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特殊戰機登上遼甯艦,未來台海上空,殲-35機群將PKF-35機群

邵永靈 2024-02-18 22:03:46

殲-35在遼甯艦航母上做測試?看到這一幕,外界都感到很驚訝,殲-35是專門爲福建艦這一電磁彈射航母所打造的新一代隱身艦載機,主要對標的是美國海軍最新一代隱身艦載機。

很奇怪,殲-35戰機模型突然現身在遼甯艦的甲板上,這讓外界感到很詫異

在談到中國海軍最新一代航母福建艦時,外界的關注點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電磁彈射,另一個則是殲-35上艦以及彈射起飛。

這次殲-35疑似上艦遼甯艦這一滑躍式航母,這讓外界感到很詫異,難道殲-35在設計時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福建艦,連傳統的滑躍式航母也被囊括在內。

台軍退役少將栗正傑認爲,殲-35未來上艦遼甯艦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遼甯艦回港大修了10個月,很有可能是在爲殲-35上艦做准備。如果殲-35未來裝備渦扇-15或渦扇-10發動機,在超強動力的支持下,在滑躍式航母的甲板上起降並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此外,香港的一名軍事評論家表示:殲-35在當初設計時可能就已經爲上艦滑躍式航母做了准備。

看到這一點的話,對未來可以做一下展望,一直以來,美國觀察家對中國遼甯艦、山東艦兩艘滑躍式航母的戰力一直不以爲意,在他們看來,這兩艘滑躍式航母的戰力是無法與美軍的蒸汽彈射航母相比的,而且殲-15艦載機的戰力也有限。但現在情況不同了,殲-35如果上艦遼甯艦起降成功的話,就意味著殲-35未來同樣也能夠上艦山東艦。

如果未來台海有事時,三艘航母搭載著殲-35部署在西太平洋海域,會發生什麽呢?“區域拒止”會進一步向“勢均力敵”轉變,中國3艘航母戰鬥群的戰力有望與美軍航母戰鬥群一較高下。所以這次殲-35上艦遼甯艦背後展現出的意義很大。從實戰層面分析,這是在爲國家統一做的另一層軍事准備。下面就來分析一下這次殲-35上艦遼甯艦。

(一)很令人詫異,殲-35艦載機模型竟然上艦遼甯艦

日前美國“動力”網站披露了這麽一個消息:在社交媒體上突然傳出了這麽幾張照片,殲-35艦載機的模型出現在遼甯艦甲板的尾部。

由于拍攝距離遠,所以殲-35艦載機的模型看起來很模糊,但美媒很確認,這就是殲-35戰機的模型

按照美國“動力”網站的說法,艦載機在航母甲板上做測試是一個正常的流程。而中美兩國對于艦載機的測試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方式,美國海軍一般都是采用實體戰機直接上艦測試,而中國海軍在航母靜態的背景下更喜歡使用模型機進行上艦測試。

所以從這一點看的話,殲-35艦載機模型上艦遼甯艦確實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更准確地說,未來殲-35存在上艦遼甯艦的可能性。

估計外界看到這一點都很詫異,殲-35這一名詞已經出現了很長時間了,外界均認爲,這是一款專門爲中國新一代電磁彈射航母專門打造的一款隱身艦載機。目前有關殲-35艦載機的數據傳言有很多。美國五角大樓在2023年有關解放軍軍力的最終報告中就曾專門提到了殲-35。這份報告中寫道:殲-35是專門爲中國海軍未來的海上作戰而設計,它有著很大的技術改進和升級。尤其是在機身設計方面,它采用了一種可伸縮的外翼面板,當殲-35在航母甲板上做停留時,可以通過收縮、折疊自己的機翼來減少自己對航母甲板空間的占用,從而可以讓航母能夠攜帶更多的艦載機。

這種設計對航母戰力的發揮有著很大的作用,衆所周知,航母戰力的發揮主要依靠艦載機,如果細推的話,艦載機的機型、數量、起降頻率都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指標。對于殲-35而言,它主要對標的是美國海軍最新一款艦載機,未來航母上攜帶著艦載機的數量越多,彈射頻率越高,航母的戰力就越強。美國海軍對這一點感觸很深,在二戰中,美國海軍基本上都是通過空中軍機擊沉了日軍大多數航母。

據稱殲-35配備了尖端的有源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對戰場態勢有著很強的偵察探測感知能力,其還配備了非常先進的航電系統,作戰半徑有望達到1250公裏。

殲-35被認爲是中國海軍新一款隱身艦載機,它是爲福建艦彈這一射型航母所准備的

不過外界對殲-35而言,此前外界普遍關注的是它和電磁彈射航母的搭配。殲-35主要是通過航母上的電磁彈射器做助推,從而在巨大推力下,有一個很高的初始速度和加速度,從而快速從航母甲板上起飛升空。這一點和傳統滑躍式航母上艦載機起飛原理完全不同。

所以當看到殲-35艦載機的模型出現在遼甯艦的尾部時,外界普遍不敢相信這一點,甚至就連報道此事的美國“動力”網站也說了一些似是而非,聽起來有些矛盾的話。美國“動力”網站是這麽表述的:人們普遍預計殲-35是爲新型電磁彈射航母設計的,所以當看到它的模型機出現在遼甯艦的甲板上時,我們也不敢確認這些發布在社交媒體上的圖片是真實的。但它們看起來又是很合理的,這些照片都是遠距離拍攝的,其所提供的細節均顯示,在這艘編號爲16的滑躍式航母的尾部確實停放了一架殲-35的模型。

如果從這一點看的話,盡管感到不可思議,但美媒還是很確認,在遼甯艦甲板末端出現的就是殲-35。美國“動力”網站在報道中表示:西方的分析人士和觀察家們之前普遍認爲,殲-15由于是爲滑躍式航母打造的,所以它攜帶的彈藥、作戰航程、油料都很有限,所以最初解放軍在打造殲-15艦載機時,有一部分原因是爲了從中學習艦載機的研制經驗,並借助殲-15在遼甯艦、山東艦不斷地起降訓練,積累更多的航母作戰經驗,從而爲後續做一個准備。換句話講,殲-15艦載機很有可能只是一個臨時方案,並不能滿足解放軍未來在海上作戰的需要。

殲-15艦載機的戰力有限並不奇怪,畢竟與彈射型航母相比,滑躍式航母的起降是很有限的。去年台防務部門在出爐“大陸最新軍力報告”中也曾公開表明:實際上對台灣“威脅”最大的是搭配殲-35的福建艦。

盡管如此,這次殲-35上艦遼甯艦還是很令人詫異的,畢竟殲-35主要是基于彈射型航母而打造的一款艦載機,它的起飛原理與殲-15的起飛原理完全不同,外界都會疑惑,殲-35是否有在滑躍式航母上進行起降的能力。

殲-15主要用于傳統的滑躍式航母起飛,不過與美軍的F-35C相比,它的航程、攜帶彈藥都是一個劣勢

此外,對飛行員而言,這恐怕也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體驗和挑戰。根據台灣“風傳媒”網站的說法,如果殲-35艦載機真的上艦福建艦的話,未來勢必需要做另一個單獨培養計劃,因爲滑躍起飛和彈射起飛下對飛行員的操作要求完全不同。

對于滑躍起飛方式來說,飛行員可是要承受很大心理壓力的。坐在滑躍起飛戰機的座艙裏,向前看滑躍起飛跑道,就像面對著一堵牆。起飛時要開足加力迎面沖過去,仿佛要駕駛戰機迎面撞到牆上。當然也只有這樣,艦載機才能從斜坡甲板上順利起飛,但這一過程會飛行員帶來一種很大的心理壓力,需要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適應。此外在起飛的過程中飛行員還要小心操作,以避免偏離跑道。

而依靠彈射起飛的艦載機飛行員則完全不同,他們基本上不會有這麽一層壓力。所以台媒認爲,僅僅從飛行員訓練的角度看,這次殲-35的模型出現在遼甯艦上就很令人詫異。

(二)殲-35上艦遼甯艦是一種趨勢,未來該艦將有望搭載這款新型隱身戰機

目前對于殲-35出現在遼甯艦一事,一向熱衷于追蹤大陸軍備發展的台灣島內媒體輿論正在進行激烈討論。在中天政論節目中,台軍退役少將栗正傑表示:遼甯艦的航母甲板上停放殲-35很有可能是真的。

他在節目中給出了兩個判斷依據:其一,從時間計算的話,遼甯艦航母回港大修已經超過了10個月,目前外界所知道的信息是要把遼甯艦改造成一艘作戰艦。從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圖片看,遼甯艦確實動了一個“大手術”,機庫和一些基礎設施很有可能已經改造成了可供殲-35起降的機庫或是作業平台或設施。

其二,殲-35未必僅僅只能在彈射型航母上才能夠正常起飛,對于推力較小的艦載機而言,確實需要電磁彈射起做一個推力,因爲它的初始速度沒有這麽快,所以很需要有一個外力通過彈射的方式給予它一個很高的速度。但如果殲-35未來裝備渦扇-15或渦扇-10發動機的話,動力就會很大,此時在滑躍式航母上起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遼甯艦已經回港大修了很長時間,但具體修複了什麽,外界不得而知,不排除是在爲殲-35上艦做准備

栗正傑坦言:殲-35的模型機上艦,有可能是在測試,比如到時候飛機在甲板上要擺在什麽位置。

台灣《聯合報》援引香港一位軍事觀察家的話稱:其實殲-35在剛開始設計時就有上艦滑躍式航母的打算,巨大的機翼可增加升力,以彌補滑躍起飛動力不足的短板。而且既能夠彈射起飛,又能滑躍起飛的艦載機並不罕見,例如美軍的“超級大黃蜂”、法國的“陣風”。

如果從這一點看的話,未來殲-35上艦遼甯艦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在過去近1年的時間中,遼甯艦一直在大修,如果說裏面的一些改造是在爲殲-35的上艦做准備,也不奇怪。

從上述的這番描述看,殲-35艦載機上艦遼甯艦的意義可就非同小可了,如果展望未來的話,這很有可能會對未來的台海戰事産生非常大的影響。

(三)台海區域的海空力量正出現一個潛在變化,未來美軍要面對的是殲-35機群

可以做這麽一個評估:殲-35既然能夠上艦遼甯艦,當然也能夠上艦山東艦。一般在提及中美航母圍繞戰時台海對峙時,台灣島內和西方輿論普遍做的評估是:解放軍會把3艘航母直接部署到台灣島東部海域,對可能前來介入的美國海軍進行威懾、拒止。

之前美國國內對中國的航母不以爲然,在他們看來,除了福建艦外,遼甯艦和山東艦的戰力並不會對美軍蒸汽彈射型航母構成威脅。航母戰力的發揮主要依靠艦載機的數量、質量和起降頻率。一艘航母可以搭載足夠多的五代機,而且還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不間斷地起飛作戰,這對航母而言自然是一個極大的展現。

美國和台當局一直認爲,對他們“威脅”最大的其實是搭載殲-35的福建艦

美軍認爲,遼甯艦和山東艦畢竟屬于傳統的滑躍式航母,它們的起飛方式很難與美國海軍服役的蒸汽彈射相提並論。此外,前面也曾提過殲-15艦載機,在目前美國海軍航母正普遍裝備最新型隱身艦載機的背景下,這就讓中國航母的戰力劣勢變得更大。

所以美國國內普遍認爲,即使未來在台海,福建艦帶著遼甯艦和山東艦對美國航母“拒止”,後者出動3個航母戰鬥群就會占據一定的局部作戰優勢。不僅是美國人這麽看,台灣島內的看法也是如此。迄今爲止,台軍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依舊認爲:解放軍“區域拒止”美軍航母的最佳武器不是航母,而是導彈。

但這次殲-35上艦遼甯艦的意義可就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未來福建艦、遼甯艦、山東艦都滿載殲-35在台灣島東部海域“拒止”美軍航母,這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在西太平洋上空恐怕要出現一個殲-35機群直接與美國海軍的艦載機“掰手腕”,這恐怕不再是“區域拒止”,而是“勢均力敵”。

台灣《聯合報》表示:鑒于美國航母全球部署的不確定性,未來美國海軍在戰時能夠向台海部署多少艘航母完全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美軍還發展了能夠用于兩棲攻擊艦上的垂直起降戰機。

美國爲了增加西太平洋的軍力,還特別允許日本發展“准航母”,而且向其出售大量的新款垂直起降戰機,這是在爲未來台海發生沖突時美日聯合介入做准備。

殲-35上艦遼甯艦是一個大信號,未來美軍在西太平洋所面臨的是殲-35機群

但這次殲-35上艦遼甯艦可能會進一步改變台海的軍力平衡。滑躍起飛的殲-35必定必然比美日垂直/短距起飛型艦載機所載的燃油和彈藥要多,這就意味著它的空戰時間會更長,作戰範圍更廣,攻擊力更強。憑借遼甯艦和山東艦所攜帶的殲-35,足以力壓美日的“准航母”。即使考慮到美軍其他航母的介入,如果再加上解放軍的福建艦,最終的結果只會讓中美航母戰鬥群的實力差距變得很小。

其實說得更透徹些,就是勢均力敵。而且別忘了,台海可是在大陸周邊,如果再考慮到解放軍反艦導彈的支援,美軍介入台海的優勢只怕會變得更小。

美國“動力”網站援引美國海軍一名防務專家的話稱:殲-35上艦遼甯艦是一個巨大的戰力飛躍,它意味著中國海軍不會只等待殲-35上艦新航母,也在充分發揮已服役航母的戰力,這會讓解放軍的海上作戰的靈活性變得更高、作戰能力更強。未來殲-35上艦滑躍式航母已經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趨勢,如果進一步觀察的話,它還意味著該地區海空力量平衡的潛在轉變。

1 阅读:454

邵永靈

簡介:軍事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爲大戰略,軍事戰略,核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