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戰役:我方傷亡5萬多人,日軍傷亡多少人?說出來出人意料

文史江山 2024-05-11 14:27:12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37年,日寇展開了全面侵華,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

在此危急存亡之際,國共兩黨決定合作,共同抵抗倭寇,保家衛國。

根據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爲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由此正式形成。

日寇如惡魔野獸,在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南京、濟南徹底淪陷。

日本軍方甚至提出幾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言,從南京、濟南出發,沿著鐵路線拿下徐州,妄圖獲得極大的戰略優勢。

而拿下台兒莊便是日本拿下徐州前,最關鍵的一步。

台兒莊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運河、鐵路等交通線就在附近,可以說是通往徐州的門戶,若是台兒莊淪陷,中國的抗日戰爭將陷入泥潭。

但是氣焰囂張的日本侵略者萬萬沒有想到,在台兒莊戰役中,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取得了鼓舞人心的台兒莊大捷,給了侵略者迎頭痛擊。

周總理評價“台兒莊大捷”說:“這次戰役,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

不過勝利是由無數中國兒女的血肉鑄成的,台兒莊戰役我方傷亡達到5萬人之多。

作爲失敗方的日寇,傷亡人數又是多少呢?差距是否明顯?我們又該如何正確看待此戰的傷亡比呢?

血戰台兒莊

日本爲了迅速實現幾月內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徐州便是他們眼裏的一塊肥肉,拿下徐州就能對中國進行進一步蠶食,而想要夾擊徐州,就必要拿下台兒莊。

所以,日本侵略者將目光放到了台兒莊周圍,發現滕縣和臨沂均爲中國山東地區南邊要地。

日軍要想從山東進到運河沿線,必經此二地,拿下此二地,韓莊和台兒莊這等重要交通要口便會落入其手。

所以,日軍也認識到,若想占領運河以北地區,掌控交通主導權,必須首先攻占滕縣和臨沂,而後派兵吞食韓莊至台兒莊一線,占爲己用。

我軍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爲了阻截日軍的前進,我軍毫不猶豫派了大量軍隊趕往其地,與日軍進行生死交戰,誓死守衛台兒莊。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台兒莊戰役是包括了臨沂大戰,滕縣戰鬥和台兒莊戰鬥的。

所以若要計算日寇傷亡人數,需要將這幾場戰鬥全部歸入其中,而不能只單一看台兒莊戰鬥,此觀點在第二小節會有論述。

首先是臨沂大戰,1938年2月,日軍第五師團接到命令從山東濰縣南下發起進攻,李宗仁命令龐炳勳,在臨沂建立防禦陣地,組織國軍奮力抵抗,以此來阻擋日軍的正面攻擊。

除此之外,國民黨迅速調派張自忠將軍的第59軍立馬增援臨沂。

張自忠的部隊,此時正遠在淮河流域一帶。

但他在接到命令之後,立刻以最快的速度,向臨沂方向增援。

張自忠率領的59軍是西北軍,吃苦耐勞、不怕死是他們天生的血性。

在張自忠的命令下,西北軍僅僅花了一天一夜,提前趕到臨沂加入戰鬥。

日軍知道西北軍會來支援,但預估的是3天後,沒想到如此短時間內,國民黨援軍就如同從天而降,日軍毫無防備,一時之間便亂了陣腳。

59軍對日軍第5師團後翼,發起了勢如破竹的攻勢。

原本頑強抵抗的龐炳勳部隊,更是從原守陣地發起了反擊。

日軍著實沒有想到,中國軍隊竟然會進行這種內外夾攻。

日軍第五師團被中國軍隊猝不及防的夾擊,導致無法抽身,也無法繼續作戰,只能先撤退等待援兵。

臨沂之戰的告捷,津浦路北段日軍的左臂中堅力量被國軍一刀截斷。

正因如此,李宗仁才有機會在之後台兒莊會戰中圍殲矶谷師團,可以說這場戰鬥的勝利是極其關鍵的。

李宗仁

台兒莊戰鬥中視死如歸的中國軍人,對日本濑谷支隊的牽制,也爲臨沂之戰的告捷做出了貢獻。

攻擊臨沂的日軍坂本支隊6個步兵大隊,在臨沂一直作戰到3月29日,卻由于攻打台兒莊的濑谷支隊失利,日軍只留兩個大隊牽制龐炳勳和張自忠部,其余4個大隊轉至台兒莊作戰。

與此同時,滕縣戰鬥也在慘烈的進行,日軍配合炮兵部隊在3月17日晚攻陷滕縣(今滕州),中國守軍第22集團軍第41軍堅決抵抗日寇,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該軍守城的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殉國。

據不完全統計,陣亡軍官6人,士兵105人;傷軍官10人,士兵156人;失蹤軍官6人,士兵470人,122師完全是抗爭到了最後一刻。

而124師370旅,軍官陣亡17人,士兵640人;重傷的軍官16人,士兵331人;失蹤士兵37人,124師372旅陣亡人數一樣慘重。

由于武器實力的懸殊,最後滕縣仍舊失守,但22集團軍雖然擁有劣勢的裝備與兵力,但仍阻擊擁有先進炮火的日寇達3天半,爲第5戰區之後的台兒莊會戰,爭取了極其有利的時間。

如此,重點便來到了台兒莊。

3月23日,日寇南下棗莊,早有准備的第31師劉蘭齋也帶領騎兵連從台兒莊出發,91旅旅長乜子彬率183團緊隨其後,向峄縣方向前進,在峄縣城南20裏康莊遇見了日軍。

雙方碰面,爲保衛台兒莊,與日寇的戰鬥隨即打響。

24日起,日寇連續全力進攻,第二集團軍奮力抵抗,與日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屍橫遍野,在武器優勢下,敵軍猛攻了三天三夜。

絕望的是,在3月27日日軍還得到了增援,炮轟台兒莊圍牆,最終炸毀了北城牆。

守衛小北門的181團3營官兵全部犧牲。

日寇攻入了城內,但城內中國守軍將士亦不懼怕,在大街小巷與日軍死戰到底。

到了28日,日軍想要徹底切斷守軍第31師與台兒莊的聯系,但師長池封城拒絕坐以待斃,居然親自帶領十幾名敢死隊員拿肉體與敵人厮殺。

在進入台兒莊後,日軍已經占據了全莊的一大半,看似已經主導了戰役,但堅守在南關的中國守軍仍然至死不退,爲的就是使外線部隊完成對日軍的反包圍,所有人都在等這個時機。

終于拖到4月3日,包圍日寇陣型已成,李宗仁下達了總攻命令,各路軍隊對敵人展開了猛烈的進攻,4月4日,國軍還動用了27架飛機狂轟日本陣地。

經過地獄般的四天的戰鬥,數萬中國人的犧牲,濑谷支隊、坂本支隊被中國軍隊重創,中國軍隊終于取得了台兒莊戰役的最終勝利。

此次戰役在李宗仁的指揮下,根據不完全統計,總共殲滅敵軍有2萬余人,並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和彈藥!

台兒莊大捷,是中國人民共同抵抗侵略,保家衛國的重大勝利,遭受了巨大的犧牲,但也實現了全民族的抗戰,鼓舞了人心。

日寇傷亡人數的學術紛爭

但是對于此戰的日軍傷亡人數估計,國內外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

因爲史料有限的原因,加上一些史料掌握在日本手中,國內學者始終對于台兒莊戰役最終日軍傷亡人數有不同意見。

華東師範大學的楊奎松教授,最近幾年也提出,若真要研究中國的抗日戰爭史,務必要加強對日方資料的利用與研究,並以台兒莊戰役日軍傷亡人數問題爲例,進行了抛磚引玉。

楊奎松教授首先質疑了步平、王建朗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史》對台兒莊戰役給出的數字是“殲滅日軍近8000余人”這一觀點。

楊奎松

他認爲按照此觀點,臨沂、滕縣戰鬥都比台兒莊戰役時間長,規模大,日軍的死傷卻只是11984人減去近8000人後的4000人左右。

如果這一說法成立,那麽接下來持續了一個月之久、雙方參戰部隊規模要大上幾倍的徐州會戰,日軍就是幾乎沒有什麽傷亡就把數十萬國軍打敗了,顯然“8000人”觀點存在悖論。

並且指出該書中,關于台兒莊戰役日寇傷亡人數的觀點,也排除了臨沂大戰、滕縣戰鬥,只把台兒莊戰鬥當成台兒莊戰役,顯然也是錯誤的。

在台北版《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中,稱日本第五師團陣亡1281人,負傷5478人;第十師團陣亡1088 人,負傷4137 人,兩部傷亡共約1萬2千人。

但這一觀點,不僅都包含了台兒莊戰役之後,更大規模的徐州會戰早期的死傷數字。

而且第五師團的死傷數字,還包含了2月下旬到3月中旬至少半個月的作戰損失,概念又超出了範圍。

在近年出版了由郭岱君主編的抗戰史專著《重探抗戰史》,這部書的作者第一次集合了台海兩岸和美國的華人研究者,包括幾位日本學者,對抗日戰爭進行研究。

因此,它對日方戰史檔案史料運用,比國內其他書籍要更多。

但讓人遺憾的是,楊奎松教授指出該書相關部分,對戰史細節的處理一樣問題甚多,包括對台兒莊戰役日軍傷亡人數的統計,仍然解釋不通。

之所以如今對台兒莊戰役日軍傷亡人數沒有定論,其一是陣亡人數缺乏精確,傷亡巨大的戰役中很難考證人數,其二是大量重要檔案資料在日本,國內學者難以接觸。

就算接觸了也難辨真僞,雖然爲了進一步推進曆史研究,需要查看日本檔案,日本檔案資料現也開放了一些,但在借助日本史料時也要分清立場,且並不是所有史料都是真實的曆史。

以國內史料來看,史界如孔蘊浩先生認同當時《新華日報》的數據,認爲台兒莊一戰中方“取得殲敵萬余人的戰果”,而整個魯南地區“日軍死亡的人數超過16000人”。

在國內博物館和民間的話,大都是認可日軍傷亡2萬。

但不管怎麽樣,我軍傷亡人數遠遠超過了日軍傷亡人數,基本是日軍傷亡人數的兩倍之多,這確實觸目驚心。

我們必須知道,爲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中國人民付出了血的代價,在明顯軍事武器強于我們的日寇面前,我們的先輩用身軀,護住了我們的山河,這怎能不令人歌泣!

如何衡量戰爭勝負

可能有人會覺得,既然這場戰役我們損失是敵人的數倍,這場戰役爲什麽被稱爲台兒莊大捷,被人們銘記于心?

其實,我們必須知道,戰爭勝負只看傷亡比是天真的,勝負只有從戰爭雙方是否完成戰略目標去衡量。

台兒莊戰役,我軍無疑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此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爲中國人民樹立了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信心,在當時壓抑至極的大環境下十分難能可貴,激發熱情。

在1938年美國《生活》雜志上,都貼上了中國人民軍隊保衛台兒莊的照片,記者也做了報告,並對此次戰役做了評價。

這名叫卡帕的記者寫道:“曆史上作爲轉折點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鐵盧、葛底斯堡、凡爾登,今天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名字——台兒莊。”

這場戰役,對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狠狠的潑了冷水,給中華民族增加了士氣,國際世界都爲之驚歎。

中國對日軍軍隊的進行了打擊,在整個抗日戰爭,甚至反法西斯戰爭中意義重大。

另一方面,我們更不能忘了那些台兒莊戰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們。

守衛台兒莊的31師師長池峰城,在保衛戰中組織敢死隊沖鋒陷陣,爲了奪回陣地,池峰城和手下視死如歸,毅然前往。

最後奪下了陣地,但57名敢死隊人員,歸來時只剩下11人!

池峰城

日寇多次要王銘章投降,他甯死不降,指揮一個排進攻西門城樓,該排全部陣亡。

王銘章又來到西關車站繼續組織防守,不幸腹部中彈,已知命懸一線,爲了不被日寇活捉,用手槍飲彈殉國。

王銘章

每一個爲保衛祖國而犧牲的勇士,都值得被記住、被歌頌。

如今生活在盛世,銘記曆史,維護祖國的繁榮昌盛,我輩當義不容辭!

參考資料:

盧慶洪 《台兒莊戰役的序幕——臨沂保衛戰》

鄭學富 《中國共産黨與台兒莊大捷》

楊奎松 《中國抗日戰史亟須加強對日方資料的利用與研究——以台兒莊戰役日軍傷亡人數問題爲例》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0 阅读: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