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暴富和永生古人比我們還敢想|黔西南州博物館國家一級文物東漢搖錢樹

天眼新聞 2024-04-30 00:00:39

“搖錢樹”,是東漢至三國時期的巴蜀文化圈(即今天的四川、重慶、雲南和貴州一帶)在專門爲埋葬墓主人而鑄造的隨葬品中,特別制作的一種青銅和陶的樹狀組合器,其體型較大,平均高度超過1米,一般分爲樹座和樹兩部分。“搖錢樹”上除了鑄有大大小小的銅錢紋外,還有種類繁多的朱雀、羽人、鳥和動物紋飾等,其中一些還鑄有道教女神西王母的形象。其內涵就是反映古人對財富的追求和“永生”的願望。由于其材質不易保存,故一旦出土一座完整的搖錢樹,就是博物館的鎮館重器。

東漢搖錢樹

1987年,興仁交樂6號墓出土一座“搖錢樹”,樹幹和樹座保存完好,但樹幹上的枝葉已完全朽毀。樹座爲灰陶,形如山,中空,主體圖案塑一圓雕公臥羊,緊貼座身,羊頭低垂,羊角盤頭內卷。四蹄折于腹下,尾擺向右貼于臀。形象好似仙人坐騎,栩栩如生。

東漢劉熙《釋名》記:“羊,祥也。祥,福也。”羊作爲漢代瑞獸,是搖錢樹座最常見的形象,象征吉祥。圓雕公臥羊背正中上方,盤踞一獸,疑爲蟾蜍,或爲“辟邪”。其身下,還有高浮雕玄武、雙鶴、雙羚和猴,皆爲吉祥之寓意。猴鶴同框,也許可能還有暗喻了墓主人身份高貴。

東漢搖錢樹座

據介紹,交樂6號墓這尊以羊爲主體形象的樹座,是目前貴州保存最完整的一尊搖錢樹座,各種動物的浮雕群像渾然一體,栩栩如生。不僅如此,這尊樹座與該墓出土的搖錢樹幹在圖案上也能彼此呼應。出土樹幹全身線刻波浪紋,殘長65.5厘米,直徑2.3厘米,等距裝飾三組雙猴抱柱造型。“猴”與“侯”諧音,或暗喻王侯將相的意境。古語雲:“雙龍抱柱出貴子,雙猴守門家道興。”墓主人也許想通過這株雙猴抱柱的神樹,保佑後代子孫能夠繼承官爵、永享富貴。

另據介紹,與興仁交樂6號墓緊臨的7號墓,也出土了一株搖錢樹,但只見樹,不見座。青銅樹保存基本完好,樹幹共分五節,上下用子母口銜接。每節裝飾有一個大的圓形壁飾,節間插挂五組葉片,每組左右兩枝,葉片邊緣鑄有大量的方孔圓錢,還有羽人、朱雀、魚、龍、牛等多種動物紋飾,繁缛而精美。遺憾樹頂裝飾缺失,考古專家根據其他地區出土的搖錢樹分析,猜測其頂部可能裝飾有一只銅鳥。

視頻所見的這件“搖錢樹”文武,系把 7號墓的青銅樹插入6號墓的臥羊陶座。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俎宇

視頻制作 實習生: 張碩 張謙

解說:金勝男

編輯 彭芝莉

二審 宋潔

三審 陳俎宇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