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統治的時代,石炭紀的動物,爲何會生得如此巨大?

探謎者 2024-04-24 16:20:54

你見過比鴿子還要巨大的蜻蜓嗎?眼看著一條,如同卡車般大小的千足蟲,就這麽徑直爬了過來。各位,又會作何感想呢?歡迎大家來到三億年前的地球。這裏,是號稱巨物恐懼者噩夢的石炭紀。一個在各種巨型昆蟲統治下的,遠古世界!

石炭紀,是古生代的第5紀,從距今約3.55億年前開始,至2.9億年前結束,共持續了大約6500萬年的時間。

這是個氣候溫暖濕潤的時期,隨著陸地面積的不斷增加,沼澤和大規模森林開始出現。陸生生物,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機會,尤以各類巨型昆蟲最爲著名。其中最具標志性的生物之一,就是名爲巨脈蜻蜓的遠古昆蟲了。

這種翼展長達80厘米左右的昆蟲,看起來與我們熟悉的蜻蜓十分類似。而且,它是以捕獵各類小型兩棲動物爲生的肉食性昆蟲。見到它,切記要趕快跑。

除了巨脈蜻蜓,這種類似千足蟲的生物也極具代表性。通常情況下,它們的體長可以輕松長到2.5米以上。幸運的是,這些溫和的昆蟲更喜歡吃腐爛的植物。至于你我,全都不在它的食譜上。

當然,石炭紀最不缺的,就是各種龐然大物。在這裏,你還會見到體長70厘米的肺蠍、10厘米長的蟑螂、以及翼展達到45厘米以上的蜉蝣。

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些遠古昆蟲的體型,能夠生得如此驚人呢?這,恐怕就要從當時地球的氧氣水平說起了。

研究估計,石炭紀的地球大氣中,氧氣的含量高達35%。足足比現在的21%,高出了一半還多。而這,也成爲了當時昆蟲體型巨大的關鍵因素之一。

由于昆蟲的呼吸方式與其他生物不同,它們體內並沒有循環系統來輸送氧氣。而是通過那些,被稱爲氣管的微小管道網絡,直接輸送到其他組織的。大氣中的氧氣越多,昆蟲就更能有效地從空氣中吸收氧氣,來支持它們的高代謝活動。這,也就是石炭紀昆蟲生得如此巨大的原因之一。

不過,這也只是其中的一種猜測而已。

另一種理論則認爲,石炭紀的昆蟲,是被迫長那麽大的。

因爲從某種角度來說,氧氣其實是具有毒性的。一旦吸入太多,體內就會産生過多的自由基。而這些不穩定分子,會損害細胞、甚至破壞DNA。所以,爲了避免中毒。昆蟲們不得不借由巨大的身形,來消耗過剩的氧氣。

那麽,這些身形龐大的地球霸主,是如何退出曆史舞台的呢?

說到這裏,我們就不得不感歎一聲。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了!

之前我們說過,石炭紀早期,由于陸地面積的增加,大規模的沼澤和森林也隨之出現。伴著沼澤中植物殘骸的不斷沉積,到石炭紀中期時,地下就形成了大量的煤炭。

到了石炭紀晚期,強烈的板塊運動,導致地下的溫度不斷攀升,並最終點燃了地下的煤炭。而由于石炭紀時遍布的茂密森林,以及豐富的地下煤炭儲量。最終導致火災,蔓延到了無法收拾的地部。

持續不滅的大火,在消耗氧氣的同時,還放出了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地球的大氣成分。

而在這之後,地球經曆了一個,年平均氣溫僅有12℃的短暫冰河期。幹燥的氣候,不再適合熱帶雨林的生長,地球植被開始出現大面積消失。

沒有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大氣中的氧含量開始不斷下降。

此時,昆蟲們的巨大體型。就從原本的優勢,變成了劣勢。爲了適應新的環境變化,昆蟲們在進化過程中,開始將體型不斷縮小,最終變成了我們如今見到的這般模樣。

曾經統治地球幾千萬年的地球霸主,自此也黯然退出了曆史舞台。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