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倫訪華第四天,美國施壓歐盟,封殺中國半導體,歐盟會聽話嗎?

絕對軍視 2024-04-07 18:12:25

眼看著美財長耶倫的訪華行程已經過半,卻仍然沒有得到想要的,心急如焚的美國便開始找上歐盟幫忙,妄圖全面封殺中國半導體,給中方施加壓力。那麽,在中歐龐大的經濟貿易體量下,歐盟會一如既往聽美國的話嗎?

(耶倫開啓任期內第二次訪華)

一、耶倫出師不利,美方另出怪招

據《南華早報》消息,近日,美國與歐盟承諾將延長三年期限,以識別半導體行業的幹擾。具體來說,就是歐盟將繼續配合美國展開涉華供應鏈審查,也對歐盟國家企業采購中國制造芯片情況展開調查。

結合美財長耶倫在華這些天的訪問成果來看,美國政府此舉頗有些惱羞成怒的節奏。要知道,耶倫此次訪華,是任期內的第二次中國行。在抵達廣州後,無論是公開“下館子”,還是熟練使筷子,耶倫顯然是希望營造出一種貼近中國民衆的姿態。

然而,在中國的輿論場上,對于美國的這種做法卻並不買賬。這也反映出,美國之前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讓中國對其失去了信任。在這個背景下,耶倫此行訪華的重點,即讓中國大規模購買美債,從而避免美元指數大規模下跌,自然是難以實現。

(美國拉攏歐盟在半導體領域對華打壓)

對于拜登政府而言,這個關鍵問題還未談妥,耶倫的訪華之旅顯得分外乏善可陳。因此,爲了給耶倫的訪華提供一些有利的場外因素,拜登政府就加強了拉攏歐盟,對華半導體領域展開打壓的力度。

而這樣強硬的姿態,似乎就是在提醒中方注意一個問題,即中國也有對西方依賴的領域。當然,與其說是美國政府惱羞成怒,要在半導體領域對華下手,倒不如說是美總統拜登始終沒有走出零和博弈的怪圈,一心只想和中方一爭高下。

這是因爲在耶倫專機抵達中國前夕,美國就修改了規則,升級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管制措施。另外,美方的計劃中還包括,繼續升級對中國技術出口限制,以加強和微調的方式,完善對中國芯片半導體産業的“封鎖”。

(美國總統 拜登)

二、美方的要求,歐盟難以從命

而之所以現在要進一步拉上歐盟,美國的目的就是要在半導體領域,徹底“孤立”中國,以達到全面封殺的地步。然而,針對美國這次下達的命令,歐盟卻是表現出了十分“罕見”的態度。

據“政客”新聞網歐洲版引述匿名歐洲外交官披露,在擬定聯合聲明時,美方的要求是,“每兩句話就把中國寫進去”。然而,歐盟方面卻對此不太感冒,他們力圖淡化這樣的措施,更避免針對特定的國家。

最終在雙方的商討下,這份長達12頁的聯合聲明中僅有三處提到中國。那麽,作爲美國“自己人”的歐盟,爲何現在不聽美國的話了呢?原因大概有兩個。

其一,是源于中國和歐盟的經貿關系,在長期的合作中早已形成相互依賴,合作共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23年歐盟已經成爲了廣州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進出口總額超過1800億元,歐盟在廣州累計投資企業達到1101家。

(中歐貿易穩步發展)

而在半導體領域,由于我國從荷蘭進口了大量的光刻機,這也直接帶動了荷蘭對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如果一味聽從美國的要求,大規模終止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半導體貿易,那對絕大多數歐盟國家來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其二,是歐盟內部正在覺醒的“獨立自主”意識。在之前歐盟長期依附于美國,哪怕是有損于歐盟利益的事情,也往往不會拒絕。但是,這一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這倒不是說歐洲人幡然醒悟了,而是美政客的做法,實在是讓他們感到心寒。就比如,之前美國的《膨脹剝削法案》,造成了大量歐洲資本流失。對此,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歐洲多位領導人,前往美國,希望獲得豁免權,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朔爾茨本月將來中國訪問)

三、和中國交往,歐洲有自己的打算

在美國吃肉,卻連湯都不讓歐洲喝的情況下,歐洲人顯然很難對美國保持“忠誠之心”。因此,我們也能看得到,在耶倫還在華訪問之際,德國總理朔爾茨,就官宣了也要來中國訪問的消息。

更爲關鍵的是,朔爾茨這次的訪問中國時,其隨行隊伍還包括一個由德國頂尖企業組成的代表團,其中不乏寶馬、奔馳等德國企業的高官。從這就不難看出,即便是意識形態上存在分歧,但德國企業是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的。

(德國知名車企奔馳)

除此之外,在美國的嚴格把控下,朔爾茨仍然做出了訪華的決定,這也表現出德國是希望能在外交層面和中國緩和關系,並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沖突。而這也從直接反映出,中國在當前全球經濟和政治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古語有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無論是德國接下來的訪華,還是歐盟不聽從美國的命令,這些都已經表明,中國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發展,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那麽一切攻擊和挑戰都會不攻自破。

1 阅读:177

絕對軍視

簡介:做最好看的軍事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