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別不信,下一個蘋果可能誕生在中國

智谷趨勢 2024-04-10 22:27:02

智谷趨勢(ID:zgtrend) |傅斯特

如今手機已成爲當代人的生活必需品,但很少有人會關注,手機從發明到如今集所有智能應用于一端,才不過50年。

1973年4月3日,有史以來第一台手機接通了。

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珀(Martin Cooper )在紐約曼哈頓街頭手持這款笨重的手機,給競爭對手AT&T公司的朋友喬爾·貝爾(Joel Bell)打了一個電話。

這是與亞曆山大·貝爾(Alexander Bell)在1876年發明電話一起載入史冊的事件。

從電話到移動手機,人類用了97年。

而從第一台手機誕生,到曾經一只手都拿不住的“大哥大”,再到小巧的功能機,以及輕薄的智能手機,這一場場顛覆性的變革,總共也就用了50年。

當我們透視手機的發展曆程會發現,很少有行業像手機市場一樣對技術創新和用戶需求有著如此高的追求,智能手機的進化史就是一段人類科技的進化史。

這裏面有智能手機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無線充電技術、快速充電技術、嵌入式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安全技術、應用軟件技術和連接技術等,涉及材料學、通訊技術學、工業設計、機械設計、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各個學科的應用。

手機行業作爲技術進步的排頭兵,以其獨特的創新基因、完整的産業鏈條以及深遠的社會影響力,産生了顯著的技術外溢效應,深刻地影響著社會各方各面。

因此,當今年兩會期間,“新質生産力”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爲全行業的“寵兒”時,手機行業的大佬們只是淡然一笑:我們才是原生的新質生産力承載者。

從前是,現在是,未來也一樣是!

01共生之道:“新質”與創新共舞

新質生産力是一個務實的發展策略,對應有堅實的産業支撐,手機廠商與新質生産力的關系,恰似魚水之交,共生共榮。

在技術創新層面,手機行業天然具備快速叠代、技術密集的特點,芯片、AI、6G、系統、影像等面向未來的趨勢性技術,在手機行業交彙,行業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勢能強勁。

從科技成果轉化角度看,手機産品普及度高、産業鏈完善,使得新技術得以迅速落地,轉化爲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産品和體驗。

事實上,手機行業就是基于産品應用和技術進步的相互促進,實現迅速崛起的。技術革新推動著手機行業的發展,反過來,手機應用技術的外溢,也深刻地影響著各行各業的技術進步。

所以在智能手機市場,技術就意味著競爭力,只有掌握核心技術的廠商才能站穩高地,跑出新質生産力“加速度”。

隨著手機行業新質生産力的形成與發展,行業將呈現三大升級趨勢:品牌高端化、産品差異化、研發系統化。

事實上,行業從業者們對此早已了然于胸,在剛剛結束的博鳌亞洲論壇上,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表示,手機行業作爲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完全符合新質生産力“四新三高”特征,本質上就是,新技術會帶來新價值。

而手機行業高端化的本質,不僅是産品價格和配置的提升,更在于以新質生産力爲基礎,爲用戶創造無法替代的價值。

據Counterpoint數據,自2014起,中國智能手機批發均價持續增長,高端智能手機(批發價格高于500美金,約合人民幣3,500元)的銷量占比提升至26%以上。到2035年,500美金以上的銷量占比將會達到四成。

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手機企業,一直都在大力推進高端化。原因無他,只有高端化,才是手機行業技術比拼的戰場,也只有高端化,才能在全球手機行業競爭中保持優勢。

以最近發布的vivo X Fold3系列爲例,其搭載了新一代藍海續航系統,電池容量可高達5700毫安時,行業率先發布半固態電池技術,在模擬用戶日常用機工況下,vivo X Fold3系列兩款機型的續航天數均超過2天。

也就是說,智能手機一天一充的充電需求將被改寫,用戶可以盡情享受折疊屏在移動辦公、刷劇觀影、社交分享等場景下的便捷體驗,徹底告別電量焦慮。也正因此,新機一經發布便吸引了大量高端用戶擁趸,開售1分鍾銷量達到上一代同期的800%。

除了支撐産品的高端化、差異化,發展新質生産力也將倒逼企業將傳統單點技術突破的研發模式,轉變爲系統性、可持續的研發模式。例如,vivo在去年推出藍科技品牌,圍繞用戶痛點,針對藍晶芯片技術棧、藍海續航系統、藍心大模型、藍河操作系統等領域進行全面創新,不僅提升了産品的性能與智能化程度,更讓科技的溫暖惠及每一位用戶,爲用戶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

更重要的是,技術上的創新與新質生産力的形成,也讓中國手機廠商“共生共舞”,給了手機廠商無限的想象空間。

02破局之道:讀懂人、有技術、築生態

不難看出,“新質生産力”不僅是一個風口,更是一次企業從産品到經營全面煥新的拐點。企業該如何在這條賽道上脫穎而出?

首先,讀懂人是創新的起點。

這意味著企業需深度理解用戶需求,洞察社會變遷與生活方式的變化,確保科技創新始終與人的需求同頻共振,關注人、服務人,用科技創新“溫暖萬家燈火”。可以說,用戶就是産品的標尺,用戶的痛點需求夯實了産品體驗的基線。

長期以來,廠商圍繞折疊屏手機進行了大量的功能和場景探索,努力去攻克折疊屏的兩大痛點:一個是厚重,一個是機身的可靠性差。

據了解,vivo X Fold3機身僅重219g,做到了目前全球重量最輕的折疊屏。同時機身展開態單邊厚度達到4.65mm,折疊態厚度降至10.2mm,握持體驗與直板機相差無幾。

在做輕做薄的同時,vivo X Fold3並沒有犧牲機身的可靠性,反而變得更加堅固耐用,在機身外屏采用了植入特殊晶體的铠甲玻璃,內屏則搭載UTG超韌玻璃與抗沖擊膜的組合,抗摔和抗沖擊能力均大幅提升。

這款産品的發布,也標志著折疊屏技術和體驗真正進入成熟期,標志著折疊屏手機真正走向大衆市場。

從科學史看,一款顛覆性的産品往往會被“發明”兩次,一次是物理意義上的誕生,一次是它真正爲人所用,爲人類創造價值。顯然,vivo更關注後者。

其次,科技驅動是企業形成優質生産力的底氣所在。

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要義在于科技創新,在于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企業想要立于時代潮頭,前瞻性布局和主動性創新必不可少,具體來講,需重點關注兩個方面。

一是“從0到1”的原始性突破,如AI大模型、雲計算等技術的出現,從底層重塑了社會的生産力與生産關系,激活新賽道、新模式,可以爲企業開辟新的垂直式增長空間。

二是“從1到10”的顛覆性跨越,如突破當下手機等終端的形態與交互模式,開發MR眼鏡等終端設備,或者將手機作爲“智慧大腦”與硬件結合,打造人形機器人等。在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當下,這些顛覆性創新才是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的底氣。

最後,培育新質生産力,“獨樂樂”不如“衆樂樂”。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成易于使用的、能滿足用戶期待的實體産品,才能讓用戶真切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與價值。必須意識到的是,這個過程需要依托于整個産業鏈的效率躍升,不存在一款産品解決所有用戶痛點,或一家企業做好所有環節的可能。

胡柏山曾表示,“企業想把所有的方向做好,我覺得不太靠譜。我們一直強調聚焦,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

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最佳路徑,便是加入一個或多個生態體,成爲其中的技術資源提供者或行業鏈接者。

例如,vivo不僅長期與近400家産業鏈夥伴保持共贏合作,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國産供應鏈,還通過自主創新與聯合創新並行的方式,引導合作夥伴圍繞用戶需求進行創新,同時與蔡司、MTK等全球知名企業以及各地科研院所、高校團隊達成長期研發合作,推動技術進展和普及,共同推動産業鏈的整體升級。

03長青之道:賦予科技“溫暖萬家燈火”的力量

如今的智能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或娛樂設備這麽簡單,基于智能手機打造的一系列智能生態,正在逐漸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但無論産品的形態、交互方式如何改變,以人爲本、離人“更近”的科技總是被人所需要的。

一方面,這要求企業不能過分關注營收與短期回報,而是應該理性、審慎地看待技術發展進程,關注技術的長期價值。

因此,每當新技術出現時,最好“先讓它飛一會”。任何一項技術的成熟和普及,都是想象和實踐相互促進的過程,如果不找到用戶場景,不能爲用戶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風口過後可能還是“一地雞毛”。

另一方面,企業需要近距離“觀察”消費者,讓創新緊密貼合消費者需求和生活方式的變化,探索出更多新技術與消費者之間的連接點,打造更多造福于人、造福社會的産品和服務。

這不僅要求企業充分洞察用戶的需求和痛點,不斷打磨“實用好用”的産品,更深層次上,企業需要把用戶價值放在商業價值之前,充分地站在用戶的立場思考,幫助用戶在收獲高品質體驗的同時,也成爲更好的自己。

縱觀曆史長河中各個品牌的成長,商業上最高尚的領先,絕對不是技術領先,不是市場領先,所有時空上的領先,都局限于時空。真正的領先必然是用戶領先,它既是産品,也是服務,也是品牌。

成立于1995年,vivo即將三十而立。“立”在漢字中常與責任、基業相聯。vivo也正是秉承“用戶導向”的立業理念,通過堅持不懈的科技創新形成新質生産力,逐漸發展爲行業的領跑者,也成爲了離用戶最近的科技品牌。

心系用戶,心系社會,這才是克服一切困難、穿越一切周期、實現基業長青的根本力量。不可否認,這對于企業來說往往是一條“利好向外、刀口向內”的艱難之路,但總有像vivo一樣的企業毅然奔赴其中、默默前行。

0 阅读:20

智谷趨勢

簡介:決策者的首席財富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