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驅逐艦發展的裏程碑,特型驅逐艦計劃的産物,「吹雪」型

鋼鐵咆哮俱往昔 2024-04-22 15:03:02

如前文《睦月型》一文所介紹的,「睦月」型已經是「峰風」型的深度改進型,「峰風」型艦體的改造潛力已經挖掘殆盡。同時,1923年日本發生震級達裏氏8.1的關東大地震,這使得海軍在船台上、舾裝中的各型艦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工程進度或延期、或取消。

「睦月」型的最後一艘,幺妹【夕月】

借由地震帶來的機緣以及需要遵守剛剛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日本海軍決定大幅修改原本的造艦計劃,「睦月」型的最終建造數量也定格在了12艘上。

而新型驅逐艦設計方案在當時被稱作“大型驅逐艦計劃”,由原本的5艘「睦月」型代艦預算支持建造,在1926年追加4艘新艦的預算,1927年的“新丸補計劃”中再次獲得15艘的追加預算,最終24艘大名鼎鼎的特型驅逐艦,即“特驅”「吹雪」型驅逐艦誕生了。

這其中【吹雪】到【嚴雲】5艘使用的原“八八艦隊計劃案”流産的部分預算,【東雲】到【矶波】4艘使用的是23年的調整預算,從【浦波】往後各艦使用的是補充計劃的預算。

最終藤本的「妙高」型重型巡洋艦獲建

1923年當艦政本部第四室的平賀讓因「妙高」型重型巡洋艦的設計方案産生分歧,憤而離開去了海軍技術研究所這種純技術研究單位後,「吹雪」型的設計工作主要由平賀的老對手藤本喜久雄中佐來負責。相對于「睦月」型艦體增加了120%而言,「吹雪」型武備增加了180%,提高了近一倍的火力投送能力,這麽多甲板上層建築爲艦體複原性的缺失埋下了隱患。

“特驅”按各型艦制不同細分可分爲特一型、特一改型、特二型(噗……)、特三型,如圖:

24艘特型驅逐艦的進化

「吹雪」型

相對于「睦月」型,「吹雪」型除了在航速上基本一致,艦體其他方面的指標都大幅領先前代。作爲新一代的艦隊驅逐艦,特驅在諸多方面都做了新的嘗試,其中大部分成爲了後來者的標杆,影響著IJN一代又一代的驅逐艦發展方向。

「吹雪」型建造舾裝指標

首先新型艦體采用了長艦艏樓型,幹舷較高大,艦艏在水線以上急速切變,艦體舯部外板飛展式外沿。這種形狀對于板材加工組裝來說是非常複雜的,但是對于提高淩波性有較大好處。首次采用了127mmA型雙聯裝全封閉主炮,炮塔的HT鋼爲炮手們提供了良好的保護,「吹雪」型以前的所有驅逐艦均爲甲板炮,在操炮效率、安全防護上完全無法與采用電動揚彈機的新式炮塔相比。

「吹雪」型首艦【吹雪】號

還有更多的創新設計如首次在驅逐艦上采用全封閉式艦橋,提高對指揮人員的保護;改良鍋爐房與輪機房的通風管道減少海水侵入;備用魚雷就近保存在魚雷發射管附近,減少魚雷搬運的不安全隱患;交替布置主、副輪機室;增加居住區面積,提高艦員居住舒適度,裝備冷卻機、柴油采暖爐、單獨醫療室;材料上也大膽嘗試采用新的硬鋁合金加工和焊接施工工藝等一系列的創新舉措。

「吹雪」型共9艘:

【吹雪】、【白雪】、【初雪】

【深雪】、【叢雲】、【東雲】

【薄雲】、【白雲】、【矶波】

特一型9艘中除了【深雪】在1934年秋季大演習時與【電】號相撞,二戰前沉沒于現韓國濟州島以南海域外,其他8艘均戰沉于隨後的太平洋戰場中。

戰前就因相撞而沉沒的【深雪】

「浦波」型

【浦波】號其實並未單獨成爲一型,但其外形與前「吹雪」型有著明顯的區別,因此也被稱爲特一改型。【浦波】號艦型最爲明顯的調整就是鍋爐通風管道的變化,「吹雪」型是矩形煙筒式的分布在1、2號煙囪兩側,而從【浦波】號開始,日系驅逐艦開始采用杯型或碗型鍋爐進氣口(反向)。還有一些如通氣口的調整,目的也同樣是減小海水侵入的可能。如圖:

特一改型【浦波】的進氣道調整,下邊借【白露】示意

早期型號的通氣口及改進後通氣口設計

有著A型炮塔和杯型進氣口的【浦波】號

「淩波」型

隨著「吹雪」型開始建造,武備等其他系統也在隨著時間流逝在不斷升級,因此從第十一艘【淩波】開始,至第二十艘【潮】號,因改動較大被統稱爲特二型。

「淩波」型,共10艘:

【淩波】、【敷波】、【朝霧】

【夕霧】、【天霧】、【狹霧】

【胧】、【曙】、【漣】、【潮】

「吹雪」型的A型炮塔和「淩波」型的B型炮塔

該型最爲明顯的改變就是開始采用127mm雙聯裝B型高平主炮,相對于早期四四方方的A型主炮,且只有40°的仰角,新型主炮可以達到75°的最大仰角,兩根炮管可以單獨俯仰射擊,同時主炮增加高射觀瞄設備,因此每門新型主炮增加了7噸的重量,這更加削弱了特二型驅逐艦的複原性。因此在“友鶴事件”發生後,采用了早期B型主炮的特二、特三型驅逐艦在返廠改造時,全部改用了較爲輕量化的C型主炮。

第三次所羅門海戰後被稱爲“夜戰之鬼神”的【淩波】號

另一方面,與前十艘都采用7.7mm機槍不同,「淩波」型開始采用12.7mm機槍,雖然僅在初期裝備後即被13mm機槍和25mm機炮替代,但也是一個與前型的明顯區別。同時,從特二型開始升級了簡易的艦橋,呈疊梯狀集中了指揮室、羅針艦橋、射擊指揮所、射擊方位盤、兩米測距儀等。

特二型驅逐艦的艦橋更爲複雜

昭和初年的特驅艦隊群,前排右一起:東雲、薄雲、叢雲

「曉」型

1927年列入計劃的最後4艘「吹雪」型驅逐艦因對艦體做了較大幅度的調整,而被稱爲新的「曉」型或特三型驅逐艦。

曉型,共4艘:

【曉】、【響】

【雷】、【電】

第六驅逐隊的「曉」型4姐妹,錯了……

第六驅逐隊的「曉」型4姐妹

「曉」型與吹雪型最爲明顯的區別就是煙囪的變化,在「曉」型之前鍋爐都采用的是4座,前2後2並聯排煙,因此之前的1、2號煙囪的大小基本相同,而「曉」型的鍋爐在同功率的情況下采用的是3座前1後2的方式布置,因此,「曉」型的1號煙囪明顯比2號煙囪纖細的多。

從【曉】號公試可以看到煙囪的變化,注意魚雷已經加上防護殼

從「吹雪」型開始的驅逐艦大型化在「曉」型上更進一步強化,艦橋又同時集中了炮術指揮和魚雷指揮室,隨著電氣化的上艦,「曉」型撤去了傳聲筒等設備,而且「曉」型開始艦艇竣工時就已經爲魚雷安裝了防護殼而不用後來追加。

早期的「吹雪」型7號艦【薄雲】,可以看到魚雷管還是裸裝的

這一系列的升級在爲「曉」型帶來作戰能力提升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艦體重量從而影響到艦艇的續航下降。日本海軍飽受續航之苦後開始在後來的新型艦艇設計中著重改善續航偏弱的問題。

0 阅读:13

鋼鐵咆哮俱往昔

簡介:願與君共探古今戰事,更願今天下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