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三大恨不能重演,8萬余噸的福建艦,未來可專打“海盜”

白鯨新視點 2024-05-11 09:55:48

2024年4月29日下午,我人民海軍的第三艘航母,也是第一艘電磁彈射型大型航母,在拖船的輔助下緩緩駛出了江南造船廠的船塢,這在當時無疑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消息,當天下午全網的軍迷們幾乎是沸騰了,都以爲是福建艦要正式展開海試了,結果事實證明,她那天只是挪了個窩……

不少人都覺得那一刻的自己受到了莫大的“情感暴擊”,那感覺怕是只有伴侶給自己“戴帽子”一事能超過了……不過,正所謂“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我們多年的等待終于在5月1日勞動節當天獲得了回響,在那一天,福建艦的海試工作正式開始了,這意味著她距離正式服役,只差最後一步了!

另外我還看到一個消息,第11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的交接工作,也正在推進中。這兩件新聞結合起來看,我相信諸多八尺猛男也會鼻頭一酸。這沒什麽的,對待共和國從弱小走向強大的曆史,我們本應懷有這種感情,因爲沒有當年這批一身血、兩腳泥的英烈們無私奉獻,頑強奮戰,就不會有今天的“鋼鐵洪流”,不會有今天的“鷹嘯長空”,不會有今天的“一年一個法國海軍”,更不會有今天的國泰民安。

雖然今年的海軍節已經過去了,但是我們也不妨再回顧一下,1949年人民海軍剛成立的時候,人沒多少,設備更是這也差那也差,手上的艦艇還是原國民黨海軍部隊連人帶船投誠過來的,數量少不說,技術也相對落後,但正如李德勝同志批示的那樣:爲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就這樣,人民海軍的光輝之路,就從江蘇白馬廟起步了。關于人民海軍有一個說法,叫“四大金剛”,意思就是人民海軍戰鬥序列中,綜合性能最好、戰鬥力最強悍的四艘軍艦。第一代“四大金剛”,就是我軍從蘇聯購買的4艘07型驅逐艦,從技術性能角度來說,這種驅逐艦是原本要淘汰的二戰驅逐艦,在當時已經是過時産品了,但是這已經是當時的人民海軍能買到的最合適的驅逐艦。

後來我國開始自研並生産海軍艦艇,研制出了軍迷們耳熟能詳的051、052和053系列,但第二代“四大金剛”依舊是從俄羅斯引進的4艘“現代”級驅逐艦,全部服役于東海艦隊,其中2艘956E型,“杭州”艦和“福州”艦,在近年還進行了魔改,具備了更強的戰鬥力。

現在我們一說到人民海軍,其實都不會再提“四大金剛”的說法了,因爲我們現在具備強大戰鬥力的艦艇何止4艘?光是航母就已經建成了3艘,正在服役的有2艘,算上055大驅在內,所有的具備區域防空能力,安裝了相控陣雷達的遠洋型驅逐艦加起來有48艘。當然我還是要清醒認識到,這個數量,仍然不夠!嚴格來說052C在設計上是做了諸多犧牲和妥協的,後期發展起來的052D、052DL以及055,才是“中華神盾”艦的絕對主力,可是它們的現役數量加起來才33艘,根!本!不!夠!同志們,爲了給祖國增加軍費,你們知道我要說什麽!

當然健康還是很重要的,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看到越來越多人民軍隊的新銳艦艇和武器裝備加入現役。說到這裏,按照一般的行文邏輯,就應該講講這幾天大新聞的主角福建艦,在未來會在海軍當中扮演什麽樣的角色。其實關于這個問題,在最近幾年的相關科普視頻中屢屢被提到,基本上可以確定,這艘人民海軍的第一艘彈射型大型航母,會成爲海軍爭奪更遙遠海空域控制權的有力平台,以她爲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可以具備比遼甯、山東更強悍的戰鬥力以及區域控制能力,當然更大的噸位、更合理且先進的動力以及綜合電力系統,會讓“福建”號航母戰鬥群走得比遼甯和山東更遠。

如此一來,就可以引申出這種大國重器的一大戰略性用途,那就是護航。一說起這個估計有人會想到各國海軍在亞丁灣附近的護航行動,從性質上來說“福建”號戰鬥群未來有可能參與的護航行動,與之沒什麽不同,但是,這種先進的海上作戰集群應該去面對的,顯然不可能是非洲大區的海盜。對此我只表述一個觀點:我國的商業航線、能源通道之安全與否,都是國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幾乎不可能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我們依舊需要從中東、俄羅斯等地進口大量天然氣和原油,來維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也決定了,現代的“海上絲綢之路”也同樣是關乎我國戰略安全的核心事項。因此,未來“福建”號航母戰鬥群可能承擔的一項職責,就是在變化的世界格局中,用武力維護我國海上貿易通道、能源通道的安全,90年代“三大恨”,我們絕不允許重演,更不允許讓同一個國家來重演!

接下來,我想講講一個“奇思妙想”。在此之前相信大家都看到過一張照片,就是轟-6N機腹下挂載一枚疑似空射高超音速導彈的畫面。從圖片上看,這款導彈似乎是二級火箭設計,並且彈頭部分明顯是雙錐體設計,這是判斷其疑似爲高超音速導彈的主要根據。

讓“六爺”挂大導彈這事其實也不稀奇,已經在網絡上流傳好幾年了,以前流傳的版本是轟-6N能挂載空射彈道導彈,當時似乎也沒多少人想到實際上還會加上“高超音速”這個屬性,這意味著“六爺”的打擊範圍和打擊效率都有了質的提升,能夠擔得起人民空軍的空中戰略打擊平台的任務。

轟炸機能帶高超音速導彈,那麽戰鬥機能不能?俄羅斯人說“能”,他們的米格-31K、蘇-34、蘇-35就能攜帶“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只是實戰表現確實有爭議,但這不重要,因爲主要問題是在體系作戰能力以及導彈本身,並非是戰機的問題,重要的是,米格-31K能挂載並發射這種導彈,那麽就證明由戰鬥機或者殲擊機發射這種導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我再舉“側衛”系列的例子,蘇聯人一度想把空射版“日炙”反艦導彈挂到蘇-27戰鬥機上,這款導彈體型很大,長9米多,差不多是蘇-27機體總長度的三分之一。可是當時蘇聯一直沒有給這個計劃投入足夠的資金,畢竟是上世紀80年代末了,大家都懂的。所以這個計劃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我們的殲-15,技術起源就是蘇-33原型機T-10K-3以及我國自研的殲-11戰機,氣動外形沿用的就是蘇霍伊典型的中央升力體設計,是一款重型艦載機。如果不考慮技術驗證等後續問題,僅從外形設計來判斷,其腹部挂點是可以挂上一枚大小與“匕首”或者“伊斯坎德爾”類似的高超音速導彈的,而這個想法在網絡軍迷圈子裏也已經流傳有一段時間了。

如果這樣的設計這能獲得實際的驗證,那這就意味著我國航母戰鬥群將具備空中發射高超音速導彈的能力,相比較于艦載的垂直導彈發射系統,讓航母艦載機去挂載並發射空基高超音速導彈,主要是有這麽幾點不同。首先,艦載發射平台相對于艦載機來說,是基本不會移動的,而且航母戰鬥群中的護衛艦驅逐艦也不可能前出太遠,否則容易被敵人集火攻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一般來說進入戰鬥狀態的航母戰鬥群,其中各艦艇與航母的距離,按內外防禦圈不同,在10海裏到60海裏不等,而且在艦隊中的相對位置,不出意外的話會保持不變。

但負責進攻任務的艦載機就不同,他們的攻擊陣位以及攻擊路線,都會根據任務情況不同而不同,並且艦載機的速度肯定比海軍艦艇要快得多,進攻的突然性會比艦載發射平台要強一些。其次,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會算在整個任務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我們說,艦載機發射高超音速導彈,打擊距離會比艦載平台發射更遠。當然,考慮到高超音速導彈本身的射程,即便是在艦載平台發射,也沒有明顯劣勢。

最後,戰機發射高超音速導彈,相較于艦載平台發射,有一個最明顯的優勢,就是戰機會給導彈本身提供一個初速度,這個初速度比軍艦提供的初速度要大得多,畢竟軍艦最高航速只有30節左右,而戰機發射導彈時的速度可以達到高亞音速甚至超音速。這會讓導彈本身具備更好的突防能力,正所謂“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同時我們也得明白,這個技術即便到最後被驗證是可行的,那也不會被用來取代從艦載平台發射高超音速武器的技術路徑,而是作爲一種可行的戰術選擇被融合進航母戰鬥群的作戰體系中,要知道無論空中和海上作戰平台發展到多麽先進強大的的地步,也不會互相取代。

戰機的機動靈活以及速度優勢,軍艦沒有,但軍艦的載彈量大、任務多樣性強等優勢,也同樣是戰機不具備的。而且軍艦的垂直發射系統發射導彈,其産生的高抛彈道也被稱爲准最佳彈道,同樣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導彈本身的射程以及突防能力。所以我們可以推斷,未來咱們的航母戰鬥群,可能會出現艦載機和護航艦艇都能發射高超音速武器的局面。而且這樣的局面,我們剛開始海試工作的福建艦,未必趕不上。

0 阅读:64

白鯨新視點

簡介:跟著白鯨了解天下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