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支持婦女生育要用好組合拳

中國婦女報 2024-03-09 19:40:20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譚琳非常關注生育與就業問題,“推動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促進男女兩性共同承擔照料子女等家庭責任,有助于提高婦女生育意願,提升生育率。”

我國出生人口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7年下降。譚琳發現,生育率下降是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結合國外經驗和調研成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譚琳將提交一份《關于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的建議》,從三個方面形成組合拳,助力提升生育率。

破解兩大“難點”

爲有效應對低生育率,我國近期出台了多項法律政策規定。譚琳調研發現,有兩個突出問題亟待著力解決,一是引導企業建設生育友好、兩性平等的就業環境的激勵措施不足;二是女性作爲家庭照料責任者的傳統觀念需改變,應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夫妻共同承擔家庭照料責任,特別是養育子女。

2022年全國婦聯“企業生育成本負擔對女性就業的影響”課題對29個省區市1043個企業的調查顯示,三孩生育政策實施以來,有25.39%的被訪企業承認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條件下男性優先的情況;在有女職工生育的930個被訪企業中,有63.40%沒有執行延長産假政策。

同時調查也發現,被訪企業中,有43.81%反映企業生育成本占工資總額0.5%以上,即企業承擔的生育成本與失業保險費率大體相當;82.36%希望對其承擔的産假期間(含延長産假)社會保險費予以補貼,74.40%希望延長産假津貼由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支付,48.71%希望爲當年有女職工生育的企業適當減稅,有41.99%的被訪企業希望政府優先采購女職工達到一定比例競標企業的産品或服務。

第四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顯示,在業女性工作日從事家務勞動時間爲154分鍾,約爲男性的2倍。0~17歲孩子的日常照料由母親承擔的占76.1%。研究顯示,“生育/照料孩子”是女性職業中斷的主要原因。

形成三個方面組合拳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推動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消除就業性別歧視”。

“這爲促進兩性平等、營造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提供了重要遵循。”譚琳建議,依法有效遏制就業性別歧視,完善生育成本合理分擔機制,營造家庭友好、夫妻共擔家庭責任的社會文化。

——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了就業性別歧視的情形、救濟渠道和法律責任,建議人社部門加強貫徹落實,及時修改《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配套法規政策,指導各地加強對招聘、錄取、晉職、晉級、培訓、辭退等環節性別歧視行爲的監管。同時,健全完善就業性別歧視聯合約談機制,會同工會、婦聯約談涉嫌歧視用人單位,糾正違法行爲。

——應明確職工生育獎勵假、配偶陪産假等假期津貼或工資由生育保險基金或地方財政負擔。對企業承擔的女職工産假及生育獎勵假期間的社會保險費予以一定比例補貼。在稅收政策上進一步體現對家庭養育的關懷,實行以家庭爲單位的征稅辦法。立法機關在修改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時,增加有關在政府采購和招投標項目中,對性別平等狀況較好、勞動保障守法誠信等級評價較高的企業予以適當加分、同等條件優先考慮等內容。

——建議人社、工會將企業建立男女職工入職、培訓、晉升、離職等性別平等年度報告制度及鼓勵男職工休陪産假、育兒假、幫助職工平衡工作與家庭等情況,納入和諧勞動關系創建示範企業的基礎性評價指標,在總分中設置一定分值,對得分高的企業進行表彰。工會組織加大力度指導企業建設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通過發布指導手冊、典型案例以及開展評選表彰等活動,推動企業落實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父母育兒假、男性陪産假等規定。廣播、電影、電視、報刊、網絡等強化男性育兒責任宣傳倡導,督促夫妻共擔家庭責任,改變育兒爲女性專職的傳統觀念,真正提高女性的生育意願。

2024年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運》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作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霞 責編/陳曉冰 審簽/一帆 監制/志飛
1 阅读: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