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北條家的“四公六民”如何間接導致德川家康入主關東?

鬼說天下 2024-05-03 20:07:36

日本戰國時代初期,被稱爲“第一個戰國大名”的北條早雲正式確立“四公六民”的稅收比例。始終堅持“四公六民”的後北條家以此在日本關東平原深得人心。有意思的是,後北條家的“四公六民”後來間接導致德川家康入主關東平原。這又是怎麽回事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天正十八年(1590年),日本戰國時代規模最大的戰爭——小田原之戰正式開始,三十萬豐臣軍大舉征討後北條家。除了消滅後北條家之外,豐臣秀吉如此興師動衆還有兩個目的:第一是迫使東北的戰國大名臣服,統一日本;第二是趁機收拾自己最大的潛在政敵德川家康。

但鑒于德川家康的威望以及與豐臣家的關系,豐臣秀吉在面子上不能虧待德川家康。于是豐臣秀吉想出來的收拾辦法是讓德川家康入主關東,即放棄自己經營多年的駿遠三甲信而接手後北條家的舊領,而豐臣秀吉讓德川家康入主關東的原因之一就是後北條家的“四公六民”。

德川家康入主關東後必然面臨一個問題:是否沿用後北條家的“四公六民”。如果沿用“四公六民”,那就意味著德川家康的稅率在入主關東後要降低一半。表面上的領地規模增加了一倍,維持統治的成本隨之增加,但財政收入卻沒有增加。如此一來,德川家康就被變相削弱了。

如果德川家康放棄後北條家的“四公六民”,即繼續按照自己之前的稅率征收年貢,這就意味著關東地區的稅率要增加一倍。後北條家在關東實行“四公六民”已近百年,稅率突然增加一倍必然引起大規模的“一揆”。那麽豐臣秀吉就可以利用“一揆”名正言順地收拾德川家康一族。

綜上所述,對于接手後北條家舊領的大名來說,“四公六民”是個必須要踩的“雷”。沿用“四公六民”就財政收入銳減,不沿用“四公六民”則會激起關東大規模的“一揆”。而豐臣秀吉讓德川家康踩這個“雷”,後北條家的“四公六民”也就間接導致德川家康入主關東。

2 阅读:109
评论列表
  • 2024-05-04 15:48

    這就怪了,爲什麽北條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