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漢、唐、清朝都能控制的西域,明朝卻始終擁有不了?

國家人文曆史 2024-04-26 14:29:47

網上一直流傳一種說法:經營過西域是強盛大一統王朝的標配,漢唐元清都曾經營過西域,而宋明兩朝武德和進取心不足,也就沒能像前述王朝那樣控制西域。這種觀點看似有理,實則忽略了客觀地理條件的影響。明朝沒能占領西域,主要是多個客觀條件共同導致的結果。

明朝對西域有一定的經營

公元1372年,明太祖時期,元朝勢力已被明朝的北伐軍趕到了草原。明廷准備一鼓作氣掃平北元,沒想到中路軍和東路軍受挫退回,只有西路軍成功打通河西走廊,結果主帥馮勝和傅友德鑒于補給困難,加之聽聞其他二路兵馬退軍的消息,並未在河西走廊駐守,修建了嘉峪關後便撤軍而還。

兩年之後,明廷再次派軍抵達嘉峪關,招降柴達木盆地的撒裏畏兀爾部衆,在當地設置安定、阿端和曲先3個衛所。雖然中途因叛亂廢棄了一段時間,但明廷仍在嘉峪關以西繼續經營,並增設了罕東衛。到了永樂年間,嘉峪關以西又多了沙州衛、赤斤蒙古衛、哈密衛3個衛所,組成了“關西七衛”。其中明成祖朱棣十分看重哈密的戰略地位,冊封脫脫爲哈密忠順王,作爲明廷在西域的橋頭堡。

明朝關西七衛。來源/《中國曆史地圖集》譚其骧主編

漢唐兩朝和之後的清朝進軍西域的主要動力,都源于掃滅或驅逐占領西域的敵對勢力。此時占領西域主要區域的是東察合台汗國(《明史》中稱“別失八裏”,下稱“別失八裏”),其對明廷十分恭順,和明朝的主要敵人北元勢力也長期存在敵對關系。因此明廷並沒有攻打別失八裏的借口和必要。在此期間,明廷還不斷派出使臣前往別失八裏及更西邊的國家,與之結好,以達到孤立蒙古高原上的瓦剌和鞑靼的目的。在這些使臣中,陳誠是最著名的一位。

陳誠在別失八裏受到了君主馬哈木的熱情接待,進一步鞏固了雙方的友好關系。此外,當時中亞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是帖木兒帝國,其首領“跛子”帖木兒在東征明朝的路上去世,之後,帖木兒帝國經曆了幾年的混亂,由沙哈魯整合統一,稱爲哈烈國。沙哈魯對陳誠的到來給予了十分熱情的回應,也積極派使臣回訪明朝,還留下《沙哈魯遣使中國記》一書,從此開啓兩國關系的“蜜月期”。

鄭和下西洋路線。來源/紀錄片《鄭和下西洋》截圖

與此同時,朱棣還派遣鄭和下西洋,交好各西亞國家。經過這樣一番操作,許多中亞和西亞國家都進入了明朝的朝貢體系。明朝在此時的國際影響力已經不亞于“天可汗”唐太宗時期,“遠邁漢唐”實至名歸。即便到後來明朝國力下降時,西域方向仍舊有許多國家前來明朝朝貢通好。

占領西域缺乏客觀條件

話說回來,明朝開國二祖時期(明太祖、明成祖)國力強盛,不占領西域真的是因爲統治者自己不想嗎?其實不然。明朝沒有占領西域的決定性原因其實是客觀條件上受到了限制。

在上文中提到,馮勝和傅友德西征軍打下河西走廊後又退軍了,就是因爲補給困難的緣故。這種困難是什麽概念呢?漢武帝時期,位于河西走廊的涼州八郡共有人口103萬,其中人口最少的敦煌郡都有3萬余人。唐貞觀時期,主要管轄河西走廊的隴右道共有人口19萬余,到開元時期則增長到55萬余。對比之下,這次明軍西征,在河西走廊全境都只找到3萬人口,其中甘州甚至只剩下830戶,比西征軍本身人數還少。且當地漢人比例極低,傅友德幾乎是帶著翻譯一路前行,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負擔大軍後勤補給。

朱棣的影視形象。來源/電視劇《大明風華》截圖

那爲什麽這個時期的西北人口會這麽少呢?主要原因是綿延百余年的戰亂和頻發的自然災害。13世紀初,蒙古興起後便不斷南下攻打盤踞河西走廊的西夏政權,消滅西夏時又將西夏皇族屠戮殆盡,都城興慶府也慘遭血洗。在蒙古滅金的戰爭中,蒙古人也多次屠城,給關中和華北地區的人口和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元朝中期又爆發兩都之戰(可參考國曆君往期推送蒙古兩都血戰:戰神附體的燕鐵木兒是如何打贏“北京(大都)保衛戰”的?),西北和華北再經戰亂打擊。

元末,自然災害頻仍,大批民衆流離失所,農民大起義,義軍和元軍、軍閥部隊在北方鏖戰,使得好不容易恢複了一點的北方人口再遭打擊,而經濟和人口中心早就移到了江南地區。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建立初期的曆史任務並不是所謂的恢複漢唐榮光,重建西域都護府之類的“地圖開疆”,而是盡快恢複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漢族人口,減少南北地區在人口和經濟上的差異。

明朝形勢圖。來源/紀錄片《河西走廊之嘉峪關》截圖

畢竟占領西域並非僅憑軍事力量就能實現,還需要充足的人口和經濟基礎作爲支撐,以確保在西北地區能夠穩定維持軍事存在。能夠長期穩定占據西域的西漢和唐朝前期,在關中和河西地區都有足夠的人口和經貿城鎮據點,能夠支持往西域投送數萬人的兵力。而即便強盛如東漢前中期,對西域的控制力也遠沒有表面上看到那樣強大,因爲東漢時期的經濟和人口重心東移,維持西域統治的成本明顯增加,強悍如班超這樣的人物也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手段震懾西域諸國,而無法在西域維持超過萬人的漢軍。

此外,西北地理條件的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漢唐時期,西域遍地綠洲和水源,自然條件和宜居程度比明代不知好了多少倍,足夠養活當地的小國和居民。到了元明時期,西域沙漠化程度嚴重加深,可用耕地大幅減少,許多昔日的小國已經因自然條件的惡化和戰爭消失無蹤,自然無法像漢唐時期那樣養活大量人口。甘肅和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情況也愈發嚴重,與西域一樣,土地沙漠化進程加劇,人口承載量也相應降低。

青玉明太祖谥冊,明永樂。來源/故宮博物院

事實證明,明朝初年的河西走廊在洪武、永樂兩朝的大移民之後,仍舊無法回歸其曆史人口高峰期。其實,朱元璋和朱棣都有過經略西域的想法,但是就連近在咫尺的河西走廊都無法填充足夠的人口,不得不通過羁縻冊封等手段來穩定局勢,關西七衛的構成也主要是以西陲的少數民族爲主。盡管以明初的國力和軍力,組建一支大軍西征,攻下亦力把裏(1418年,東察合台汗國遷都後,明人對其稱呼從“別失八裏”改爲“亦力把裏”)甚至哈烈國是可行的。但是,能進攻並不意味著能夠實現有效占領。沒有良好的地理條件、充足的後勤條件和當地的人口保障,最終也只能從西域撤出。到了明朝中後期,雖然西北的人口條件好了許多,但朝廷已經沒有足夠的國力和軍力再進軍並穩固西域的統治了。

西域的戰略價值已經下降

漢唐時期,中原王朝執著于打通西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對漠北草原民族實行戰略鉗制。西漢時期,匈奴控制西域諸國,給漢朝北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爲了打破這種局面,漢武帝派遣張骞出使中亞地區的大月氏國,想要一同夾擊匈奴。不過還沒等到張骞出使歸來,霍去病就已經率領漢軍打通了河西走廊,斬斷了匈奴右臂。漢宣帝時期,西域都護府正式設立,使得漢朝北方的軍事部署仿佛形成了一把向漠北的巨大鉗子,徹底奠定了漢朝對匈奴的戰略優勢。唐朝時期,安西都護府的設置保障了唐軍對漠北持續的軍事壓力。在西域被吐蕃人吞並前,安西都護府爲唐朝北疆擋了大量的“子彈”,突厥人和回纥人都難以大舉南下入侵中原。

西漢同匈奴的戰爭和張謇出使西域。來源/《亞洲腹地旅行記 最有名的探險》(瑞典)斯文·赫定著,2003年

此外,對西域的統治對于穩固秦隴、河西地區的局勢也有重要作用。清朝曆史地理學家顧祖禹曾言:“欲保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朝廷在西域的軍事存在,就是對周邊威脅秦隴、河西地區的勢力的一種震懾。而唐朝前中期在安西都護府的軍事存在,也有力地緩解了吐蕃、黨項勢力對于河西和秦隴地區的威脅。此外,北宋曾一度建立隴右都護府,將勢力延伸到柴達木盆地,穩固了秦隴地區面對西夏和吐蕃各部的邊防態勢。

其二,交好西方諸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經貿文化交流。漢唐時期,中西往來主要靠陸路交往,陸上絲綢之路興盛,中亞、西亞甚至歐洲國家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爲中國輸入了許多商品和貨幣,加深了中國和西方各國之間的經貿合作與文化往來。絲綢之路的暢通,對于中原王朝積聚財富、吸收文化、宣揚國威等都有著巨大的意義。打通西域,是中國深度參與這一時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

然而到了明朝時期,西域的戰略價值大大下降,首要原因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西域環境的變化。自然環境的惡化,讓西域的人口承載力大幅下降,能夠爲朝廷軍隊和過境商旅、使節提供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也就遠不如當初。

另一方面,海上交通運輸的地位和重要性逐漸趕超陸運。宋元時期,中國往來東南亞和印度洋沿岸國家的海上貿易已經比較興盛,海貿一度成爲南宋的主要收入來源。明朝初年,航海和造船技術更上一層樓,朝廷通過鄭和下西洋在東南亞的舊港(今印尼巨港)、南亞的印度和錫蘭山(今斯裏蘭卡)、阿拉伯半島和東非地區都設置了宣慰司等官方機構,建立了港口、中轉站、官廠、抽分所等設施,保障了明朝和南洋、西洋各國的海運通暢。

明朝中期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給遠東地區帶來了西方殖民者的身影,明朝和歐洲國家的海上經貿往來愈發緊密,白銀不斷流入中土。相對于陸運,海運巨大的運輸量和成本優勢顯露無遺,海上絲綢之路自然就擁有了陸上絲綢之路相同的重要地位,使得明朝經略南洋的經濟價值與經略西域同樣重要。

鄭和下西洋航海圖。來源/《中國曆史地理學》,李恩軍主編,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年

此外,“斷匈奴右臂”的戰略在明朝並不具有緊迫性。經過元末明初的大規模戰爭,與明朝爲敵的黃金家族鞑靼本部的主要盤踞地帶在蒙古高原東部。西部的衛拉特蒙古雖然一度大舉進攻明朝北疆,但總體而言對明朝邊境的威脅程度遠小于東蒙古(“東部蒙古”的簡稱,包括鞑靼,東道諸王和兀良哈各部,與“西部蒙古”的瓦剌相對應)各部,主要面對蒙古軍事壓力的是遼東—薊州—宣府—大同一線。

洪武和永樂兩朝北伐時,主要的進軍路線都在東蒙古的呼倫貝爾方向。無論是捕魚兒海之戰(洪武年間在捕魚兒海徹底終結元朝的最後決戰),還是朱棣北征打擊鞑靼,都是從北平一線出發向東北方向進發,最遠打到今黑龍江漠河和俄羅斯阿穆爾州東南地區。而在漢唐時期,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作戰的主要進軍路線在定襄—河套方向,主要打擊位于今蒙古國杭愛山和西北阿爾泰山的草原民族勢力。這樣的差異決定了統治西域在明朝北方防務的戰略優先級並不高,畢竟占據西域也對防禦東蒙古各部起不了多少作用。

河套地區位置。來源/紀錄片《軍事紀錄》之鎮北烽火截圖

鑒于此,明朝如果不計得失地學習漢唐進軍西域,反而是不顧現實情況、賠本也不一定能賺吆喝的買賣。

爲什麽清朝能占領西域?

既然從明朝開始西域的戰略價值就有所下降,那爲什麽清朝卻選擇並能成功占領西域呢?這主要歸因于兩個不太爲人所熟知的原因。

郎世甯等《平定西域戰圖》冊,清。來源/故宮博物院

一方面,經過將近4個世紀的恢複和繁衍,西北地區已經像漢唐時期一樣有了足以進軍西域的人口條件。完全可以動員大批軍民和糧草進入西域。即便如此,清朝起初對占領西域的興趣也不大,進軍西域也主要是爲了消除准噶爾汗國的威脅。

然而受到自然環境和組織能力的限制,清朝也只能在新疆維持小規模的軍事存在。乾隆朝名將兆惠進軍西域的故事雖然廣爲流傳(可參考國曆君往期推送中國古代收複國土最多的人:烏雅兆惠到底有多猛?),但准噶爾汗國本身的實力實際上是遠不如明代強盛時期的瓦剌和鞑靼汗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以少量軍隊占據新疆還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到了道光年間,清朝在新疆的防禦能力便顯得捉襟見肘。

1413-1430年瓦剌和鞑靼汗國位置。來源/《中國曆史地圖集》譚其骧主編

另一方面,沙俄東擴擠壓了蒙古人的生存空間。在明朝前中期,蒙古人的遊牧遷徙範圍廣大,西到東歐、高加索地區,東到呼倫貝爾地區。在當今網絡上流傳的曆史地圖中,對于鞑靼、瓦剌以及其他蒙古汗國的勢力範圍劃分通常只是一個大概的、模糊的範圍。這些勢力之間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明確國境線和邊防衛所。在那個時代,無論是從西向東還是從東向西的遷徙都是極爲常見的現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明朝洪武、永樂兩朝的北伐能對蒙古草原上的部落造成重創,但位于中亞和東歐地區的蒙古部落卻可以通過東遷來補充人口。瓦剌脫歡和也先部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也與他們吸納了大量從西方投奔而來的蒙古部族有密切的關系。

然而到了清朝初期,漠北和新疆地區的蒙古人因內鬥而不斷分裂和衰落,其軍事實力持續下降。與此同時,沙俄的邊疆開拓團體已經悄然進入漠北和外東北地區,開始擠壓蒙古人和外東北各民族的定居地,從而徹底阻斷了蒙古人向西遷徙的路線。面對來自不同種族和宗教背景的俄國人的殖民壓力,蒙古人紛紛選擇投靠清朝。這使得清朝能夠在不付出巨大代價的情況下,順利占領了西域地區。

綜上所述,明朝未能占領西域,這並非由于統治者的主觀不作爲,而是受限于多重客觀條件,導致其占領西域的能力有限且並非必要。我們不應簡單地以漢、唐、清三朝的標准來衡量明朝。要全面理解曆史問題,應首先從生産力、人口和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出發,這才是不脫離實際的曆史觀。

參考資料:

《明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校印,1962年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夏燮:《明通鑒》,北京:中華書局, 1959年

張力仁《曆史時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與整合》,《中國曆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3輯

路遇,滕澤之:《中國人口通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秦晖:《王氣黯然-宋元明陝西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

董倩:《明朝對西北民族地區的經營析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4期

(本文系“國家人文曆史”獨家稿件,作者:鐵騎如風)

53 阅读:22041
评论列表
  • 2024-04-26 21:19

    爲什麽只有滿清被列強吊打,而漢唐明沒有被列強吊打? 此一時彼一時,滿清存在于十七到二十世紀,讓他幸運的遇到遊牧民族最衰落的時候,所以才能滅掉准格爾,同時也遇到了列強最強大的時候,所以被列強吊打

    七月流 回覆:
    我說的也是事實,滿清趕上就遊牧民族最衰落的時候,同時也遇到趕上了洋人最強大的時候。 所以才能輕易滅了准格爾,但又被列強吊打
    易先生 回覆:
    漢初沒被匈奴吊打?唐中後期沒被吐蕃吊打?明中後期沒被蒙古俺答汗和後金吊打?小學還沒畢業就出來哔哔?
  • 2024-04-27 14:59

    明朝根本不算大一統王朝。連東北,蒙古都搞不定,北方就沒穩固過。

    用戶10xxx87 回覆:
    反複打蒙古,說明打不過,邊境止于長城!還西藏?去看明朝疆域圖,西漢止于四川。河西走廊,僅控制甘肅一部分,西北基本全部丟的。
    清清蘋果香 回覆:
    大一統指的是漢地區域,是秦朝時奠定的基礎版圖,你要扯東北和蒙古那就扯了,除了清朝誰都沒統一了,元朝都沒統一西域!
  • 2024-04-27 11:04

    外在第一氣候變化糧食減産漢人減少,第二大量兵力防備北元,第三海上貿易取代陸地阿拉伯人控制了整個通向歐洲的陸路交通。內在就是理學控制了整個國民的思想沒有了開拓的精神

  • 2024-04-27 11:57

    由此可見朱明恢複中華,定都北京的重大意義,不亞于始皇統一。明朝統一不僅加強了南北聯系,還成功經略西南,又開拓萬裏海疆,確實遠邁漢唐。

    曹德深 回覆:
    明朝都偏居一隅之地那宋朝算什麽?
    戰爭雷霆 回覆:
    明朝整個朝代都處在小冰河時期,結束了元朝漢人兩腳羊的時代,接下一片漢人天下文化斷層的土地,環境惡劣得很,老朱後世子孫又一個個不務正業,能撐兩百多,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人民比其他任何朝代付出的努力都要多
  • 2024-05-02 02:53

    很簡單啊!得罪了儒家的朝代都被黑出翔!儒家認可的朱明好皇帝都是建文,洪熙,宣德,弘治等幾個都是對讀書人好的皇帝!而洪武,永樂這種拼命殺讀書人的自然被黑出翔!儒家爲什麽吹漢武帝?就是因爲他獨尊儒術!漢武帝和明成祖同樣是打異族,漢武帝除了武德,文制一坨屎,朱棣有胖胖監國,文制甩漢武帝幾條街!但是漢武帝一種各種榜單前三,朱老四基本就十名左右!不就是朱老四殺讀書人殺得狠麽!在看看朱老四他爹被儒家黑成啥樣了!儒家舔後面清朝的康乾盛世,確絕口不提最關鍵的雍正帝,就知道儒家私信多重了!還不是因爲雍正得罪儒家,而康熙,乾隆這爺倆縱容儒家貪麽[得瑟]

    他吞吞吐吐 回覆:
    沒有控制是事實,不是黑不黑的問題
  • 2024-04-27 13:12

    元朝也沒有控制啊!一,明朝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老絲綢之路已經基本廢了,二,西域對明朝也沒有挑釁威脅!

    睡到幾點 回覆:
    宋和明兩朝對武人壓制非常厲害,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往往他們只提前面一句,後面的避而不談
    朕驚部老司機 回覆:
    放屁,清朝的海禁還是學的明朝的,明朝一些腐朽的東西也繼承下來了,比如八股取士
  • 2024-04-27 14:31

    河套都守不住何況西域呢

  • 老張 18
    2024-04-27 14:20

    朱棣,治下的北方,基本盤還是不夠穩,假如北方人口夠多,假如有商業需要,假如有遇到不長眼的西域王子挑釁,這個事就發生了,可惜都沒有遇到,明朝前期基本盤其實在東南一隅而已

    Evr 回覆:
    開國購朱元璋殺太多人了,到朱棣又靖難之役內耗他太多
    用戶10xxx54 回覆: Evr
    對,一波接一波掃蕩,人口來不及回血。
  • 2024-04-28 22:50

    西域能不能拿下要看雄主什麽想法[汗]漢武帝,唐太宗,努爾哈赤,多爾衮,那都是能開疆拓土的雄主,後代流行奪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信條,偏安一隅了。

    他吞吞吐吐 回覆:
    你是懂比較的,只拿弱點比優點
    沒有名字的用戶 回覆:
    那是北方沒人,就是河套都十室九空了,別說西域,沒有人口就沒補給軍隊,軍隊少了和沒有軍隊並沒有多大區別,而人多就是需要周邊補給,征稅,北方本來就沒人還要重稅重役,那估計全得南逃了
  • 2024-05-20 10:30

    我發現你這個不僅可憐,曆史也不好,唐過了是宋?宋朝控制了嗎?宋都爛成什麽樣了,元就不說了,然後在到明,明朱元璋過世以後,朱棣還是表現的很不錯的,也是遷都到北京。清朝從乾隆以後爛成啥了,控制住誰了?都控制還會有八國聯軍嗎?你現在估計還在實行科舉制度吧!

  • 帝王 11
    2024-04-26 22:27

    因爲漢唐明已經完蛋了,清朝是最後一個,

  • 2024-04-27 16:55

    明朝也不是好東西,和清朝一樣奴役老百姓

    劉劉劉《劉國瑞》 回覆:
    腐儒之害,遺毒華夏!
    藍色 回覆:
    哪朝不奴役?[得瑟]
  • 2024-04-27 22:10

    清朝每年要往新疆投入幾百到上千萬兩白銀維持,明朝那財政早就破産了,當年李鴻章就是拿這個理由來怼以左宗棠爲首的塞防派的

  • 2024-04-28 23:00

    明朝除了永樂一朝外,接下來都沒有想過要開疆擴土!

    舒蒙 回覆:
    大明戰神?大將軍也有吧
    用戶10xxx25 回覆:
    永樂一朝就把家地耗光了,基本土是刮地三尺。
  • 2024-05-20 10:44

    明朝之後陸地的絲綢之路就地位就下降了,朱棣開了海上絲綢之路,比陸地的好太多了。另外說一下,雖然那些文官總是拿宗族禁海法來約束朝廷航海,可江南那邊走私商人的可不少。[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5-16 21:27

    精力都用來發展東廠西廠錦衣衛了,自然沒有資源對外了

  • 2024-04-28 07:00

    在于河西走廊沙漠化了,對于農耕爲基礎的軍隊,缺有效補給

  • 2024-04-30 23:04

    地圖開疆唯我大唐,唐吹無敵天下

    聞笛 回覆:
    本來就是,清朝西域不如漢唐,海權不如明朝,最後還聯日侵華,清吹基本都是被網絡水文嚇破膽的努爾哈赤粉,可事實上清朝根本不是靠武力,而是前期的滿漢一體政治,到康熙後期開始排漢歸滿
  • 2024-04-27 11:41

    明朝其實牢固控制了西域的咽喉要道,甘肅河西走廊。

    聞笛 回覆:
    清朝西域不如漢唐,海權不如明朝,清吹基本都是被網絡水文嚇破膽的努爾哈赤粉,可事實上清朝根本不是靠武力,而是前期的滿漢一體政治,到康熙後期開始排漢歸滿,也就開始拉胯了
    UC網友19xxxx0566 回覆: 聞笛
    孫中山說了,清末換個漢人皇帝也好不了哪去。關鍵是制度問題,
  • 2024-05-17 08:14

    清朝西域不如漢唐,海權不如明朝,清吹基本都是被網絡水文嚇破膽的努爾哈赤粉,可事實上清朝根本不是靠武力,而是前期的滿漢一體政治,到康熙後期開始排漢歸滿,也就開始拉胯了

  • 2024-06-01 12:56

    第一,唐太宗接受天可汗封號,抛棄了華夷之辯(華夷之辯的領袖是魏征),實行漢人漢制,胡人胡制,大量生活在胡地的漢人化漢爲胡,推動了胡地的發展,也擴大了胡人的軍制,既以部落爲單位的私兵制度,用現在的說法就是軍閥,從些後無論宋明,都沒擺脫這個遺毒。

  • 2024-04-30 12:16

    明朝只限于漢地十八省,朱棣之後的明朝就開始衰弱了

  • 2024-04-27 10:50

    朱棣死太早了

    喬梁 回覆:
    永樂帝65歲左右崩駕,古代算長壽了
    用戶10xxx25 回覆:
    死的太遲了,留給後代一個超級爛攤子。
  • 2024-04-28 18:45

    那請問,燕雲十六州爲啥弱宋取不到,且偏安一隅!各個朝代有各個朝代的難處,別老黑明朝!而且元,清,金,西夏,五代,南北朝都是胡人,你爲啥不黑

  • 2024-04-30 05:38

    漢唐免稅,明朝重稅,怎麽統治西域?

    *彭 回覆:
    三十稅一還重稅?還不收商稅,明朝就是窮死的
    他吞吞吐吐 回覆:
    說反了
  • 2024-06-03 15:34

    明吹而已!

  • 2024-05-03 14:36

    因爲明史是野豬尾巴寫的啊,沒寫成朱姓王朝只有鳳陽那麽大就燒高香了

    記憶的空白 回覆: 戰爭雷霆
    你是准備笑死人嗎?明粉跟僞史論普遍文化不高這句話我信了
    戰爭雷霆 回覆:
    不是清朝寫的就是現代人寫的
  • 2024-05-09 10:06

    漢唐是古代的巅峰,滿清遊牧民族對付遊牧民族只能靠殺,不服殺,那可是真滅族的,超過車轱辘高的男子全部殺死,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不都是這樣統一的嗎,一路殺到歐洲

    戰爭雷霆 回覆:
    是的,儒家世家把控朝政,文人墨客多寫點好的留給後世
  • 2024-04-29 15:41

    開疆拓土和侵略有啥區別?哪位大神科普一下!

    親親我的寶貝 回覆:
    很簡單,你占領別國領土,叫開疆擴土,別國占領你的領土,叫侵略!
  • 2024-04-29 05:15

    只有清朝才能稱爲控制

  • 2024-05-03 00:43

    漢唐的首都在今天的西安,西安位于大西北地區,距離西域並不遙遠,能控制西域很正常,而首都從大西北的長安遷往距離西域更遙遠的中原地區江南地區和京津地區後只有清朝控制了西域,這是爲什麽呢?

    用戶17xxx23 回覆:
    東漢沒有控制西域?武周前後的唐沒有西域?拿這個黑清朝,不就是先有論點堆論據麽,典型的黑子
  • 2024-05-05 09:56

    你再怎麽洗,滿清依舊是蠻夷

  • 2024-05-14 16:12

    不夠強

  • 2024-04-27 11:31

    明朝不屑要,

  • 明朝只是放棄,因爲陸上絲綢之路被奧斯曼堵路,才選擇鄭和下西洋找另一條開辟絲綢之路方法,不難以西域戰略重地可直接包圍瓦刺

  • 2024-05-06 18:05

    “乾隆朝名將兆惠”[得瑟],我想到小破站“永樂大帝”的曆史講解,細致的這位“名將”的“超勇”表現[得瑟]。這就是國家人文曆史水平[得瑟],地理因素都不會具體點?還有和曆史節點技戰術水平是可以量化的,什麽軍事科技,什麽軍事組織和戰術,還是可以比較的,這是你們基本工作,但目前看還停留在一些文獻索引,還沒文獻堪正,曆史真相“刑偵調查”水平,任重而道遠[得瑟][吃瓜][吃瓜][吃瓜]

  • 2024-04-28 08:47

    找腐儒就行了!曆朝曆代先盛後亡,腐儒的鍋跑不了。

  • 2024-04-29 14:30

    慫明!

  • 2024-05-11 23:01

    有的沒有實控

  • 2024-05-13 10:46

    俄羅斯占地如西伯利亞和遠東,人口更少,人口不足不是西域丟失的理由。

  • 2024-05-15 10:53

    主要是氣候原因,其次是腐儒們小富則安、居危思安的內卷情緒導致

  • 2024-05-18 17:57

    關于漢唐明清經略西域的文章,這個是最中肯的一個

  • 2024-05-21 17:44

    拉倒吧,那能叫控制?漢唐勉強說的過去

  • 2024-06-05 08:59

    和親納貢,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朝代,有什麽可說的,吃定

  • 2024-06-05 22:34

    國力不行

  • 2024-04-27 22:45

    明朝都勢力範圍遍布全球

  • 2024-04-27 16:28

    明朝到了海洋時代,陸地商路不是唯一的了

  • 2024-04-30 00:56

    你們猜猜都是哪些人在黑明朝

  • 2024-05-05 15:59

    明朝時期,北方被異族統治幾百年了,明朝的主要任務是彌合南北人心,再造華夏。

  • 2024-05-22 12:04

    開國戰爭能打的將軍謀士都給殺了拿什麽來統一。劉邦如果讓韓信打匈奴會有白馬之圍,等到漢武打那麽多年

  • 2024-05-27 09:23

    明末小冰河時期,到清初才開始恢複人口,連東北都是清後才有人去,連同清入關都有天氣因素影響。

  • 2024-04-28 09:08

    也就清朝控制的時間最長,超過其他王朝統治時間總和

  • 2024-04-29 19:02

    蒙元的主場,怎麽打。

  • 2024-05-08 11:54

    現實需要和戰略認知邊界不同

  • 2024-05-11 12:40

    因爲離中心太遠,漢唐定都長安,西域近在咫尺不經營安全都有問題

  • 2024-05-14 19:32

    我還以爲瓦剌在中亞[橫臉笑]

  • 2024-05-17 02:07

    史盲 中原王朝控制的是河西走廊 西域那邊都是羁縻管理,那邊都不怎麽種地,類似遊牧,人找不到 稅收不上來 控制雞毛啊

  • 2024-05-26 09:54

    自古都是中國的,要收回來。

  • 2024-06-04 06:31

    西域的伊斯蘭化,對中原由仰視變爲蔑視,這實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 2024-04-28 22:02

    明朝:一切以耕種爲基礎

  • 2024-05-27 09:54

    漢朝和唐朝也算控制西域?說白了就是維護一條條細長商道的治安而已。其實對這條商道當時大家都有共識,就是保持商道的暢通維護商道治安。

  • 2024-05-26 17:58

    明朝一代不如一代呗,最強的老朱朱老四都沒能打下來,從朱高熾朱瞻基父子兩廢物開始明朝就急劇下滑了

  • 2024-05-26 10:52

    明朝外貿走海路,絲綢之路被廢棄,以明朝的眼光看西域沒什麽價值,所以不再爭奪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