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下“泥人王”:根在鄉土泥造萬象

華輿 2024-05-16 14:30:43

中新網忻州5月15日電 題:五台山下“泥人王“:根在鄉土 泥造萬象

作者 楊靜

一團團泥巴,經藝術大師王雲生十天半月打磨雕塑,放入八百度高溫窯爐烘燒定型,再由其精心上色繪制,一件栩栩如生的彩塑作品就呈現在眼前。

  ▲王雲生正在爲作品上色。(圖片來自中新網)

今年60歲的王雲生出生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陽白鄉王家莊村,祖傳7代從事五台民間傳統彩塑藝術的研究和制作,現爲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雕塑藝術大師,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五台民間傳統彩塑代表性項目傳承人。

東漢明帝年間,五台山開始建寺修廟,此後曆經北魏、北齊、隋、唐以至清末,五台山寺廟陸續增修。全盛時期,寺廟多達300余座,五台彩塑因廟而生,至唐代達到鼎盛。

王雲生說,曆朝曆代無數能工巧匠,晨鍾暮鼓、兀兀窮年,用盡畢生心血,爲後人留下了精美絕倫的彩塑瑰寶。這些人中,就有王雲生的祖先。

從記事起,家裏人就都在“玩”泥巴,“我們家祖傳做五台山大型佛像,高中畢業後,我也跟著爺爺和父親在寺廟制作佛像。”王雲生告訴記者,30多歲開始,他開始鑽研民俗彩塑制作。

  ▲王雲生正在指點學生爲作品上色。 (圖片來自中新網)

在王雲生位于五台縣職業中學的工作室內,擺放著衆多彩塑作品,既有農村生活場景中人物的展現,也有名人塑像等,每個人物神態各異,表情生動逼真。

彩塑制作工序複雜、要求嚴格,采用金剛砂、澄泥烘燒而成。“我們祖傳的技藝,制作過程非常考究。制作雕塑最關鍵,每個人物形象經構思後直接動手制作。其中,上色的顔料中含有我們自制的一種材料,與丙烯顔料組合,質感好,且不風化、不褪色,能永久保存。”王雲生說。

如今,在祖傳彩塑藝術的基礎上,王雲生已逐步形成自己獨立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塑像造型符合解剖結構,對肌肉、骨骼的變化把握精准,合理誇張、取舍得當,用色敷彩,塑像形神兼備、雅俗合一。

  ▲王雲生的代表作《八音會》。(圖片來自中新網)

《八音會》是王雲生的代表作。一班吹鼓手圍著炭火堆,八個人坐姿各不相同。八個人八種動作、八種表情、八種神態,展現了晉北地區的傳統民間文化。該作品獲2017“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現在,王雲生正在探索制作民俗“七十二行”系列作品。“釘碗補鍋磨剪子,木匠石匠泥瓦匠……這些曾經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行當正在逐漸消失。”王雲生希望通過藝術手法留住當年百姓的生活百態。

創作前,王雲生進行了大量准備工作。他還曾四處尋訪當年的老手藝人,寫成厚厚的一沓《山西民俗七十二行雕塑設計方案》。

  ▲王雲生創作的“七十二行”作品。(圖片來自中新網)

貨郎把挑著的擔子放在地上,揮舞胳膊、擡起脖子吆喝;老更夫提著燈籠敲著鑼,一臉滄桑、面容愁苦……創作中,王雲生選擇不同行當手藝人典型的瞬間表情和形體動作刻畫人物,通過對人物神情的細膩塑造,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

目前,王雲生還在五台縣職業中學擔任特殊教師,開設雕塑解析、泥塑制作工藝課,“希望將自己幾十年的泥塑經驗技術教給學生們,希望將這份文化遺産傳承下來,讓更多人了解、認識並參與進來,傳統手藝不能失傳。”王雲生說。(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