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淑:70年代紅極一時,丈夫離世20年,她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

大是大魚的魚 2024-05-10 21:34:33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電影行業發展迅速,除了普通的影片備受觀衆關注以外,樣板戲更成爲了當時的特色。

而在上世紀70年代,有一位京劇演員便憑借參演的樣板戲《龍江頌》迅速爆紅,成爲了當時紅極一時的一位人氣演員,她就是京劇名家李炳淑。

在李炳淑當紅的時候,她不僅深受觀衆的喜愛和支持,甚至還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被毛主席給予了超高的評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紀70年代紅極一時的李炳淑,晚年卻遭遇了不少糟心事。

晚年身體不佳的她,遭到了病魔纏身,在她62歲那年,和她相伴多年的丈夫更是辭別人世,永遠離開了她。

經曆過喪夫之痛後,李炳淑後來淡出了大衆的視線,退休這麽多年,她現在過得怎麽樣?她這些年經曆了什麽?

一、

李炳淑出生于1942年,是安徽宿州人,她在一個普通家庭中長大,父親是一名京劇迷,閑暇時經常帶著李炳淑去劇院看戲。

受到其父親的影響,李炳淑也迷上了京劇,每次看到台上的演員在傾情演出時,她都忍不住在台下跟著手舞足蹈,回家後還經常學著那些演員在台上的動作在家人面前表演。

看到李炳淑這麽喜歡京劇,而且頗有天賦,她父親有意培養她成爲一名京劇演員。

爲了讓李炳淑打下紮實的京劇表演基礎,在她很小的時候,她父親就送她去跟隨專業的老師學習,憑借著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後天的不斷學習,李炳淑很快打下了紮實的功底。

1956年,14歲的李炳淑考進了宿縣京劇團,成爲了一名職業京劇演員,但她並沒有在這裏待太久,很快她便離開這裏,進入了蚌埠專區京劇團發展。

進入專業的京劇團後,擁有著超高天賦的李炳淑,在短短兩三年時間裏便學會了青衣和花旦的折子戲,成爲了京劇團前輩們眼中的好苗子。

1959年,爲了讓李炳淑能夠在京劇道路上走得更遠,打下更好的基礎,她被送到了上海戲曲學校。

值得一說的是,在參加該校的入學考試時,由于她表演的《玉堂春·起解》太過出彩,她還被京劇梅派青衣教師楊畹農相中,成爲了對方的徒弟。

進入上海戲曲學校後,李炳淑接受了專業的“定向培訓”,京劇的表演水平迅速有了明顯提升。

那時候,李炳淑爲了學習真的費盡心思,每天早上五點就早早起床練聲,午休和課余時間都被她用來練習,每天晚上直到宿舍關燈後才抹黑回去,是同學和老師印象中最勤奮和最刻苦的一個。

經過在戲曲學校的系統學習,李炳淑無論是學識還是基本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這爲她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

在上海戲曲學校學習期間,李炳淑除了在學校安心學習以外,她經常參加校外的演出活動。

1960年,她跟隨戲曲學校的同學一起前往北京,參演了《十二寡婦征西》這個作品。

在演出期間,她得到了京劇名家張君秋先生的青睐,開始跟隨對方學戲,京劇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1961年,經過3年時間的努力學習,李炳淑以優異的成績從上海戲曲學校畢業,獲得了該校第一屆畢業生的畢業證書。

.同年,上海青年京昆劇院成立,京劇表演功底和水平都沒得說的李炳淑進入了該劇院發展。

在上海青年京昆劇院發展期間,李炳淑經常跟著劇團到處演出,先後表演了《白蛇傳》、《楊門女將》、《斷橋》、《販馬記》等經典作品。

在《楊門女將》這個作品中,她扮演的角色要以刀馬旦的扮相紮靠上場,難度非常大,但她每次都完整的演完,她還因此收獲了一個“國戲後起之秀”的稱號。

在上海青年京昆劇團發展了一段時間後,由于李炳淑的舞台表現力非常好,她引起了很多劇團的重視,上海和安徽的兩個劇團更是對她進行爭搶,都希望她去自己的劇團發展。

經過再三考慮,加上領導的勸說,李炳淑最終去了上海劇團,成爲了上海劇團的職業演員。

在上海劇團發展期間,李炳淑一如既往的活躍在京劇舞台上,參演了不少經典作品,其中最爲人熟知和最受歡迎的便是《龍江頌》這個作品。

而讓李炳淑沒想到的是,這個作品不僅讓她在京劇舞台上大放異彩,甚至還讓她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爲了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

三、

1972年,上海京劇院將《龍江頌》改編成樣板戲,李炳淑成爲了主角“江水英”的扮演者。

相比普通舞台上的表演而言,樣板戲更受大衆的關注,對于演員來說尤爲重要,爲了演好角色,李炳淑花了很多精力去研究角色。

她提前先後五次到農村體驗生活,長期和當地深受群衆喜愛的一位生産女隊長一起參加勞動,細心觀察對方的工作狀態,揣摩對方的生活習慣等等。

在李炳淑的努力下,她最終完美駕馭住了“江水英”這個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將角色塑造得立體生動,將角色的形象完美展現了出來。

1972年,樣板戲《龍江頌》推出後,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無數觀衆的喜愛和支持。

除了普通觀衆喜歡這個樣板戲以外,毛主席也非常喜歡這個戲,反複觀看了數次,因爲非常喜歡李炳淑,他還在北京接見了李炳淑。

爲了鼓勵李炳淑塑造出更多出彩的角色,毛主席誇贊道:“這個戲不錯,我看了五次電視,八億人民,去掉二億半,五億半農民有戲看了,代我向他們致謝,感謝你們爲貧下中農創造了一個好戲!”

除了事業發展平穩以外,李炳淑感情上也擁有了收獲,和她相戀多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四、

李炳淑的丈夫名叫李永德,李永德和她是同學,兩人在上海戲曲學校上學的時候相識。

在上學的時候,學習和生活中來往密切的兩人,很快就對彼此産生了感情,奈何當時學校不讓談戀愛,兩人並沒有捅破窗戶紙走到一起。

從上海戲曲學校畢業後,李炳淑和李永德迅速走到來一起,成爲了戀人。

和李炳淑一樣,李永德畢業後也成爲了職業京劇演員,長期活躍在舞台上,還曾和李炳淑一起合作了《白毛女》、《南海長城》等作品。

在兩人的事業都穩定下來後,情投意合的他們兩人自然而然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並在婚後生下了一個女兒。

相比李炳淑而言,她的丈夫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行業內都非常低調,名氣也沒有她高,事業方面和她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盡管“女強男弱”,但這些並沒有成爲影響兩人在一起的因素,自從結婚後,兩人一直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共同面對各種風雨,成爲了彼此的依靠。

爲了幫助丈夫發展事業,李炳淑還經常帶著對方出席各種重要場合,以及爲對方尋找各種演出機會,對此李永德一直心存感激,更加疼愛妻子。

而李炳淑雖然有了家庭,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事業,而是一直活躍在舞台上。

五、

自從1972年憑借《龍江頌》這個樣板戲走紅全國後,李炳淑便一直活躍在京劇舞台上,陸續參演了不少經典作品。

除此之外,她還經常跟著劇院到國外演出,在德國、盧森堡、比利時、英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表演了《楊門女將》、《火鳳凰》、《秋江》等作品。

人氣居高不下的她,一度成爲了70年代紅極一時的一位人氣演員,深受大衆的喜愛。

1981年,李炳淑受邀拍攝了京劇電影《白蛇傳》,在片中扮演主角“白素貞”。

這部影片上映後,再次引爆全國,得到了大批觀衆的追捧,同時還接連獲得了第五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戲曲片獎和文化部最佳戲曲藝術片獎等獎項。

深受大衆喜愛的這部影片,還一度創下了新中國成立後上座率的紀錄,累計共有約7億人觀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開始,李炳淑開始潛心研究梅派戲,先後參演了《宇宙鋒》、《鳳還巢》、《秦香蓮》等作品,反響都非常不錯。

那時候,因爲京劇改革,員工工資只有70%,剩下的30%要靠演出來彌補,原本一年只演幾十場的李炳淑,更加頻繁的活躍在舞台上,有時候一天要連續演3場,條件非常艱苦,但她依舊沒有放棄過對京劇表演的熱愛。

讓李炳淑沒想到的是,除了事業走起了下坡路以外,她在生活中更是遭遇了一件疼徹心扉的事情,那就是經曆了喪夫之痛!

六、

1999年,李炳淑的丈夫李永德突發腦梗,引發了糖尿病並發症,之後的身體狀態越來越差,需要有人在身邊照看。

爲了照顧丈夫,李炳淑只好放緩事業的腳步,陪在丈夫身邊,照顧他的衣食起居。

由于那時候既要照顧丈夫,又要兼顧事業,頻繁奔波,沒有得到好的休息,李炳淑的身體也漸漸出現了問題。

2000年,身體不佳的李炳淑,腎髒出現囊腫,爲了治療,她進行了一次大手術。

雖說術後恢複得還不錯,但李炳淑的身體狀態已經沒有之前好,加上她要繼續照顧患病的丈夫,她的事業受到了進一步的影響。

2004年,盡管李炳淑一直在用心的照顧她的丈夫,她丈夫也在積極治療,但對方最終還是因病遺憾離開了人世,年僅62歲的李炳淑就這樣經曆了喪夫之痛。

李炳淑的丈夫離世後,她一度陷入了巨大的喪夫之痛中無法自拔,好在她的女兒非常懂事和孝順,一直在身邊照顧她,在時間的治愈下,她慢慢從丈夫離世的痛苦中走了出來。

可能是因爲經曆了喪夫之痛,看淡了許多東西,從2004年開始,李炳淑不再向之前一樣活躍在舞台上,而是轉型到幕後發展。

她開始把重心放在培養新人上面,擔任了上海戲曲學校的兼職教授,帶出了一代代優秀的青年演員。

除此之外,她還著力于推廣京劇等傳統文化,促進京劇藝術的振興發展,爲京劇藝術的前行做了很大貢獻。

2008年,66歲的李炳淑由于身體狀態不佳等原因,正式宣布退休,此後她便淡出了大衆的視線。

自從退休後,李炳淑很少再出現在大衆的面前,她將心思全放到了培養新人上面,一直在爲京劇的發展做各種努力。

在教學之余,她很少引起大衆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流逝,她徹底褪去了身上的明星光環,活成了普通人。

雖然現在距離她的丈夫離世過去了20年,但她依舊在想念著對方,每逢清明節和她丈夫的忌日等特殊日子裏,她都會去丈夫的墓前看一看,和對方訴說自己的近況。

平時在生活中,她也經常會想起丈夫生前和她在一起時的點點滴滴,觀看丈夫生前留下的作品等等。

不得不說,看到李炳淑對她丈夫的堅持和想念,真是令人感動和淚目。

2024年,李炳淑82歲了,這些年來,她一直在低調的過著她的生活,鮮少引起媒體和大衆的關注。

在女兒的關心和照顧下,如今把生活過得還不錯的她,致力于培養新人,閑暇之余唱唱戲,約上老友一起聚一聚,日子過得非常舒坦。

友情提示:創作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文章中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聯系刪除)

2 阅读:197

大是大魚的魚

簡介:大花嶺細說娛樂趣事,笑看娛樂八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