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戰後統計:打不過我軍的原因,太多人被中國人打出精神病

枕夢讀史 2024-04-29 05:17:25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請知悉】

夜幕如墨,沉重地籠罩在朝鮮半島的群山之上。在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上,一陣陣刺耳的號角聲突兀地切割著夜的寂靜,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血腥戰鬥。

英國第29步兵旅的士兵們,這支曾在多個戰場上展現出英勇無畏的部隊,如今卻在這遙遠的東方山谷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恐懼。就在數月前,他們還自信地認爲憑借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積累的豐富戰鬥經驗,足以在任何戰場上取得勝利。

然而,朝鮮戰爭的殘酷現實很快打破了這一幻想。面對中國志願軍,這支似乎永不知疲倦、在夜色中如幽靈般出沒的軍隊,英國士兵們發現自己竟然步步爲營,頻頻失利。

英國在二戰中的堅持

二戰期間,英國成爲了西歐地區面對納粹德國全面侵略浪潮中的一塊難以撼動的堡壘。當時整個歐洲大陸已在德軍的閃電戰戰術下迅速淪陷,從波蘭到法國,無一幸免,只有英國依靠其地理位置的優勢——被英吉利海峽所隔開,成功擋住了德軍的直接攻擊。

德國空軍在1940年夏天開始對英國進行大規模的空襲,這一系列襲擊後來被稱爲“不列顛戰役”。德國的目的是摧毀英國皇家空軍,爲後續的陸軍入侵鋪平道路。然而,盡管面對著天天的空襲和巨大的物資以及人員損失,英國人沒有屈服。

英國皇家空軍利用雷達技術的優勢和有效的空中戰術應對德國空軍的進攻,成功地減少了本土的損失。同時,英國政府和國民在戰爭的壓力下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從政府到普通民衆,從士兵到平民,每個人都在爲戰爭的勝利貢獻自己的力量。

倫敦和其他大城市的居民在經曆了連續的夜間轟炸後,依然保持著高度的士氣和生活的秩序。地鐵站變成了防空洞,兒童被疏散到鄉下,人們開始種植勝戰菜園,確保食物供應。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德兩軍的交戰異常激烈。

盡管英軍在裝備和人員數量上可能不占優勢,但他們在作戰中展現出了極高的技能和堅韌不拔的戰鬥意志。英國的工業雖然受到德國空襲的嚴重影響,但仍能夠持續生産出足夠的武器和彈藥供應前線。

這一切努力確保了英軍能夠在戰場上與德軍持續對峙,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軍事上,英軍在北非、意大利和後來的諾曼底登陸中與盟軍一起,對德軍構成了持續的壓力。每一次的勝利都離不開前線士兵的英勇和指揮官的精妙指揮。

北非的戰鬥中,英軍成功地阻止了羅慕爾將軍的進攻,而在諾曼底,英軍則是在盟軍中占據了重要的一翼,確保了整個登陸作戰的成功。這種堅持不僅保護了英國本土不受德軍的占領,也爲最終的盟軍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朝鮮戰爭中的英軍精神壓力

朝鮮戰爭爆發時,英國迅速響應聯合國的號召,派遣了大批軍隊支持韓國。英軍在二戰中積累的豐富戰鬥經驗,尤其是在對抗德軍的過程中所展現的堅韌和技術,原本被期待能在朝鮮戰場上再次發揮作用。

然而,他們很快發現,朝鮮戰場與歐洲戰場截然不同,面臨的挑戰和敵人的戰術也有很大的區別。英軍首次與中國志願軍交鋒是在朝鮮戰爭的初期階段。志願軍以其數量龐大、攻勢猛烈且善于夜戰的特點,迅速改變了戰場的態勢。

英軍雖然裝備先進,但面對志願軍大規模的人海戰術和不畏生死的沖鋒,常常陷入被動。尤其是在夜間,志願軍的隱蔽移動和突然襲擊常常讓英軍措手不及,這種戰術上的差異給英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朝鮮的冬季,氣溫驟降至零下幾十度,極端的寒冷加上連綿的山地戰場,對士兵的體力和耐力都是極大的考驗。英軍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長時間的行軍和戰鬥,這對于習慣了歐洲氣候的士兵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此外,朝鮮的山地地形限制了坦克和重型裝備的活動,迫使英軍更多依賴步兵作戰和輕武器,這在戰術上也要求他們進行調整。隨著戰爭的持續,英軍在朝鮮的傷亡數字不斷攀升。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戰役中,如馬良山戰役和格羅斯特營戰鬥中,英軍遭遇了巨大的傷亡。

這些激烈的戰鬥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和人力,也對士兵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面對志願軍的激烈攻勢和巧妙戰術,英軍的傳統戰術和技術優勢往往難以發揮,士兵們不得不在惡劣的環境和強敵面前堅持戰鬥。

在這種高強度、高壓力的戰鬥環境中,英軍士兵的精神健康開始受到嚴重影響。連續的戰鬥、休息不足以及對戰友傷亡的心理打擊使得許多士兵開始出現精神上的問題。英軍在二戰中的精神疾病發生率之後0.06%,但在朝鮮戰爭中,這一數字顯著上升到3.5%。

中國志願軍的勇猛

爲什麽英國士兵會怕成這個樣子,說到底還是志願軍太強了,在朝鮮戰爭的多個階段中,中國志願軍的勇猛表現尤爲突出,特別是在馬良山戰役中的表現更是典型。馬良山位于朝鮮中部,其地形複雜,多山且森林密布,爲步兵戰提供了天然的掩護和戰術優勢。

志願軍利用這些地形優勢,部署了精心策劃的伏擊和夜襲,有效地削弱了英美聯軍的進攻動力。在戰役中,志願軍展現了其標志性的戰術——夜間移動,白天藏匿,使用地形隱蔽,發動突然襲擊。

英國皇家旅第29步兵旅,作爲英國在朝鮮戰爭中派出的精銳部隊,擁有悠久的戰鬥曆史和豐富的戰場經驗。然而,在馬良山戰役中,他們面對的是數量衆多且作戰經驗豐富的志願軍士兵。

在戰役初期,英國第29步兵旅試圖通過正面進攻來突破志願軍的防線,但遭到了激烈的抵抗和反擊。志願軍的戰術多變,能夠迅速適應戰場變化,並根據敵軍的動向調整戰術。

在馬良山戰役中,他們利用夜間的掩護,多次發動小規模突襲,有效地消耗了英軍的戰鬥力和士氣。此外,志願軍的狙擊手和迫擊炮小組也在森林和山地中占據有利位置,對英軍進行精准打擊,增加了英軍的傷亡和供應線的壓力。

隨著戰役的深入,英美聯軍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消耗戰。英國第29步兵旅雖然進行了多次嘗試,企圖突破志願軍的防線,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英軍的炮火和空中支援雖然強大,但在複雜多變的地形面前,其效果大打折扣。

志願軍則顯示出高度的適應性和堅韌,不僅成功防守住了戰略要地,還在適當時機發動反擊。最終,在馬良山戰役中,英美聯軍的進攻被徹底阻止,美軍不得不介入接管前線,調整戰略部署。

格羅斯特營的陷落與心理影響

1951年4月,朝鮮戰爭中的一件重大事件是格羅斯特營的陷落。該營是由英國軍隊組成的一個單位,其任務是防守戰略要地並阻擋中國志願軍的前進。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地形的不利、火力支援的不足以及志願軍的猛烈攻擊,格羅斯特營最終未能抵抗住志願軍的沖擊,導致大部分士兵被俘。在戰鬥中,格羅斯特營的士兵們面對著激烈的炮火和連綿不斷的人海戰術攻勢。

志願軍使用密集的火力和夜襲戰術,有效地削弱了英軍的防禦能力。在連續數天的戰鬥後,英軍的物資供應線被切斷,彈藥和食物都變得極爲匮乏。在這種情況下,格羅斯特營的士兵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最終還是力不從心,許多士兵在戰鬥中被俘而非戰死。

盡管格羅斯特營的損失嚴重,但這一事件並沒有在英軍中引起太大的心理波動,這主要是因爲大部分士兵的生命得到了保留,他們被俘而非直接戰死。然而,隨著戰爭的進一步深入和志願軍火力的不斷增強,英軍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志願軍的火力支援和炮擊精度逐漸提高,使得英軍在戰場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這種持續的火力壓制和頻繁的夜襲使得英軍士兵在前線的生活充滿了不確定和威脅。盡管英軍也嘗試進行反擊和調整戰術,但志願軍的靈活戰術和不斷調整的戰鬥方式讓英軍感到極大的挑戰。

特別是在夜間,志願軍的活動增多,英軍的夜視能力和應對措施相對較弱,這進一步加劇了英軍的不利處境。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連續的戰鬥和對未來的不確定,英軍中開始出現了戰場恐懼症的現象,精神病例數急劇上升。

英軍的醫療單位記錄了越來越多的士兵由于長時間的高壓和精神負擔而出現心理問題。這種狀況導致英軍的戰鬥效率受到影響,士氣也有所下降。

英軍的心理變化與戰術調整

志願軍的戰術靈活多變,他們經常利用地形和天氣條件進行突襲和伏擊,特別是在夜間行動時顯示出極高的效率和隱蔽性。這種戰術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在進攻前吹響號角,這不僅是爲了調整隊伍和提升士氣,而且也作爲心理戰的一部分,以此來震懾敵軍。

號角聲在戰場上的影響逐漸顯現出其獨特的心理效應。英軍士兵在戰後的回憶錄和訪談中提到,每當夜幕降臨,他們就會緊張地傾聽四周的聲音,尤其是那些遠處突然響起的號角聲。

號角聲的每一次吹響,都預示著志願軍的一次新的攻勢即將開始,這讓英軍士兵時刻處于高度的警覺狀態。隨著戰爭的持續,這種由號角聲引發的緊張和不安逐漸累積,成爲英軍士兵的一種持續心理壓力。

在夜間,特別是在視線受限和環境嘈雜的戰場條件下,號角聲成了恐懼的觸發器。許多士兵報告說,在聽到這種聲音後,他們會不自覺地體驗到身體的顫抖和惡心感,這些生理反應是他們極度緊張和恐懼狀態的直接表現。

此外,英軍的戰鬥強度雖然不及美軍和韓軍,但在與志願軍的交戰中,他們不得不頻繁應對突發的夜襲和長時間的防守戰。這種持續的高強度作戰,加之敵軍使用的心理戰術,使得英軍的戰鬥策略不得不進行調整。

英軍開始更多地依賴固定的防禦陣地和預設的火力點,以減少在夜間行動中的不利影響,並試圖通過增強防禦來抵禦志願軍的攻擊。然而,號角聲的心理影響依然是一個難以完全克服的挑戰。



參考資料:論二戰後初期的英國對華政策——基于英國檔案文獻的考察.奚慶慶.曆史教學(下半月刊).2014-03-16

2.二戰後英國華人群體變遷研究.陳鵬.安徽師範大學.2018-03-01

1 阅读:1187
评论列表
  • 2024-04-30 17:00

    大範圍的穿插和機動作戰是我軍克敵制勝的利器

  • 2024-05-01 16:36

    依稀記得當年英國人和美國人一起跑路,美國佬爲了甩掉身後追擊的志願軍,往英國人頭上打照明彈,給志願軍指路[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