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內加達海峽:加勒比海盜的獵場,今卻因避稅天堂維爾京群島聞名

維達說 2024-05-09 09:05:45

南北美洲之間的加勒比海,算是世界最大的“內海”。它西接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北部、東部被項鏈般的西印度群島環繞,南岸便是豐饒的南美洲大陸。這些地方盛産值錢的熱帶作物,還有金銀礦藏。公元1492年,哥倫布遠航發現了這裏,隨後,西班牙便開始了對美洲的殖民開發。産自加勒比海周邊地區的物資財富,源源不斷地從沿岸港口運往西班牙。

大航海時代令盜垂涎的新航道

16世紀的加勒比海熱鬧非凡,商貿船隊川流不息,當商船滿載財貨、招搖過海時,也有人磨刀霍霍,打著它們的主意。加勒比海島嶼衆多,水道寬窄、深淺不一,水文條件極其複雜,很適合海盜分散藏匿、埋伏遊擊。這片大航海時代開發的新海域,用海盜視角來看,正是得天獨厚的新獵場。而這其中,維爾京群島便是海盜頻繁光顧的地方,因爲加勒比海溝通大西洋的阿內加達海峽就在這裏。

相比尤卡坦海峽、向風海峽、莫納海峽,阿內加達海峽是加勒比海東部最深海峽,水深達1800米。最大深度在2300米以上,寬度約60公裏,處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中的英屬維爾京群島與聖馬丁島之間。同時阿內加達海峽也是距離西班牙最近的海峽,所以也是西班牙運送美洲財富回國的重要航線之一。

1493年當哥倫布第二次航行美洲的中途發現了維爾京群島,這是首次有歐洲人發現該群島。于是哥倫布將其命名爲“SantaUrsulaylasOnceMilVírgenes”,即“聖烏爾蘇拉與她的11000名處女”;簡稱則是“LasVírgenes”,即“處女”,所以維爾京群島也被稱爲處女群島。該名稱源自有關聖烏爾蘇拉與她的11000名處女侍婢由英格蘭出發前往科隆朝聖途中,被匈人殺害的傳說。

隨後西班牙帝國便在16世紀初期占領了這裏,他們在維爾京群島的戈達島上開采銅礦。之後英、法、荷蘭、丹麥也相繼進占這裏,爲了打擊對手,大國政治博弈的工具--海盜逐漸在這裏愈發活躍,並在這個時代的旋渦中叱咤風雲,但與此同時,土著的印第安人則被大量屠殺。

最終經過你打我,我打他,他又打你,你賣我,我賣他,他又賣你等一番眼花缭亂的交易後,英國和美國憑借武力和財力最終得到了維爾京群島,所以如今這座群島分爲美屬維爾京群島與英屬維爾京群島兩部分。其中英屬維爾京群島包括了4大島和32個小島,總面積153平方公裏,不過其中20多個屬于無人島,28000人主要居住在最大的托土拉島上。

隨維爾京群島的命運律動

英屬維爾京群島跟大多數加勒比地區海島一樣,都是通過種植甘蔗發家致富的,不同的是該群島也曾一度是劫掠西班牙商船的海盜藏匿地,直到西班牙不得不放棄阿內加達海峽,另選通過向風海峽和佛羅裏達海峽歸國後,島上海盜才逐漸銷聲匿迹,轉而靠黑奴種植的甘蔗種植園獲取財富。

但隨著歐洲和美國先後自行種植糖用甜菜,加勒比地區的制糖業遭受重創,于是才有了1917年美國以2500萬美元的價格從丹麥手中買下美屬維爾京群島的事件。而面對經濟困境引發的社會問題,英國先是將英屬維爾京群島劃入背風群島總督管轄,之後1960年被賦予殖民地地位,得以自立。2002年英國《海外領土法令》通過後,成爲英國海外領土。

阿內加達海峽自西班牙商船改道後,雖然也是歐洲、西非通往巴拿馬運河的國際航道之一,但相比美國貨船對尤卡坦海峽和向風海峽的依賴,阿內加達海峽通過的更多是前來小安的列斯群島旅遊的遊輪。豐富的熱帶旅遊資源讓英屬維爾京群島一直是美國人熱門的旅遊地點。

據悉,每年約有15萬人來到英屬維爾京群島遊覽,帶來了1.25億美元的進賬,占到國民經濟45%左右。這些遊客大多會前往有名的沙灘、維爾京戈達島的浴場,到阿內加達島附近水域潛水、參觀珊瑚礁,或會光顧約斯特·範大克島上著名的酒吧,以及乘搭遊艇到訪其他人迹罕至的島嶼。

另辟蹊徑圖發展的“避稅天堂”

由于島上資源有限,工業規模非常小,所以另外一項支柱産業便是金融服務業,准確說是離岸金融。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近50%的政府收入都是直接來自離岸公司的牌照費,以及來自信托業員工直接或間接繳納的薪工稅,他們爲當地財政帶來了相當可觀的收益。據2022年英屬維爾京群島官方公布數據顯示,維爾京人均GDP約爲35000美元,遠高于世界大多數國家。

因爲離岸金融,英屬維爾京群島被譽爲全球著名的避稅天堂之一。所謂“避稅天堂”,主要是指一些國家或地區通過出台一些低稅率甚至零稅率政策,來吸引一些跨國資本前來注冊公司或成立分公司、子公司。跨國公司則通過在“避稅天堂”設立空殼公司和中間持股公司的方式來達到免繳或少繳稅款的目的。

據畢馬威會計事務所爲英國就離岸司法所作的調查所示,全球41%的離岸公司皆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數量多達80多萬家,其中約有20萬家與國內企業有關。爲什麽那麽多內企對英屬維爾京群島趨之若鹜,究其根源無外乎三大目的:避稅、上市、和轉移資産。

英屬維爾京群島作爲老牌的海外離岸公司注冊地,它與英屬開曼群島,百慕大並稱三大離岸地。

其中避稅分爲兩種情況,一是利用國內對外資的優惠政策,通過在維爾京群島注冊一個公司再到國內投資,就能以外資的身份享受國內的優惠稅率,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二是通過在維爾京群島的殼公司大量制造關聯交易,將境內企業的利潤轉移到殼公司,由于殼公司幾乎免稅,如此便間接逃避了稅負。

要知道英屬維爾京群島在1984年通過了《國際商業公司法》,允許外國企業在本地設立“離岸公司”,並提供極爲優惠的政策:在當地設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納營業執照續牌費外,免交所有當地稅項;公司無注冊資本最低限制,任何貨幣都可作爲資本注冊;注冊公司只需一位股東和董事,公司人員中也不必有當地居民;無需申報管理者資料,甚至賬目和年報也不必公開。

除了避稅,還有上市目的。由于國內特色的證券市場和機制,民營企業上市難度很大,而直接到海外上市難度更大,因爲審批手續繁冗,于是便有一些民企走捷徑,利用在維爾京群島的殼公司避開國內規定,實現海外上市。

英屬維爾京群島首府羅德島城的五彩小街

最後就是轉移資産方面,爲防範風險,國內的金融監管向來十分嚴格,民企做到一定規模後,資金的運用上就會受到一定制約,特別是外彙方面。于是有些民企爲了靈活經營,便會將資産轉移到監管寬松的維爾京群島、香港等地。所以在大國的外資來源地中,英屬維爾京群島超過了美國和日本,僅次于香港,名列第二。

港交所

所以在這種沒有任何外彙管制,任何貨幣都可流通,又不需要公報,注重董事隱私保密,甚至跨國公司在全球賺取的利潤還免稅的地方,怎麽不讓哪些信奉利潤至上的人心動呢?所以說只要避稅、上市和轉移資産這三個需求長期存在,英屬維爾京群島這類“避稅天堂”就能一直賺的盆滿缽滿。

但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監管和嚴打非法資産轉移和避稅外,完善內部的一些制度,創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稅收和法治環境,才能讓那些合法經營的民企不再急于披上外資的外衣。想到這裏,不禁爲注冊地爲廣東深圳市的華爲點贊。

這就是阿內加達海峽,一個因西班牙商船而興盛,因加勒比海盜而紛攘,因英屬維爾京群島而聞名的海峽。

上期回顧:加勒比海的鑰匙,扼守中美洲三大海峽,古巴的地緣價值有多重要?

備注: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第56章原創作品,僅爲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嚴禁抄襲。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1 阅读: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