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經典心理學-達克效應

木易心旅 2024-05-08 16:38:46

曾經有一個叫惠勒的搶劫犯。

他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戴任何面具僞裝,堂而皇之地搶劫了匹茲堡的兩家銀行。

沒多久,警察就將其逮捕。

被捕時,他還一臉困惑:“你們怎麽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臉上抹了隱形液啊!”

警察被氣笑了,問道:“什麽隱形液?”

搶劫犯一臉認真地回答:“檸檬汁啊。”

原來他在得知檸檬汁在紙上寫字之後可以隱形,于是愚蠢地相信檸檬汁抹在臉上也可以隱形。

這個笨賊成功地引起了康奈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鄧甯的注意,他和他的團隊一起實驗研究發現:

越是認知水平低的人,越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的行爲。

這就是著名的“達克效應”。

一、“達克效應”的定義?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描述了那些能力較低的人往往會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較高的人則往往會低估自己的能力。這種效應的原理是,能力較低的人由于對于某個領域的了解有限,往往無法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因此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較高的人則更加謹慎,並且意識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僅是冰山一角,因此更容易低估自己的能力。

達克效應的名稱來源于心理學家戴維·達克(David Dunning)和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他們在1999年的一篇研究論文中首次提出了這一概念。這個效應提醒我們,在評估自己或他人的能力時,需要謹慎對待,尤其是要注意能力較低的人可能會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高估。

達克效應分爲四個階段,即:“愚昧山峰”、“絕望之谷”、“開悟之坡”和“平穩高原”。

第一階段:愚昧山峰。是在巨嬰的位置,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據說此類狀態的人占95%;

第二階段:絕望之谷。是從愚昧山巅逐步下到絕望之谷,是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過程,此階段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學的越多,越感覺自己知道的越少,逐漸的,人們處于極度喪失信心的狀態,走入絕望之谷。此類狀態的人占4%;

第三階段:開悟之坡。從絕望之谷走向開悟之道,通過不斷實踐,他們的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這個階段是知道自己知道,此類狀態的人占0.9%;;

第四階段:平穩高原。個體已經達到了高水平的技能和知識,他們的自我認知變得更加謙卑和敬畏。他們可能不再刻意強調自己的知識,而是自然而然地應用和分享,此類狀態的人占0.1%;

二、生活中的“達克效應”

達克效應是因爲自我能力評估過高,産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不在同一圈層進行比較,結果帶來的盲目自信。

有的人知道了一條河流,便說自己懂得了一片海,給你一滴雨露,便說自己擁有的甘霖,你的認知偏差也會決定你的未來。

達克效應是很常見的,每個人都有過,甚至我們經常處于這樣的狀態,並且這種狀態是反反複複發生的。一般是發生在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我們剛了解或者學會某種技能。就拿駕駛車輛來當例子,開車其實並不難,如果在一個空曠無障礙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開動汽車,跑起來,即使是沒有學過車的人在教導下過後也沒有問題。現在考駕駛證的人很多,但在成功拿到駕駛證以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敢自己開車上路。

會開車和開車上路其實不能等同起來,因爲開車上路除了要學會開車這項技能外,還需要熟悉交通規則,要有車感,要會預判各種情況。這其實就是一種經驗,會開車容易,但是要安全避免各種事故還是很難的。

第二種情況,我們在和他人討論一些沒有過全面了解並且還非自己專業的內容的時候,特別是我們並不知道對方是什麽樣的水平,我們往往會以自己片面的知識和其他人分享。可是當對方以更專業的水平來糾正你,你就會發現到自己的不足,並且非常尴尬。然而在網絡時代,更多的則是各執一詞從而吵起來。

總得來說,達克效應雖然可怕,但是只要我們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改進,那麽帶來的結果就是好的。怕的是,明明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卻還非要固執己見,甚至還要否認事實。

三、如何克服“達克效應”?

羅素曾說,“我們這個時代讓人困擾的事之一是:那些對事確信無疑的人其實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卻總是懷疑和優柔寡斷。”

一個人如果走不出自己的觀念,到哪裏都是思維的“囚徒”。那麽,如何打破認知上的困境,逃離思維牢籠?不妨參考這三點:

1、對抗自己的本能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和自己的本能,持續不斷地進行鬥爭。

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受到本能的控制時,主動地去引導,並加以理性地約束。

比如,當你反駁別人的時候,是出于自己的本能反應,還是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去質疑別人的觀點?

2、承認自己的無知

一個人能承認自己的無知,是一種清醒,更是一種境界。

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思維邊界,理解別人的觀點,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3、思考不同的觀點

遇到不同的觀點時,先傾聽,後思考。

傾聽,是對別人的理解和接納,同時也給自己提供另一個視角去看待問題。

思考,是爲了洞察事物的本質。當你真正能讀懂別人語言背後的含義,也就懂得了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寫在最後: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裏,達克效應提醒我們,知識和技能的追求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迷茫,但正是這些經曆塑造了我們的成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自我反思,我們可以逐漸減少對未知的恐懼,增強對挑戰的應對能力。

當我們學會接受自己的不足,並將其視爲成長的動力時,我們就能在知識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最終抵達智慧的彼岸。在這個過程中,達克效應不僅是我們的導航,更是我們內心的力量源泉,讓我們在探索的道路上,永遠不失前行的勇氣和決心。

最後,讓我們一起記住:在追求卓越的征途上,達克效應是我們最寶貴的同行者。它教會我們以謙遜的心態去學習,以勇敢的姿態去探索,以智慧的眼光去審視世界。在這條路上,每一步都充滿了發現,每一次跌倒都是成長,每一次領悟都是蛻變。

探索未知,擁抱達克效應,讓我們一起在知識的星空下,成爲更加明亮、更加堅定的星辰。

0 阅读:13

木易心旅

簡介:你看自由這個詞,長得就條條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