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間站遭多次撞擊,神舟十八爲此攜帶裝甲,撞擊目標已鎖定

麗唐文采飛揚 2024-04-30 03:00:39

這次的神舟十八號升空,霸氣地額外攜帶了防護裝甲,爲的就是更好地維護空間站,因爲之前的空間站總是不時的遭遇撞擊。

如今的空間站已經因爲撞擊有了一定的損傷,我國的航天從業者一邊對“凶手”深惡痛絕,一邊精准鎖定了它們!

這些“凶手”到底是誰?防護裝甲真的能有用嗎?空間站如今又是個什麽情況呢?

“凶手”已被鎖定

4月25日接近晚上九點,我國的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並順利地與我國的空間站對接,我國航天事業向前邁進的又一大步。

不過與以前不同的是,這次的神州十八號額外攜帶了防護裝甲,爲的就是維護之前被撞擊的空間站。

盡管我國的航天事業一直在迅速地崛起,但是依舊沒有逃脫空間站被撞擊受到破壞的情況,這不是我們不夠強大,而是這些撞擊物太難對付。

別說我們國家的“天宮”號空間站受了影響,就連以美國爲首的幾個國家聯合運營的國際空間站也被撞擊過,現在更是遭遇了不小的損毀。

而最慘的當屬俄羅斯之前建造的“和平號”空間站,早在“破碎不堪”後退出了曆史舞台。

正是因爲這些“凶手”的破壞力過大,我們國家才不得不攜帶防護裝甲一起進入太空,這樣的才能更好地維護“天宮”號。

說了這麽多,這個令人討厭又無奈的“凶手”是什麽呢?

其實它就是穿梭在太空中的空間碎片,也被稱爲“太空垃圾”。

從人類建造的第一艘進入太空的人造物體開始至今,已經有不計其數的人造物體穿梭在太空中,這些物體的最終走向就是被解體成爲碎片,然後消失在太空中的某個角落。

而這些碎片一般來自于各種航天器、衛星等物體,當然也保不准有搭載飛船升入太空而沒下來的人類遺骸。

比如天舟六號貨運飛船就在2024年的1月12日撤離了空間站組合體,轉入獨立飛行狀態。

它的最終歸宿就是進入大氣層,貨運飛船絕大部分器件將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少量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而空間碎片中的一部分並不是解體、分離而來的,物體與物體碰撞産生的碎片更爲可怕,因爲它們在碰撞時獲得了極快的速度,但因爲複雜的軌道又不知道會飛向哪裏去。

對于空間站來說,這些快速運動的雜亂碎片就是不定時會襲來的“炸彈”,時時刻刻都在威脅太空站和衛星的安全。

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處于老舊狀態,一些薄弱部分就很容易被碎片穿透,如今它的外表有了很多坑窪孔洞,就像是一件穿了十來年的舊衣服打滿了補丁。

而這次的神舟十八號升空,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維護“天宮”號空間站。

空間垃圾和防護甲

神州十八號是一架載人航天飛船,這次隨船升空的宇航員有3位,分別是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其中葉光富士指令長,3人全都是“80後”。

此次在空間站駐留的時間爲6個月,其中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進行空間站維護維修與狀態巡檢,保障空間站安全可靠高效運行”。

神舟十八號的防護裝甲爲的就是保護飛船,降低空間碎片帶來的撞擊傷害,那麽這個防護裝甲真的有用嗎?

答案是肯定的,防護甲的材料包括長壽命低比值無機熱控塗層、耐高溫隔熱材料與組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船體。

這是我國第一次嘗試在飛船上安裝防護甲,具體起到的效果能有多大沒人知道,但這無疑是一種往前進的實驗與探索。

當然,對付空間碎片不能只靠防禦,主動出擊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空間垃圾只會越來越多,許多國家都在主動監測和研究空間碎片,美國有“月球之門”計劃,目的就在于借助月球上的望遠鏡時時檢測太空垃圾。

除此之外,我國也是積極監測空間垃圾的一員,並布置了各項措施。

首先是空間站中安裝的雷達和光電設備,不僅可以提前預警未知的危險,還能有效的追蹤附近的空間垃圾。

其次是對于撞擊而定制的定位系統,這是一項時候修補措施,只要空間站遭遇了撞擊,就能精確的定位受損部位,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補。

最後就是我國剛有涉獵的一整套預防和清理機制,當然我國也有了大膽的嘗試。

這說的就是2016年發射的“遨龍一號”空間機器人,它通過機械手臂和光纖激光器,就能很好地捕捉和清理太空垃圾,最後它垃圾引入大氣層。

目前“遨龍一號”還在繼續升級和改善,可以想象到以後我國會在太空環境的清潔工組中實現更大的作用。

當然了,空間站的維護與太空垃圾的益處對于宇航員也是很重要的,只有保證更加安全的環境,才能讓宇航員們的自身安全得到保障。

那麽宇航員在太空中都在幹什麽呢?

人類進步的任務

在太空中宇航員們都會處于失重的狀態,如果要長時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去適應這種狀態其實是困難重重的。

但是因爲困難就要停止航天事業前進的腳步嗎,這當然不行。

爲了整個人類的航天事業的進步,宇航員們冒死也要升空去探索,不過慶幸的是,中國現在的宇航員已經很大程度上遠離了死亡和受傷的情況。

這次神州十八號上的3爲宇航員不僅要維護遭遇破壞的空間站,還要在太空中做科學實驗,比如實施國內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

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爲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行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態系統,實現我國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

當然實驗還有很多,可見宇航員們在太空中有多麽辛苦。

除此之外,空間站中還有專門的鍛煉區、衛生區、廚房和就餐區等,忙碌的工作結束後他們也需要足夠運動量,畢竟他們需要健康的身體。

雖然神州十八號的三位宇航員做的事情從世界角度來看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說,正是一次一次的積累,才在宏觀角度上推進了整個人類的航天事業進步。

結語

不管別的國家或者聯盟如何看待太空中的事務,中國會堅定的走在太空探索的道路上,在未來或許能在太空中尋求新的能源,這絕對是極具意義的事情。

參考資料:

唐山科技館 ——《太空垃圾有什麽危害?》2022.8.27

新京報——《在軌期間,神十八乘組將進行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等任務》2024.4.24

“神舟十八號”百度百科

0 阅读:0

麗唐文采飛揚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