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曆史懸案:1934年營口墜龍事件,龍真的存在嗎?

小楠同學說 2024-04-23 21:42:03

中華民族,向來都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在我國,有著很深遠的意義,有關龍的文化也是非常豐富。

曆史上有關龍的記載很多,但是直到如今,卻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龍確實存在,很多人也會很自然地把龍和神話聯系在一起,在上個世紀,遼甯的營口市發生了一件真實目睹真龍事件,又稱“營口墜龍事件”,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呢?

1934年7月初,遼甯營口的田莊台大遼河上遊地區發現了一條活生生的龍。  這條龍的長相與傳統年畫上的形象別無二致,全身長約10米,附有四爪,身體上覆蓋著厚厚的灰色鱗片。龍頭帶有1米多長的兩角,兩只大眼睛向外凸出,嘴上長著長長的胡須。這條龍似乎是受傷了,躺在地上看上去極爲虛弱。有好心的村民用蘆葦給它搭建了一個涼棚遮陽,還用桶提著水給它澆水,來給它保濕降溫。  田莊台附近寺廟的僧侶聽聞有龍遇難,便每天前來與龍作伴,念經保佑,就這樣龍趴在地上休息了數日。過了幾天,天空中下起了暴雨,暴雨過後躺在地上的龍就消失不見了,人們猜測可能是真龍已經恢複體力,騰雲飛走了。

然而,這只是這條龍的第一次墜落。

7月28日,數萬村民看見一條巨龍從天空中墜落後再次飛升。再次飛起來時水花四濺,掀起的浪花打翻了3條小船;狂風大作,卷起的大風刮壞了附近工廠的房子,砸死9人,車站的火車也被這大風直接吹翻。不少人看到這一幕紛紛猜測,莫非這是龍在渡劫?

8月6日,遼河入海口附近有村民再次見到了這條龍的身影,它似乎是受了很重的傷,匍匐在蘆葦叢發出了如牛一般的吼叫之聲。

8月8日,連續下了很久的大雨停了下來。隨著北風吹過,人們聞到了濃重的屍臭味。看管葦塘的一位盧姓工人順著臭味尋找,最終在蘆葦蕩中,發現了一具巨大的動物屍體。

這名工人將消息帶了回去,百姓們也開始結伴前去觀看。

百姓們發現,這只不明生物雖然已經嚴重腐爛,幾乎只剩下骨架,但仍然有少部分肉身。最奇特的是,它不僅有著兩支鹿角式的杈角,並且屍體周圍散落的的鱗片,足以裝兩個籮筐。當時的僞營口第六警察署將“龍骨”運送到了西海關碼頭的空地上,周遭的居民們紛紛趕來參觀。在這之後,這件事被《盛京時報》報道,並且還配上了照片,一時之間,前來參觀“龍骨”的人們絡繹不絕。這也導致前往營口的火車票價格飙漲。營口第一師範學校還收藏了龍骨架作爲標本,可惜的是由于當時正處于戰亂年代,龍骨最後不知所蹤。

2004年,《走近科學》欄目特意針對“營口墜龍”事件做了一期節目,專家推測巨型生物骸骨,很可能是擱淺的須鯨。然而這個結論被2005年播出的《探索發現》節目否定,第一骨骼的數目對不上,須鯨有58節脊骨,但當時的報道稱只有28節脊骨,其次,骨骼的大小也和須鯨的骨骼不一致。更何況骨架上可是頭生雙角的。

鯨魚的推斷也被三位親眼目睹過的老人否定了,蔡壽康、黃振福、張順喜這三位老人就是當時發現龍在天上飛的人,那個時候他們的平均年齡在十歲左右,他們親眼目睹了“龍”在天上飛:陰天、灰色的龍、像蛇一樣動、有長長的須、頭上兩只角。這些關鍵詞出現在三位老人的口述之中。他們均斷言:這不可能是鯨魚!我們都這麽大年紀了,沒有必要說謊,況且這麽多人一起說謊也沒有必要。

另外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這個神秘生物在死後僅僅兩天的時間裏,骨架上的肌肉組織就全部消失了。而鯨魚是一種脂肪厚重的動物,根本不可能在兩天時間內變成白骨。

面對目擊者的反駁和輿論的壓力,欄目組後期不得不又做了一期《龍影遺骸》的記錄片。把營口墜龍事件定義爲“未解之謎”。從此之後這件事便陷入了很大的謎團之中,讓人們對龍産生了更多的敬畏和遐想。

龍是真實存在的嗎?如果世界上沒有龍,那麽爲什麽在傳說中,它的形象可以被描述得如此詳細且出奇統一?如果它真實存在,那麽它將生活在哪裏?爲什麽我們到現在都沒有找到一只龍?

0 阅读:24

小楠同學說

簡介:嗨!我是小楠同學,一個愛講故事的大齡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