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生辦副主任白天抓計劃生育,晚上盜掘20座古墓

欣賞傳播傳統文化 2024-03-20 13:23:31

西漢時,漢高祖劉邦徙封衡山王吳芮爲長沙國,建立長沙國。自此長沙作爲都城,是當時長沙國的政治、軍事、文化重地。

長沙最爲人熟知的古墓應該是馬王堆漢墓,每年去省博“看”辛追娭毑的遊客不計其數。但馬王堆漢墓只是長沙國的丞相利倉的家族墓,且位于長沙湘江東岸。長沙城東古時也是岡陵起伏、河汊縱橫,從戰國時期的楚國或更早的時期開始,這些叢林丘岡下,同樣成爲古長沙人理想的葬地。

西漢 “長沙丞相”銅印 湖南博物院

考古發現,曆代長沙國諸王去世以後主要葬于湘江西岸沿江低矮的山丘和台地上。主子葬河西,臣子葬河東,這可能是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吧!

西漢長沙國前後分兩個階段,共存續210年:吳氏長沙國共傳五代曆46年,如今王陵公園附近的象鼻嘴山、陡壁山、望城坡古墳垸等地,曾發現過吳氏長沙王的陵墓。劉氏長沙國共傳七代八王,曆時164年,劉氏王陵在今河西嶽麓山、谷山一帶,共發現20余座劉氏家族墓。

遠眺天馬山,山裏有一座漢王陵

這些王陵墓穴規模均以宏大爲特點,成爲目前長沙發現和保存最大的古墓葬集中地。總結來說,現已發現的長沙國王陵墓群可分爲4個片區:谷山片區、望城縣戴公廟片區、嶽麓區鹹嘉湖片區,以及天馬山片區。

據統計,長沙周邊目前已知王陵有20座,已發掘的僅5座,其中一座就是曾被評爲“1992年全國重大考古發現”的“漁陽墓”;剩余未發掘的王陵中包括那座“名聲大噪”的天馬山2號漢墓。

中國南派盜墓圈的代表長沙幫

唐宋時期,長沙盜墓就已經很興盛了。1974-1975年發掘的陡壁山1號墓,曾發現兩個盜洞,而其中留下了唐代盜墓賊喝水用過的碗。

盜墓影視劇劇照

至民國初年,長沙盜墓行爲尤爲猖獗。當時圈內人將這些深藏在暗處的盜墓者稱之爲“土夫子”。“土夫子”一詞原意指舊時長沙靠賣黃泥爲生的人,而這群人身份卑賤,長期與土打交道,逐漸熟知土層,便開始打起來先人陪葬物的主意。

民國時期的盜墓賊,以長江爲界分南北兩派。北派出名的有遼沈幫、洹洛幫、關中幫等,盜墓以“力”見長,最常使用的工具是“洛陽鏟”。

盜墓利器“短柄鋤”

南派中有嶺南幫、長沙幫、江甯幫等,其中數長沙邦最厲害,當時聞名江湖的就有數十人,他們總結出“望、聞、問、切”四法,還發明了盜墓利器“短柄鋤”,其“盜藝”一度成爲盜墓南派中最爲精湛的。

長沙周邊古墓“十墓九空”

1951年,當時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副所長、考古大師夏鼐帶著他的團隊,與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的一衆人,組成聯合發掘團,到當時長沙古墓葬最多最集中的城北伍家嶺、小吳門外的陳家大山和袁家嶺、城東五裏牌外的楊家山和徐家灣、浏陽門外的識字嶺等地進行調查和發掘。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考古現場的合影

3個月的時間發掘古墓162座,多數是戰國到西漢時期的墓葬,可惜的是,這些墓“十墓九空”。不得不說,這全是“土夫子”的“功勞”。

長沙土夫子們盜出了大量珍貴文物,市場上稱“長沙貨”爲上等貨。不過,在文物賣出的過程中,土夫子們賺的只是小頭,真正獲大利的是長沙的古董商以及背後的外國勢力。從土夫子手裏流出的珍貴文物很多,比如被長沙盜墓界稱爲第一人的任全生從子彈戰國楚墓中偷出帛書。

子彈庫古墓帛書原貌

曾到美國講學的熊傳薪,在耶魯大學博物館看到了大量長沙楚、漢墓出土的漆器、兵器和陶器。而在克裏夫蘭藝術館,熊傳薪還發現了珍貴的“漆木雙鶴雙蛇”,這些都是民國年間從長沙出土後流失的。

建國後,由于當時文物法令不健全,加之各省考古人才奇缺,大部分土夫子得到從輕對待,更有諸多曾聞名遐迩的“高人”被召入了新建的文物部門,成了考古工作者。當年馬王堆漢墓發掘時,便有五六名土夫子參與其中。

20世紀70年代,長沙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長沙國某代吳氏王後、長沙靖王吳著的陵墓。

王後漁陽墓椁前室出土偶人

1993年在望城坡又發掘了一座長沙國某代王後漁陽墓,墓中出土金、玉、鐵、瑪瑙、漆、竹、木、絲織品及陶器等各類文物總數超過2000件,其中墓道與墓室相接處發現一對木骨泥胎的“偶人”,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完整的“偶人”。

風篷嶺1號墓發掘時的情形

2006年發掘風篷嶺1號墓,是某代劉氏長沙國王後“張姬”的墓,該墓在曆史上被盜,但仍然出土了金縷玉衣殘片、金餅、青銅器、玉器、漆器等重要文物。更爲重要的是,這是第一次在長江以南發現金縷玉衣。

驚天大案省博盜寶案

上世紀80年代,長沙盜墓現象再度猖獗,但這些盜墓都沒有1983年的一起“盜寶”的名頭大。

1983年10月的一天夜裏,湖南省博物館被人敲碎了玻璃,盜走文物,只能說當時的安保工作不怎麽好。經清理,被盜走珍貴文物31件,複制品3件,線裝書4本,其中包括兩件國寶素紗單衣。

驚天盜寶大案馬上引起了中央的重視,當時的公安部長、文化部文物局長趕赴長沙,與長沙市長等一起成立領導小組。但追查了一個月,還是毫無頭緒。

讓人沒想到的是,被盜文物又自己“回來”了!11月1日,烈士公園幼兒園門口發現的一個布包裏包著被盜的15件文物。11月4日,長沙市五一路郵局寄包裹的櫃台上,發現了無人收寄的包裹,寫著“省博物館收”,打開一看,正是被盜走的文物13件。

沒過幾天,長沙友誼商店發生的一起盜竊案裏,盜賊使用了與省博盜寶案同樣的工具。根據這一發現,警方抓獲了盜寶案嫌疑人許反帝。

當年流行的美劇《加裏森敢死隊》海報

據許反帝交代,他受美國電視劇《加裏森敢死隊》的影響,想模仿“英雄”盜寶,只是想將國寶賣了換幾十元的零花錢好下館子喝酒。

被損毀又修複的素紗襌衣

許反帝的母親許瑞鳳看到兒子盜來的文物,雖然感到害怕,卻並未報警,只是銷毀罪證。她將4件文物燒毀,6件沖進下水道,其中48g重的國寶素紗單衣被徹底損毀,另一件49g的素紗單衣嚴重損毀,清醒之後她才想到要將剩下的28件文物歸還,以爲這樣就能逃避罪責。

長沙盜墓第一案

說到這個案子,就必須先說一說一個有著“賊王”的“才華”的男人:劉勝利,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時任開福區新港鎮計生辦副主任。他原是空軍某部隊轉業幹部,研究生學曆,是一個資深的古玩愛好者,多年來“鑽研”此道,已經在圈中小有名氣。

劉勝利

自從2006年風篷嶺1號墓被考古部門發掘後,它旁邊的2號墓就被盜墓賊盯上了。他多次現現場踩點,又悄悄組織了一個10多人的團隊,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團隊,這可是掌握了高科技作案手段、地跨湘贛魯三地、從盜墓到銷贓“一條龍”的專業盜墓團夥。

風篷嶺2號墓的盜洞

于是,在一年多的時間內,他們“屢戰屢勝”,包括風篷嶺2號墓在內的長沙周邊的20座古墓被洗劫一空。

這可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在湖南的涉案人員最多、涉案範圍最廣、社會影響最大的盜墓案件,引起了各方的關注,一時之間警方也是壓力倍增。

百密一疏,不知道是不是因爲劉勝利太過“自負”,他在販賣文物時使用的是自己的真名。就在警方一籌莫展時,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接到了北京一個收藏協會會長的舉報電話,稱長沙有一個叫劉勝利的人,手中有大量的五铢錢,還有很多漆器、青銅器。

警方追回來的部分被盜文物

爲進一步落實情況,民警喬裝成辦事人員,與劉勝利進行了接觸。這才讓這個地跨湘贛魯三地的團夥徹底浮出水面。

經過警方7個多月的缜密偵查後,“12·29”(2008年)古墓葬被盜掘系列案件告破,劉勝利等10名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抓獲。

審判時的劉勝利團夥

隨後,警方從劉勝利家中搜出了50多件漆器、2個玉璧、1把青銅劍、4個玉手镯等,長沙王印、長沙王玺也名列其中。但令人扼腕的是,一枚金印和一部分文物,被劉勝利以350萬的價格賣到了山東,另外一部分賣到了江西。

“一噸黃金”引“爆”的天馬山

同樣是土堆,普通人只感受到路面起伏或者看到一個小山包,盜墓賊卻看到其中的玄機。作爲西漢長沙王王室家族墓地之一,天馬山二號墓盜墓案頻發。

盜墓賊通常會“低調”地住進天馬山附近這些小旅館裏

天馬山漢墓之所以成爲衆矢之的,源自2009年一夥江西盜墓賊發現古墓卻盜墓不成功。此後,有關“一噸黃金”的傳聞也在職業盜墓圈中不胫而走。誘惑當前,全國各路職業盜墓人一隊接一隊開赴長沙。

這其中有一支河南來的隊伍不得不拿出來講一講。2013年1月下旬,14名河南人組團來長沙對嶽麓區天馬山二號墓下手,爲了進入墓穴,他們不惜從千裏之外運來炸藥,炸開了一條7米深的洞口,幸虧附近居民發現異常報案。

天馬山盜墓嫌疑人指認現場

這一批盜墓人可謂煞費苦心,由于盜掘時間選在春節期間,火車、客運等交通站點對違禁物品的管控相當嚴格。爲了能將河南家鄉的自制炸藥運到長沙來,他們將火藥、雷管封裝,混在化肥中裝袋,並輾轉河南、江西等地,最後用私家車運至長沙。

天馬山漢墓被挖出的盜洞

他們還特意聘請了一個年長的“大師傅”,多次上山查看風水,測算墓室的位置,確定開挖地點。可惜這位“大師傅”的水平比劉勝利差得遠,選點不准,浪費了不少時間。

因爲傳統的洛陽鏟對南方山石的砂土,有點“力不從心”。于是,這夥盜墓賊改進了技術,把高強度鑽頭配合洛陽鏟使用。這一次“技改”很快就在行業裏傳開,紛紛效仿。

天馬山河南盜墓團夥的“分工”示意圖

由于擔心盜掘行動被天馬山周邊居民發覺,這一夥人選擇在深夜上山動手,還進行了內部的分工:外圍有兩三個人放風,洞中由4個身強力壯的輪流下去挖土,洞口有六七人輪流處理挖出來的浮土。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一夥人和其他十幾夥人一樣,無論花費多大的心思,都沒有成功。

且這次破案,終于稍微打擊了盜墓賊的囂張氣焰,讓天馬山暫時恢複了平靜。至于王陵裏是否有一噸黃金,依然是個謎。

中國數千年的墓葬史,也是一部盜墓史。盜墓挖墳、販賣文物的風氣,多年來屢禁不絕,很多地方甚至早已形成行業。然而這些大規模的盜掘活動背後,真正可怕的是一個大規模的文物流通市場。文物根本就是無價的,它是一個民族重要的文化遺存,它的文化價值或者的科學價值,遠遠超過現在說它的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古人的厚葬習俗導致了盜墓業的猖獗,古人的厚葬也把古代生活的豐富信息,留給了後世,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的搶救性考古發掘,我們本不該去攪擾先人長眠的墓穴,但是對一件價值連城的曆史文物的占有欲望,不斷驅動著人們在漆黑的夜晚鬼鬼祟祟,出沒于荒冢古墓之中,幹下那些令人發指的勾當。這樣想來,現在的火葬真好。

6 阅读: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