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紅矮星正在逼近太陽系,最多還有150萬年,人類的前路在何方?

森羅萬象視頻 2023-09-13 20:58:57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在遙遠的宇宙深處,星際之間,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數以億計的星球。它們如同孤獨的舞者,每一個都有著獨特的生命與故事。星球是宇宙中的奇迹,是生命的搖籃,也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類的探索,我們逐漸認識到,星球的生存並非永恒不變的。它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威脅,毀滅的陰影漸漸籠罩著它們。

星球的生存是一個複雜而微妙的平衡,涉及到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活動等多個因素。氣候變化、環境破壞、資源枯竭、汙染和戰爭等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星球的命運。我們所處的地球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它正面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嚴重挑戰。

如果說這些問題還無法真正對地球造成威脅,那麽最近科學家們的發現就真正讓人不寒而栗了:一顆紅矮星正在逼近太陽系,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蓋亞!

現在網友們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或者要表現這個情緒的時候,通常會大喊或者打出兩個字:蓋亞!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其實說起來很簡單,蓋亞這個詞的聲音與“哎呀”非常相似,它其實是個諧音梗,也是蓋亞奧特曼的名字。

但蓋亞這個名字天文上又不同,2013年,歐洲航天局發射了“蓋亞”衛星,在歐洲人眼裏蓋亞是希臘神話的大地之神、衆神之母。而蓋亞衛星的使命也不愧對它的名字,它通過測量和觀測銀河系中恒星的位置、運動、亮度和化學成分等參數,以創建一張前所未有的三維恒星圖,爲天文學家提供宇宙中恒星的最全面和最精確的數據。

多年來,蓋亞衛星已經提供了約30萬顆恒星的軌道數據。科學家們根據這些數據計算哪些恒星可能對地球産生威脅,結果也非常“蓋亞”:一顆名爲“Gliese 710”的紅矮星正在逼近太陽系,留給人類的時間最多還有150萬年。

未來的過客

Gliese 710距離地球大約爲64光年,位于巨蛇座,它的質量比太陽略小,大約爲太陽的50%。其名稱中的"Gliese"源自德國天文學家Wilhelm Gliese的命名習慣,他編制了一份包含接近太陽的恒星的星表,因此在現代天文學中,我們會經常看到Gliese這個名字。

根據觀測,“Gliese 710”將在150萬年內運行到距離地球1.1光年的位置,屆時它將沖進太陽系,但它只是一個過客,根據觀測數據和模型分析,科學家認爲它並不會與太陽相撞。然而別以爲它對地球就沒威脅了,在沖進太陽系的過程中,它強大的引力能輕易讓太陽系中的其他小天體變更軌道,原本和諧的太陽系將因此被徹底打亂,其中最大的威脅就是奧爾特雲帶。

奧爾特雲帶的襲擊

所謂奧爾特雲帶,就是太陽系的外圍區域。奧爾特雲帶是一個巨大的、球形的雲狀物體,並且環繞著太陽系。它的位置位于離太陽最遠的邊緣區域,主要由冰凍的岩石、氣體和冰體組成,其中包括冰凍的水、氨和甲烷等物質。這些天體可能是太陽系形成時殘留下來的原始物質。

奧爾特雲帶包含數萬億個小天體,其中包括彗星和其他冰體天體,其總質量爲地球的5到100倍。

奧爾特雲帶中的天體是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未被吸附進行行星形成的物質殘留下來的結果。它們可能是在太陽系形成時被太陽的引力捕獲的,或者是被其他恒星的引力擾動而被太陽系捕獲的。這些小天體具有廣泛的軌道,呈現出高度離心軌道(橢圓形)或近似于抛物線或雙曲線的軌道。這意味著它們可能具有非常長的公轉周期,甚至很容易受到其他恒星的引力影響而被抛出太陽系。

Gliese 710的質量爲太陽的50%,而太陽的質量占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可以想像的是Gliese 710的引力也將非常強大,它撞進奧爾特雲帶的同時,其強大的引力會使得大量彗星進入內太陽系。地球很可能將面對彗星雨的襲擊,而目前人類還無法應對這種威脅,屆時地球上會發生什麽?事實上遠古時代,我們已經經曆過類似事件。

遠古彗星襲擊

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階段,大約38億年至41億年前,內太陽系可能經曆了一次被稱爲"後重轟炸期"的事件。這個時期內太陽系遭受了大量的彗星和小行星的撞擊。據科學家的研究和模擬,"後重轟炸期"可能是由于巨大的行星,尤其是木星和土星,發生了一系列的軌道變動所導致的。

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巨大的氣體行星如木星和土星經曆了軌道共振的過程。這意味著它們的軌道間存在特定的數學關系,相互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導致它們的軌道發生變化。這種軌道共振導致一些小行星和彗星從原本穩定的軌道上被釋放出來,進入內太陽系的區域。它們與內太陽系的行星發生碰撞,造成了大規模的撞擊事件,形成了大量的撞擊坑和隕石坑。

火星和月球上那些滿目瘡痍隕石坑有不少就是那時候形成的,地球也遭受到了劇烈的“轟炸”。據估算,當時地球上約有2.2萬個直徑大于20公裏的隕石坑,其中還包括至少40個直徑超過1000公裏的撞擊盆地。這種撞擊的力度說是毀天滅地也不爲過——要知道6500萬年前,那個毀滅恐龍的小行星也不過造成至今120公裏的隕石坑。

奧爾特雲中的彗星數量和質量都遠超40億年來襲的那一波彗星。可想而知,那對于地球是怎樣的災難。

人類前路何方?

不幸中的萬幸是我們還有大約150萬年時間,這已經足夠我們做各種應對。

目前我們能做的是建立高效的彗星監測和預警系統。借鑒現有的近地天體監測網絡,我們可以發展先進的望遠鏡和探測器,用于追蹤和監測彗星的軌道和動態。通過提前預警,我們可以有更多時間做出准備和采取行動。

當然研究和發展技術防禦手段是必要的。從現在的技術來看,我們可以使用太空飛行器或激光技術,改變彗星的軌道或摧毀彗星核心,以減少對地球的威脅。此外,建立自動化的防禦系統,可以對來襲的彗星進行追蹤和攔截,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潛在的危害。

在面臨彗星襲擊威脅時,我們也需要制定避難和居住策略。建立一些地下設施,提供足夠的食物、水和生存資源,以供人類在災難期間生存。

此外,考慮到有可能無法抵擋彗星襲擊,建立永久性的太空居住基地,作爲避難所和後備生存環境也是必要的,因爲我們必須確保人類文明的延續。

結語

在人類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我們站在無數先輩的肩膀上,目睹了文明的誕生和發展。通過200多萬年的努力和奮鬥,人類在智慧和勇氣的引領下,創造了今天的科技和發展水平,這是偉大的成就,也是人類文明的璀璨光芒。

人類文明的存續是我們生存和進步的關鍵。文明的發展讓我們從野蠻的原始社會逐漸進化成有組織、有規則的社會體系。我們通過建立法律制度、道德規範和文化傳承,塑造了一個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社會結構。這種秩序和協作使得我們能夠共同面對挑戰、解決問題,並爲更美好的未來奠定基礎。

文明的存續也意味著我們能夠傳承和積累前人的智慧與知識。每一代人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前行,將他們的經驗和見解傳承下去。正是這種傳承和積累,讓我們能夠不斷創新、探索未知、解決難題。我們能夠不斷突破自身的局限,超越過去的極限,開辟出新的道路和可能性。

人類文明的偉大還在于我們對于自然和宇宙的探索。我們的先輩們用智慧和勇氣,探索了未知的大地和浩瀚的星空。他們觸摸到了科學的邊界,發現了自然法則的奧秘,揭示了宇宙的構成和運行方式。這種勇于探索的精神,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世界,激發了我們對未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從而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高度。

150萬年,已經相當于約75%的人類史,以人類的發展速度,那時科技將達成什麽水平?Gliese 710的危機還能威脅人類嗎?

最後,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1 阅读:292
评论列表
  • 2023-09-14 10:40

    前路個屁,人類還能繁衍150萬年?

  • 2023-09-16 16:56

    向太陽求生[呲牙笑]

  • 2023-09-13 22:50

    用得著150萬年後的矮子星?

  • 2023-09-14 12:50

    還有150萬年扯你啥淡?

  • 2023-09-14 12:17

    。。。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了

  • 2023-09-13 23:06

    我們躲太陽後面去[汗]

  • 2
    2023-09-17 01:41

    還有150萬年了,時間非常緊迫

  • 2023-09-13 23:14

    不要發這個浪費老子流量

森羅萬象視頻

簡介:夫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