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24個冠軍,播放突破21億,芒果台又拿到了什麽流量密碼?

紅豬看電影 2023-02-22 11:49:48

2021年一個名叫“張同學”的網紅。

僅耗時2個月,就暴漲粉絲近1000萬,打破了平台的個人賬號紀錄。

有人統計,張同學每條視頻有高達200個鏡頭。

也就是說,幾乎平均不到3秒會切換一個畫面。

節奏超快,看得人眼花缭亂。

在他奇迹漲粉的背後,正是如今內容行業盛行的流量密碼:唯快不破。

比如越來越多的綜藝,用長達72小時的錄制素材,剪輯成1個小時的內容,“密度”令人驚歎。

甚至不少以慢著稱的節目,也從詩和遠方切換到了“半夜雞叫”,節奏明顯拉快。

《向往的生活第五季》

的確,“快”或許會很好看。

但“慢”就一定難看,沒有流量嗎?

我們來看一檔“劍走偏鋒”的節目——《時光音樂會》。

作爲音樂綜藝,它沒有我們最熟悉的刺激比賽,也沒有選手的煽情拉票。

更沒有心快跳到嗓子眼的淘汰結果公布環節。

只是請幾位具有國民知名度的實力歌手,以一種雲卷雲舒的姿態唱歌。

結果口碑卻炸裂了。

此前芒果台碑最好的唱演類綜藝,是2013年的《我是歌手第一季》,豆瓣8分。

2021年《時光音樂會第一季》開播後,豆瓣達到了7.8分。

2022年底第二季上線,更是殺到8.1分,直接刷新了芒果台的10年紀錄。

這個評分,甚至也是近十年中國地方台音樂類節目的天花板。

不止口碑炸,收視也火起來了。

第一季收視率排名三網第一。

第二季除了收視奪冠,還連續24天拿到播放量冠軍,總量突破21億。

口碑收視雙紅,《時光音樂會》是如何反其道行之,做到“唯慢不破”的呢?

刷過之後發現,它甩出了三張王牌,在音樂與觀衆共情之間,炸開了一條通路。

第一張牌:劍走偏鋒,不止是單純唱歌

音樂類節目最大的看點是什麽?

當然是唱歌。

《時光音樂會》第二季來的歌手:

周深、胡夏、鄧紫棋不陌生,各大樂綜常客。

但梁詠琪、孫悅、張棟梁就不常有了。

如果再加上阿杜、田震。

可以說嘉賓陣容除了個個能唱,還有“好久不見”。

梁詠琪用《膽小鬼》追憶青澀年華。

田震的《執著》讓人想起流行搖滾登峰造極的90年代。

阿杜《他一定很愛你》催歌迷淚下,也“只用了一分鍾而已”。

曲曲情懷拉滿,這群老歌手令網友感動不已:

他們還在唱,我們還在聽。

但只是唱就完了?

更難的是立意高級。

此前各大音樂節目有兩個特點:

一是在棚內錄制,

二是帶有狂歡屬性。

《時光音樂會》把它們統統打破,劍走偏鋒。

第一季將場地搬到了戶外,在張家界一處草坪上,圍著蘆葦唱歌。

第二季幹脆背靠參天銀杏,直接開唱。

爲什麽要打破舞台的邊界?

其實在中國古代,常有文人墨客聚于郊外飲茶煮酒,互吟詩作,交流文采。

所以《時光音樂會》不僅僅是唱歌,更是互唱彼此。

比如第一季裏,鳳凰傳奇唱任賢齊的《任逍遙》,就被譽爲“東方廣場版”。

和原版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解與味道。

譚詠麟聽得是搖頭晃腦如癡如醉。

第二季孫悅唱田震的《月牙泉》,被網友稱作:像是去了一趟敦煌。

而梁詠琪唱阿杜的《堅持到底》,則透著股堅毅的溫柔,猶如娓娓道來的一段故事,充滿治愈。

《時光音樂會》整個過程就像:屬于你的時光,我用自己的風格唱給你聽。

因爲不是比賽,所以不需要擂台,舞台也就不再具象化,它可以與自然融爲一體。

任賢齊說,感覺我們很像是在華山論劍。

他感覺的沒錯,《時光音樂會》削平了樂綜的狂歡屬性。

取而代之的,是音樂的共鳴,節奏雖慢,卻慢到了心裏。

第二張牌:“說的”不比唱的差

節目除了音樂共鳴,也有情感共振——

——音樂背後的故事。

第一季,譚詠麟的經典老歌《朋友》,他講了一段跟成龍有關的往事。

1986年譚校長與成龍在南斯拉夫拍電影《龍兄虎弟》。

結果成龍不慎從樹上摔落,後腦著地。

這是他最嚴重的一次受傷。

成龍被緊急送進ICU病房。

譚詠麟想探望但又進不去,于是只能在門外徘徊,用口哨吹出《朋友》的旋律。

很快,裏面傳出了成龍微弱的歌聲:

繁星流動,和你同路。

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

譚詠麟笑了,也放心了,他知道成龍沒事。

這件事以後,每次兩人碰面,都會不由自主唱這首歌來給對方打招呼。

到了第二季。

49歲的老歌手阿杜聊起往事。

一會兒滿臉挂著少年般清澈的笑容,一會兒又眉宇哀傷。

他從記事開始,一家六口就擁擠在一個幾平米的房間,窮的不像樣。

所以,當他30歲憑借一首《天黑》成名後。

阿杜說雖然唱的是天黑,但感覺這才是天亮的開始。

自己終于能夠改善家人生活,想到這裏竟然興奮的好幾晚睡不著覺。

不過,幾年後阿杜不幸罹患抑郁症,上台唱歌手都會抖。

于是好事的媒體開始炒作他瘋了。

最後就像電影《狩獵》裏的故事那樣:人言可畏。

所有人都認爲阿杜真的瘋了,他的專輯再也賣不出去。

這時的阿杜又相信:原來《天黑》真的會“天黑”。

沒錯,音樂背後是人生,像樂曲的旋律一樣有高有低,悲喜相交。

這些慢慢講述的故事,最後漫漫浸入了每個人的思緒萬千。

第三張牌:把綜藝當成電影拍

梁詠琪說,《時光音樂會》的故事跌宕起伏,很像電影。

但其實它的畫風——更像電影。

沒有綜藝節目快碎的鏡頭切換、單調的近景+特寫。

而是構圖層次豐富,畫面虛實相交,甚至還有影像留白。

就像第一季譚校長的這張截圖,遠處的蘆葦,左側的伴唱,近景虛化的樂隊。

豐富的視覺元素簇擁著中間的譚詠麟。

給人以熱鬧、溫暖之感,應了歌曲《朋友》的內涵。

而且很難想象,他們還堅持不用美顔和濾鏡。

《時光音樂會》導演魯衍甫說:

“嘉賓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是時光雕刻的故事,希望通過視聽語言,給觀衆講好這個故事”。

綜藝導演聊電影的視聽語言,這種追求極其罕見。

在那些緩慢移動的鏡頭背後,畫面與音樂共同完成了一次情緒表達。

網上曾熱傳一個視頻,一束光投到黑板上。

正在上課的老師即興沿著它描邊。

網友說,此刻時間有了它的形狀和印記。

是的,時光雖然抽象。

但總有浪漫而特別的人賦予它別樣的意義與形狀,記錄下那一瞬間的觸動。

就像豆瓣9.2分的大火日劇《重啓人生》,雖節奏緩慢,故事“平淡”,但這段時光穿越沒有複仇,也沒有走上人生巅峰。

有的只是好好生活,回溯那些我們稍縱即逝的日子,浸潤到人心裏,與之共振。

同樣,《時光音樂會》也通過抽象的時光、具象的音樂和故事,與觀衆構建起了一座橋梁。

在橋上交錯流淌的,是一種叫做共情的東西。

這也是爲什麽它節奏緩慢,我們卻如癡如醉的原因。

快,固然好看。

但慢,能找回更多細節,營造出更沉浸的體驗。

好比火雲邪神的“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可如果沒有這慢鏡頭的精妙,又哪來一瞬間的奇觀呢?

《臥虎藏龍》裏李慕白說過:

“你握緊拳頭,裏面什麽也沒有;

而松開食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所以,有時候慢下腳步。

反而能看得更遠,得到更多。

文/範西裏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3 阅读:649
评论列表
  • 2023-02-22 16:05

    華法師已把芒果台攪得烏煙障氣,現在誰還看湖南台!

    flame 回覆:
    華法師是是誰?

紅豬看電影

簡介:好片推薦,精彩影評,不是千篇一律的個性電影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