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恐襲案件,跟烏有關?俄軍轟炸烏克蘭能源,背後在算計西方

李傑新觀察 2024-04-03 14:13:30

圖爲被襲擊的電力設施

本期話題,俄軍再次大規模襲擊烏克蘭能源設施,逼西方走上談判桌。

俄烏戰場最近的情況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恰到好處的或許就是這句“黑雲壓城城欲摧”。爲什麽要這麽說,因爲俄烏沖突本身就已經很緊張了,但是卻因爲最近的兩件事使得局勢似乎又上升了一個台階,一個是前段時間的莫斯科恐怖襲擊事件,另外一個則是俄軍對烏克蘭能源設施的多次大規模打擊。

3月29日,烏克蘭方面稱,烏境內的多處能源設施再一次遭遇了俄軍遠程火力的襲擊。之所以說是再一次,因爲在22日,包括第聶伯河水電站在內的烏東部、南部、西部多個州和城市的能源設施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俄軍在那次襲擊中動用88枚各型導彈、63架攻擊型無人機。

而時隔7天之後,烏方的這些能源設施,又迎來了一波“特殊照顧”,比較值得關注的一點是,這次打擊已經延伸到了烏中部和西部地區,而且打的全部都是能源設施,其中重點是發電設施。烏克蘭表示,在這場的空襲行動中,俄軍出動60架無人機,發射了39枚各型導彈,烏防空系統攔截其中58架無人機和26枚導彈。

圖爲遇襲後的第聶伯河水電站

一月之內,俄軍連續兩次對烏方的能源設施,尤其是發電設施痛下狠手,這在以前是並不常見的。畢竟在這之前,俄軍雖然也經常對烏克蘭境內的目標進行遠程空襲和大規模的火力襲擊。可是針對的都是其政治、軍事目標,很少針對發電站這種民用性質比例更大的基礎設施。

就拿第聶伯河水電站來說,這是烏克蘭東部最大的水力發電設施,這個水電站能否正常運轉,不僅關乎烏東部絕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生活能否正常維持,也關乎第聶伯河上下遊之間的航運、灌溉等領域的通暢。最爲重要的是水電站都是蓄水發電的,而蓄水發電就意味著其站內的水庫通常需要儲備一個驚人的水量,一旦水電站被襲擊,其造成的安全隱患不僅僅是周圍城市停電那麽簡單,甚至有可能是堤毀人亡的慘劇。

可以設想一下,一旦這個水電站因爲俄羅斯的襲擊而導致潰壩,會造成多大的生態和人道主義風險?2023年6月,赫爾松州的卡霍夫卡水電站遭破壞導致水庫大壩決堤,而當時不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不承認對大壩發動了襲擊,似乎都不願意背這個“政治黑鍋”。

圖爲莫斯科音樂廳遇襲爆炸

那麽爲何這一次,俄羅斯不但襲擊了第聶伯河水電站,還襲擊了烏克蘭從東部到西部的諸多能源設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俄方甯願冒著巨大的輿論和政治風險,也要對這些民用經濟設施動手呢?客觀來說,不排除有以下兩種可能。

一方面,可能是爲了報複在前段時間在莫斯科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當地時間3月22日晚,位于莫斯科近郊的“克羅庫斯城”音樂廳遭恐怖襲擊。截至29日,因爲這次恐怖襲擊,已經造成144人死亡,包括9名兒童在內的382人受傷。這可以說是俄羅斯近幾年來遭遇的最慘重的一次恐怖襲擊了,襲擊發生之後,俄羅斯安全部門迅速逮捕了11名恐襲事件相關參與者,而後一個名爲“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的組織聲稱對這起事件負責。

圖爲莫斯科音樂廳遇襲後

然而,對于幕後真凶,卻一直是爭論不斷,俄羅斯就此事與美國、烏克蘭發生了激烈爭論。在事件發生之後,烏克蘭首先站出來撇清關系,烏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否認烏克蘭參與其中,他表示“烏克蘭從未訴諸過恐怖手段”;而美國則更是直接表示他們已經和俄方共享了後者可能會遭遇恐怖襲擊的消息,並強烈譴責了“恐怖活動”。

那麽,現在看來,美國和烏克蘭都做出了“無罪辯護”。可俄羅斯真的會這樣認爲嗎?不一定,我們現在不去討論這件事背後到底是誰主使的,我們只從既得利益者的角度去客觀探討這件事。作爲實際上的戰爭對手,俄烏雙方已經處在了對立的兩方,對方國內的不安定就會削弱敵人的力量。

圖爲俄羅斯總統普京

而且對于剛剛完成俄羅斯總統大選的普京來說,這無疑是對其個人威信的一次巨大打擊,也會進一步動搖俄羅斯的社會穩定。此外還有一點,俄方稱襲擊發生之後,這4人曾嘗試往俄烏邊境方向逃脫,並過境前往烏克蘭躲藏,且已經與烏方進行了聯系。所以從俄羅斯的角度來考慮,種種迹象表明,這事和烏方脫不了幹系。而且這次襲擊是針對平民聚集的公共場所直接進行的槍擊爆炸案,已經越過人道主義的底線。

俗話說,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既然俄方認爲烏克蘭已經不守戰爭的法則。那麽他們也就只能以牙還牙,而且不針對平民,只是打擊能源設施,讓烏克蘭的能源網癱瘓,也算是保留幾分力道。

當然了,這只是我們從既得利益者和俄羅的角度進行的探討,說是因爲莫斯科遭遇恐襲,俄羅斯展開報複。但是從當前的俄烏局勢來說,俄軍大規模打擊烏方的能源設施還存在另外一種可能,而且可能性還要大一些。那就是逼迫西方國家走上談判桌。

具體原因有兩點,其一,打擊烏境內的能源設施,破壞其戰時的生産力,同時徹底地激化烏克蘭內部的社會矛盾。對于任何一個現代國家來說,大到工業生産,小到一日三餐,都離不開水、電、石油、天然氣等基礎能源。一旦這些能源不能正常供應,首先受到影響的便是烏克蘭幾千萬的普通民衆,他們會因此吃不上飯、用不上水,時間一長甚至會因此而失業。工廠也不能正常開工生産,其他各行各業或許都會因此陷入停頓。如此一來,本就困難的生存環境只會更加糟糕,而一旦超過了民衆的忍耐限度,烏克蘭內部就會出現動蕩。

圖爲俄烏沖突中的烏民衆

這樣的烏克蘭也就等于是失去的戰力,西方國家即便想讓它繼續抵抗也沒辦法再“趕鴨子上架”。其二,也就是西方國家所不能接受的,當烏方陷入癱瘓之後,他們還需要花費更多的財力和物力來幫助其恢複生産力,保證社會的秩序,進而保證其戰鬥能力。水、食物、石油這些資源他們倒是可以從自己國內調運,發電站、輸電、輸油線路這些基礎設施被損壞,又豈非朝夕之間就可以修複好的。更何況這還是在戰爭期間,俄羅斯這一招,似乎是想迫使西方國家提前幫助烏克蘭進行戰後重建。

一旦烏克蘭的能源設施被破壞到一定的程度,西方國家扶持的這個“代言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放棄戰爭。那麽,到了那個時候,不論西方願意與否,大概率只能選擇和俄羅斯和談。

綜合來說,俄羅斯這一招既有報複恐襲的可能,也有釜底抽薪逼迫西方和烏克蘭走上談判桌的目標。而且後者的概率還要更大些,一個很清楚的現象就是在莫斯科遭遇襲擊的前一天,3月21日到22日期間,烏克蘭境內的能源設施就已經遇襲了。可見這應該是一個長期性的戰術,主要目的還是動搖烏方的社會秩序和政府的公信力。當然了,這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俄烏沖突的局勢,以及兩國、兩個民族之間的仇恨。至于最後的結果如何,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巴金曾經說過“和平不是一個理想,一個夢,它是萬人的願望。”俄烏沖突已經持續超過兩周年,兩國的民衆都爲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我們希望和平早一點到來。

1 阅读:83

李傑新觀察

簡介:從事軍事戰略、安全形勢、武器裝備、海洋軍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