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曆經萬苦終于出獄,其子爲何說:對他,看來關5年還不夠

今人說古 2024-05-15 22:32:55

57位開國上將中,張愛萍是相對特殊的一位,從他缺席解放戰爭三年,55年仍被授予上將軍銜就可見一斑。關鍵是,解放戰爭就打了4年時間,張愛萍因傷整整缺席了最風雲激蕩、最關鍵的3年。他病愈回國時,硬仗、大仗打得都差不多了,後續大部分都是順風仗、追擊仗,不怎麽費勁,也沒什麽功勞好撈。

張愛萍出生于四川達縣,15歲中學時期參加的革命活動。19歲那年,已是黨員的他,遠赴千裏之外的江蘇地區,進行地下工作。他先後兩次被捕,遭嚴刑逼供,卻未吐露半分情報。之後,他投身紅14軍。

張愛萍20歲時,到中央蘇區工作。長征初期,他已是紅4師政治部主任,率部參與血流漂杵的湘江之戰。1935年1月,在師長張宗遜負傷、師政委黃克誠生病,均離開指揮崗位的情況時,他挑起紅4師的指揮重擔,在土城戰役中大放異彩;于青杠坡戰鬥中,重創川軍名將郭勳祺的“模範師”。

1935年2月,因部隊出現大量減員,中央紅軍在雲南紮西一帶整編,紅3軍團3個師精簡成4個團,張愛萍在11團做政委。在後續的婁山關、遵義城、老鴉山等重要戰鬥中,他都率部參加。在張愛萍手上,紅11團的戰鬥力變得十分強悍,愈發重要起來,不是做前衛,就是幹主攻,爲長征勝利做出卓越貢獻。

張愛萍在擔任軍委唯一的騎兵團政委期間,從無到有學習馬術、騎兵作戰和指揮騎兵等技能。他在東征戰役和西征戰役中,率領著騎兵團,轉戰長城內外,牽制了大量敵軍,爲戰役的勝利作出巨大的貢獻。

抗戰前期,張愛萍是八路軍一個縱隊支隊的司令,後在皖南事變,被中央調到新四軍,幫助新四軍重建,盡快恢複戰鬥力。他領導鹽阜(鹽城)地區軍民,多次粉碎日僞軍的“掃蕩”行動。抗戰末期,張愛萍率領部隊,轉戰徐州、津浦路,收複大量失地,爲抗戰勝利又添了一把火。

解放戰爭初期,華中軍區副司令張愛萍頭部遭到重創,他強忍頭裂痛苦,站好最後一班崗,在擔架上指揮作戰。之後,他人雖然離開,遠赴蘇聯治傷休養,但他曾領導過的新四軍3師、4師,後來都發展成兩個王牌部隊:39軍、21軍。它們的成長壯大,張愛萍功不可沒。

1949年4月23日,作爲3野前委委員的張愛萍,參加渡江戰役,並協助指揮取得重大勝利時,軍委急電3野和張愛萍:立即組建華東軍區海軍,張愛萍任司令兼政委。這份電令安排,足見中央對海軍和張愛萍的厚望。

華東海軍,是我們首支海軍部隊,也是我們的新兵種,它是由張愛萍從無到有領導籌備的。新中國成立的4個月後,華東海軍發展至近2萬人——都不是濫竽充數的,相應的領導機關全部都有,下轄2個艦艇大隊,共計7艘護衛艦、9艘炮艦。

張愛萍對人民海軍,起到了重要的開拓者作用;他提供的實踐經驗,幫助人民海軍快速走上不斷發展壯大的道路。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1955年年初,經過半年多的籌備,張愛萍指揮浙東前線三軍將士,向一江山島、大陳列島發起進攻。這是我們新中國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張愛萍指揮得相當漂亮,成功解放浙江全境。張愛萍在此戰的指揮,還贏得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認可。

就是這些種種,才造就了張愛萍的上將軍銜,讓他得此軍銜時無人能指摘。

1966年夏天,一場波及甚廣的“運動”開始了,張愛萍也受到了沖擊。他因不願違背革命信仰,不願委曲求全,慘遭“下台”,被關獄中受審。在那個暗無天日、沒有正義的地方,張愛萍一遍又一遍地回首前半生,思考經曆過的種種。

他沒有氣餒,更沒有被擊垮,反而變得更加睿智、理性和堅強。他的內心逐漸變得平靜,沒再給專案組寫過一個字,沒再請求複查,沒再要求上面來人聽他申訴。他在多年後,對自己的孩子說:“我保持自己做人的准則。”簡而言之,就是他只做自己。

當時,他平靜如水的內心,只剩下一個想法:那就是堂堂正正地走出去!1972年11月中旬開始,張愛萍被逐漸“解放”。聽到解除監護的通知後,有人出言善意提醒張愛萍,應該對中央的決定表個態。張愛萍明白所謂的“表個態”,是什麽態,但5年牢獄讓他對自己的信仰和原則更加堅定。

張愛萍回:“強盜把你抓去再放出來,你還去感謝強盜嗎?”獄中5年,他的原則變得更加堅韌頑強,他還學會了苦中作樂。他的孩子對此帶著冷幽默評價道:“對他,看來5年的關押還不夠。”這對父子的表態,讓人有種莫名的感動和特殊的幽默。

張愛萍曾在晚年說過這麽一句話:“人生在世,要求得一己的榮華富貴並不難,難的是爲國家和民族有所建樹。”

0 阅读: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