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李亨趁亂登上皇位,爲何唐玄宗不進行事後清算?

文诩曆史 2024-04-19 10:30:44

在中國曆史上,要說哪位皇帝最迷戀皇位,我認爲當屬唐玄宗李隆基,他在位44年,早年爲爭皇位鏟除太平公主,晚年又擔心兒子搶皇位,因此一天之內殺了太子在內的三個兒子。由此可見,他對于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是有多麽執著。

在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被迫出走,流亡到川蜀。因爲他無力平叛,當時的太子李亨在衆望所歸之下登基稱帝,收複長安,平定叛亂。

至德二年,在外流亡一年的李隆基回到長安,但是此時的他不再是大唐的皇帝,只是一個太上皇,爲何這個時候的李隆基不對擅自稱帝的李亨進行清算呢?

李隆基的一生,完全可以說都是在爭皇位。

年輕時,親眼目睹神龍政變,見到高高在上的武則天被迫將皇位禅讓給唐中宗,這讓他明白皇位是可以通過手段搶來的。

隨著武三思和韋後作亂,李隆基抓住機會,在唐隆政變中表現出色,是唐睿宗登基的最大功臣。在唐睿宗即位後,原本還是要立長子李成器爲太子,但是當初玄武門之變的事例還在,李成器知道自己沒有李隆基的功勞大,于是堅決不當太子。李隆基也是如願成爲帝國的繼承人。

此時,李隆基最大的阻礙就是太平公主,因爲她不僅是自己的姑姑,同樣是唐隆政變的功臣,而且手段和野心都很厲害。因此,兩人的矛盾日漸加深。最後,李隆基贏得先天政變的勝利,成爲大唐真正的掌舵者。

隨著年歲的增長,李隆基對于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滿意,基于爲皇權的貪戀,因此開始追求長生,同時擔心自己的兒子。

唐朝一直都有一個傳統,皇位是可以通過手段搶來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如此,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如此,此外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曾經造反,李隆基擔心自己的兒子也會如此。因此對于他們非常防備。

開元二十五年,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成爲太子,因此籌劃陷害當朝太子李瑛。最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中計,披甲入宮,武惠妃向唐玄宗進言稱太子謀反。本來,唐玄宗就對自己的兒子不放心,聽聞此事,直接將三個兒子廢爲庶人並賜死。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在長安陷落的前一刻離開長安,逃往川蜀。因爲此事的唐玄宗早就不複年輕時的睿智,因此衆將士對他早已失望。而當時的太子李亨就成了衆望所歸,在朔方軍的支持下,李亨在靈武稱帝,開始平定叛亂。不久後,就收複長安。

至德二年,唐玄宗也回到長安。雖然李隆基對于那個位置仍舊非常癡迷,但是此時他不再去和李亨爭奪皇位。

一方面因爲此時的李隆基已經無人支持,畢竟安史之亂是他自己一手造成,而李亨平定叛亂,收複長安,皇位也是非常穩固,這一點李隆基非常清楚。

另一方面是李隆基心灰意冷了。自己信任的大將在外面作亂,自己的愛妃在馬嵬驿離自己而去,自己的臣子都全部效忠新皇。這一切,讓這位老人感到心灰意冷。

正是如此,當時的李隆基不願意也沒有能力去和李亨搶皇位了,反正自己百年後也是將皇位傳給他。

0 阅读: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