新疆法院受援全覆蓋,開創了新時代法院援疆工作新局面。三年來,188名專家人才來疆工作,線上線下培訓幹警510批1.12萬人次,接收21批218人跟班學習、320人短期培訓。“參與援疆是法院幹部鍛煉成長的重要平台。”徐智超表示,援疆是政治洗禮、業務錘煉,也是團結之旅,要做實人才援疆、做優智力援疆、做強政策援疆,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找准“需要什麽”和“援助什麽”的契合點,把寶貴資源用在刀刃上、援在關鍵處。“請黨組放心,我們所有援疆幹部一定嚴格要求自己、忠誠履職盡責,絕不辜負期望重托,堅決做到‘築夢而去,圓夢歸來’!”徐智超說。“能有機會到最高人民法院學習和工作,對我而言,不僅是一份莫大的光輝和榮耀,更是一份神聖的使命和責任。”劉雪峰從天津知識産權法庭交流到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工作,2022年10月被任命爲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員。他以一個借調人員的視角,和大家分享體會和感受。“知産法庭的年輕人被稱爲‘新知青’,就是奮鬥在知識産權法庭的新青年,也是奮鬥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新青年,更是新時代勇作知識産權保護先鋒的新青年。”劉雪峰說。“只要二審能查清的,就絕不讓一審去查,只要能改判的,就絕不發回。”剛剛進入知識産權法庭,法庭嚴控案件發回重審的要求讓劉雪峰很受震撼。在案件年均增長27%的情況下,2023年,知産法庭全年審結4562件案件,僅僅發回重審10件,發回率0.2%。“這就是一種擔當,一種你查不清我查,扛起責任,以上率下的擔當。”劉雪峰坦言,這段經曆全新重塑了自己的審判理念,讓自己在審判工作中敢于終局解決糾紛,實質化解糾紛。一審審判質效不高、上訴率高怎麽辦?知産法庭進一步創新舉措,實施案件質量反饋機制。無論二審是維持還是發改、調撤,對每個案件的一審情況,從庭審程序、證據采信、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卷宗整理乃至文書說理等,進行全面“體檢”,並反饋到一審法院。“這也是訴源治理的司法理念在知産審判條線的生動實踐。”在這種敢于擔當的辦案氛圍中,劉雪峰審結的近百件案件沒有一件發回重審,一審案件質效反饋率近100%。法庭交流幹部來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來到知産法庭,就是知産人。”劉雪峰表示,要不斷學習,修煉自身,實現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相統一,努力使自己成爲知識産權審判領域的優秀法官。“找案例、用案例,就上人民法院案例庫”“有問題,找法答”“堅定的原則、柔軟的身段、商量的口吻”……人民法院案例庫、法答網、綜合治理類司法建議被稱爲“新三樣”。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向大家介紹了建好用好人民法院案例庫、完善中國特色案例制度的相關情況。人民法院案例庫曆經7個月艱辛籌建,成功上線。截至目前,人民法院案例庫平台浏覽量超過676萬,注冊用戶超過41萬,已有95個國家的用戶訪問案例庫。除服務司法審判外,案例庫已成爲公衆學法、學者科研、律師辦案的權威平台,也是世界各國觀察中國司法、中國法治的重要窗口。案例庫動態更新,目前入庫案例數量爲3886件。除224件指導性案例外,其余3600余件爲參考案例。每個入庫案例都簡約而不簡單。喻海松從助力高質量發展、引領司法理念、直面法律爭議等方面介紹了案例庫中收錄的具體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庫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永遠‘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又是一項公共工程,需要大家‘齊動手、共努力’。”喻海松表示,下一步,研究室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與院內各有關部門一道,攜手做好案例庫建設、使用各項工作,推動中國特色案例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努力爲人民群衆提供更優更多的高質量“法治産品”。國家法官學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研究部副主任李曉果分享了案例庫與法答網融合研究的思考與展望。作爲教學科研人員,怎樣立足職能,能動履職開展相應研究,更好服務司法審判實踐和黨組中心工作?李曉果表示,爲更好發揮“一庫一網”職能作用,要通過研究解決案例庫案例與法答網問答兩個機制之間的對接、匹配、融合、精准度問題,避免出現解答意見沖突導致裁判標准不統一等,建立起“庫-網”“案-問”“問-答”之間的關聯關系,發揮庫網“1+1>2”的效果。“不是簡單的‘物理變化’,而是深刻的‘化學反應’,實現庫網協同發展、雙向奔赴。”李曉果表示,通過初步探索,將從以問補案、以案答問、解決分歧等方面著力,不斷總結經驗,拓展範圍,形成機制,進行常態化、體系化研究。在一張張寫滿編號問題、在一份份檢索匹配問答的文檔中,研究人員們既有發現問題的喜悅,也有對答非所問、沖突回答的擔心。“希望通過這個小切口,以日拱一卒、持之以恒的精神,把問題清單變成成果清單,逐漸形成‘庫網匹配’知識體系、知識脈胳、知識關聯的全覆蓋。”李曉果說。“青年幹警的理論學習要學在平常、久久爲功,最終落實在審判實踐工作中。”民三庭法官助理石志遠表示,不能只讀有字之書,也要去讀無字之書,向社會學習、向群衆學習、向身邊的優秀同事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辜負黨和人民群衆對人民法院工作的殷殷期望。播撒種子、靜待花開。一個個爲大局服務、爲人民司法的生動故事,展現了新時代法院青年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奮鬥精神和青春風采。新征程上,法院青年們必將凝心聚力投身法治建設,爭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以昂揚的精神狀態爲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來源:人民法院報

記者:喬文心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