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買智駕車,選特斯拉還是華爲?

Auto芯球 2024-05-07 17:29:22

文 | AUTO芯球

作者 | 雷歌

我真是佩服馬斯克,

一趟24小時的北京出差,就解除了Model車系進入機關單位禁令的問題,

也打開了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

給我我一天時間,估計一部劇都追不完,別說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馬斯克爲什麽這麽吊,24小時內解決這麽大一件事?

其實不難理解,

新能源汽車的較量,就是一個國運的較量,

歐美大型車企紛紛延緩電動車研發進程,

中國不能獨自在新能源的路上狂奔,需要一個朋友一起前進,

這個朋友就是特斯拉,

從競爭的角度來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也需要一條鲶魚,

來攪動汽車行業的自動駕駛進程,

特斯拉就是那條鲶魚,它既是新能源汽車的鲶魚,也是自動駕駛行業鲶魚,

如今這條鲶魚即將進入中國,我一個消費者,在不同的智能駕駛方案中,就多了一個選擇,

我可以挑選一個最優、最適合自己的産品,

那麽,特斯拉的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

和國內的華爲、理想、小鵬的激光雷達智能駕駛方案,

手握30萬,誰的車更值得買呢?

先說結論,

如果你買智駕車型,追求當下享受,是那種“我現在就要”的急切,

那麽,買華爲系、小鵬系的智駕車型,已經能很好的在高速、城市道路實現自動領航功能,

我開問界M9的華爲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已經很多次,

得出了一個結論:它能實現城區85%以上路段無需人工接管,高速95%以上無需接管。

如果你想要中期享受更完全的自動駕駛,那我建議你買Model系列車型,

在我看來,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前途更光明。

不服的,歡迎來怼,

我來給大家對比下兩套方案的區別,

特斯拉自動駕駛方案可以簡單理解爲“雙目攝像頭方案”,

國內華爲、小鵬、理想的智駕方案是“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方案”。

區別是特斯拉沒有使用毫米波雷達和激光雷達。

它們的優缺點分別是什麽呢?

攝像頭能識別顔色如紅綠燈,能識別文字、地面標識、指示牌圖案等,

但不能測距,雨雪、大霧天氣識別能力差,

毫米波雷達能測距,雨雪天氣穿透力也強,但精確度不如激光雷達高,

激光雷達缺點是雨霧天氣效果大打折扣,

它倆的缺點是都不能識別顔色、圖案、文字等,

所以國內方案是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三種硬件疊加,規避了各自的缺點,

說了這麽多,其實我用兩張圖一比較

你就能看出純視覺方案和雷達方案的區別來,

這張圖的下半部分是特斯拉的導航示意圖,因爲是攝像頭視覺,所以它是二維的(當然了也算是3D了),

而這張問界M9的導航示意圖,就要立體、直觀得多,

這就是因爲360影像+超聲波雷達+環視攝像頭綜合得出的影像。

問題來了,特斯拉不用雷達,憑什麽國內的智駕方案比拼呢?

我舉兩個新鮮的栗子,

4月份特斯拉剛更新了FSD V12版本,有了更強的AI能力,

美麗國的車主們發現Model 3的FSD自動駕駛系統能夠識別行人招手讓車輛先走的手勢,

也能識別交通協管員“停止”手勢及臨時舉著的“STOP”指示牌。

即使有這麽牛的能力,

特斯拉也僅僅是通過簡單甚至寒酸的硬件實現的,

比如,2023年新款Model 3搭載智能駕駛套件HW4.0,算力500Tops;保險杠上增加三個環視攝像頭;前攝像頭由三目變更爲雙目攝像頭,像素從120萬提升到500萬。

這套硬件,對華爲、理想的車型來說太簡陋了,

國內智駕車型動辄11顆環視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8顆毫米波雷達,1顆激光雷達的配置,

特斯拉厲害就厲害在這,簡陋的食材做出豐盛的大餐,

說白了,這麽一套簡陋的硬件就能讓Model車系滿足FSD完全自動駕駛要求,

並且很多年內不會過時,這就是特斯拉的長處。

爲什麽呢,

因爲特斯拉FSD的核心是AI算法,

AI算法的核心是由數據驅動的,

一個高度智能的AI,你只要餵它“吃”數據,用一個代碼標注“曬水車”的特征,

至此以後,曬水車的特征它就認得了,問題解決了。

馬斯克最想做的,就是把FSD打造成一個類似人的大腦,

一個會思考,會決策的汽車大腦,

真不是我長外人志氣,挫自己人銳氣,

華爲、理想、小鵬車系和特斯拉相比最大的不足,還是AI算法能力,

國內雷達方案的智能駕駛,目前可以識別一些特種車輛如警車,也可以識別紅綠燈,

上次我開問界M9智駕模式去試駕小米SU7,M9右轉時識別到了正前方的直行紅燈,還停車等待了一會,

就說明了它確實有一定的AI算法能力,但不多。

它們還難以做到像特斯拉這種能識別人類的行爲動作,

大白話來說,AI就是車的大腦,而攝像頭和各種雷達,是車的眼睛。

這樣來說,特斯拉純視覺方案就是弱視力,強大腦,

國內雷達方案是強視力,弱大腦,

當AI“腦子”不夠用時,只能靠雷達“視力”來湊,

目前國內車企采用的激光雷達智駕方案中,

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必不可少,

好比幾個人在夜裏比賽跑步,華爲、小鵬、理想跑不過特斯拉,就紛紛戴起了夜視儀,

但戴上這玩意兒,就要適應它的運作模式,

配備了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一些功能實現,就要去適應硬件的規則,就會受到的規則的限制。

就拿這次問界M7的車禍舉例,問界M7的購車手冊中就明確指出:

毫米波雷達可能對靜止物體檢測不到,對不規則車輛如灑水車這樣的也可能檢測不到。

AEB緊急制動在很多情況下也有可能不起作用,比如駕駛員未系安全帶,ESP車身穩定系統正在工作時,

要知道,硬件是受規則限制的,達到條件就能實現,達不到就不能實現,

如果你的雷達因爲硬件條件限制檢測不到物體,而你的純視覺方案又沒那麽厲害時,那你的智駕系統就成了沒眼睛的傻子。

最關鍵的是,

激光雷達方案沒有護城河,因爲特斯拉想搭載也隨時可以搭載,

AI算法,才是特斯拉的護城河,

Model系列不搭載激光雷達,是因爲成本高,

特斯拉想做豐田、本田平民車,而不是奔馳寶馬豪華車,

所以同樣的手握30萬,能買到問界M7智駕版、理想L6 Max版、小鵬P7i鵬翼性能版,

也能買到23.19萬的Model 3加上選裝6.4萬的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

一樣的價格,但是賺錢的邏輯不一樣,

馬斯克想把硬件成本降下來,賺軟件的錢。

買智駕系統也是這個邏輯,

我說過很多次,

買智能駕駛系統的車,就是買軟件系統的“預期”,

賭得就是誰的智能駕駛將來會更先進、完美,

如果你想短期內能即買即用,那麽華爲、小鵬、更適合中國車主體質,

現在FSD還沒引入進來,需要一段時間的跑量,數據采集、AI建模還需要時間,

余承東就曾聲稱他駕駛M9從安徽到深圳,全程1314公裏零人工接管!

這麽大個人,我相信他不會說謊,

小鵬汽車用戶對P7的智駕系統也很肯定,

如果你想賭中期誰的更好用,我賭特斯拉更好用,畢竟它的AI能力更強,特斯拉現在有170萬中國車主在跑數據,FSD在國內很快能完善起來,

反觀華爲問界車主大概在28萬左右,理想車主約70萬左右,數據跑量上也差得遠,

我們現在以美麗國用戶評價,也可以大概知道它功能怎樣。

大家看下這個動圖就知道了。

修路路段,交通協管員一揮手,特斯拉FSD立馬自動繞行。

至于長期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因爲特斯拉FSD就是一條鲇魚,

它將盤活整個中國自動駕駛領域。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聚焦智能汽車,助力關鍵決策。

0 阅读:63

Auto芯球

簡介:聚焦智能汽車,助力關鍵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