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獨立戰爭時摩裏斯改革作戰方式而格勞秀斯則爲戰爭法奠基

史海撷英 2024-04-01 09:18:34

荷蘭獨立戰爭是指聯省共和國爲推翻西班牙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1572年4月,尼德蘭北方各省爆發起義,獨立戰爭正式開始。在“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遊擊隊打擊下,西班牙勢力差不多全部被趕出了北方各省。在此期間,規模較大的戰役有:哈勒姆防禦戰,阿爾克馬防禦戰,萊登防禦戰等等。1580年,尼德蘭成立聯省共和國。

鬥爭中,沉默者威廉出任領導者。貴族出身的威廉自己出錢組建軍隊,反抗西班牙統治。1584年,威廉遇刺身亡,他年僅17歲的兒子摩裏斯繼任爲聯省領導者。

摩裏斯的軍事改革

摩裏斯21歲時被推選爲聯省共和國的軍事長官。摩裏斯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他對經典軍事理論有較深的研究。在後來的軍事實踐中,作爲出色、高明的軍事將領而受到人們的稱贊。他不僅能領兵打仗,而且創造出了一套新的戰術,對整個歐洲的軍事發展史産生過重大的影響。

摩裏斯的軍事改革,首先是把荷蘭反對西班牙統治的軍隊組成常備軍。軍隊的成員仍然是日耳曼雇傭軍及蘇格蘭、英國、法國等國的志願兵,但摩裏斯堅持實行長期的服役制度,從而克服了士兵短期內解散或輪換的不足。摩裏斯嚴格軍紀,給軍隊定期發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士兵因軍饷延誤而逃跑或發生兵變,從而使軍心更加穩定。

其次,摩裏斯對步兵隊形進行了改革。他對戰爭藝術的主要貢獻體現在從最佳角度使用兵力。他采用的戰鬥單位要比西班牙的方陣小得多。西班牙人的戰鬥單位是團,摩裏斯改革後的步兵戰鬥單位是連。每一連從舊建制的150人減少到115人,後來又減少到80人,滑膛槍步兵和長矛兵各占一半。他還把火槍兵的縱深行列減少到10列,戰線加寬到最大寬度爲250米。

摩裏斯發明的戰鬥隊形,稱爲“摩裏斯橫隊”。這一戰鬥隊形是他根據16世紀戰爭的經驗,在古代羅馬人軍團體制基礎上發明的。他減少了步兵編隊的縱深,經過嚴格訓練,這種戰鬥隊形更加靈活,更具有戰鬥力。他的橫隊橫排數只有5排,因此使得所有的士兵能一次把手中全部的兵器投向敵軍。但如果像西班牙方陣那麽多的排數(40排或20排),則不可能把兵器一次投向敵兵。摩裏斯橫隊每一排大約有50名長矛兵,士兵間距爲1米左右。

摩裏斯改革後的戰鬥隊形,與西班牙人完全不同。西班牙人的方陣中,火槍兵在方陣的中央,四周由長矛兵保護。而摩裏斯反其道而行之,他的火槍兵在長矛兵兩翼,他們真正的位置與長矛兵的第四列或第五列平行。火槍兵在這個位置上,兩側有長矛兵保護,即使在近戰中,仍能進行有效射擊,殺傷敵人。由于平素訓練較好,火槍兵射擊速度很快,而且非常准確。位于橫隊兩側的是3個排的火槍兵,每排40人,排成4路縱隊,每縱隊10人。

火槍兵射擊之後,退下裝子彈,直到最後一排火槍兵射擊完畢。摩裏斯軍隊中的火槍兵所持的火槍多半是滑膛槍。摩裏斯的戰鬥隊形,與西班牙人戰鬥隊形迥然不同。雖然火槍兵與長矛兵仍編在一個戰鬥隊形裏,但不再混合一起。摩裏斯橫隊是軍事戰爭史上線式戰鬥隊形的雛形。

摩裏斯采取長矛兵居中而火槍兵位于兩側的戰術,避免了西班牙步兵團中的兵員浪費現象,同時,不僅靈活性增強,而且士兵與士兵的配合比較默契,作戰實效也成倍提高。在戰爭中,長矛兵打得十分順手,火槍兵在長矛兵的掩護下,也可以從容不迫地向敵人射擊。

摩裏斯重視軍隊在戰場上的機動性,盡量避免硬拼。他始終認爲,他的軍隊最需要的是機動和攻城術。在攻城戰中,他創造了許多新的戰法,縮短了克城所需要的時間。他之所以重視攻城術,是因爲當時西班牙人占領了尼德蘭許多城市,要奪取這些城市,軍隊必須掌握攻城術。在訓練中,摩裏斯比較重視對部隊的攻城術訓練,強調野戰工兵和攻城工兵的重要性。這一點,摩裏斯的做法與傳統觀念大相徑庭。

拿騷的莫裏斯

第三,摩裏斯鼓勵人們研制一些特殊的兵器,包括毒氣和炸彈。他贊助軍用地圖繪制者的工作,並采用雙筒望遠鏡偵察敵情。這些作法都領先于同時代其他軍事家。

第四,摩裏斯的軍隊紀律嚴明,訓練有素。摩裏斯認爲,軍隊在戰場上的勝利離不開士氣,離不開平時的嚴格訓練以及士兵高度的組織紀律性。他對軍事訓練一直非常重視,即使在戰爭的間隙,他的士兵也要不停頓地訓練,直到精疲力盡。所以,他的軍隊在各種複雜地形條件下都可以迅速編隊和進行隊形變換。摩裏斯的軍訓方法和操練方法,是軍事史上傳之最爲久遠的貢獻。他的訓練方法改變了軍官教導隊的職責,使部隊訓練方法正確,也給軍隊在平時和戰時進行訓練規定了任務。軍隊的許多基礎訓練項目,如齊步行進等,都是從摩裏斯開始的。

摩裏斯的軍事改革大大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他手下的部隊人數並不多,通常不到1萬人,但所到之處,幾乎攻無不克。每當遇到西班牙主力軍隊時,他便命令手下的野戰工兵修築起堅固的工事,堅守陣地,使西班牙軍隊無可奈何。一些正統的軍人嘲笑摩裏斯,說他“圓鍬造盛名”,但無論如何,摩裏斯的軍事改革是成功的、實用的,而且在人類軍事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摩裏斯的軍事行動

沉默者威廉遇刺後,英國萊斯特伯爵帶6000英軍支持聯省共和國。但1586年萊斯特戰死沙場,他的英軍隨後退回到英國。1588年,摩裏斯出任聯省共和國海陸軍總司令。當時,爲配合“無敵艦隊”進攻英國,西班牙將領帕爾瑪在尼德蘭組成了一支2萬人的軍隊,隨時准備渡海遠征英國。但由于“無敵艦隊”遭到徹底失敗,帕爾瑪始終未能渡海到英國。第二年,帕爾瑪奉命去法國,給摩裏斯的軍事行動留下了可乘之機。

1589年到1590年,摩裏斯主動進攻,占領了南部地區的布萊達城。由于“無敵艦隊”被擊潰,摩裏斯的艦隊控制了尼德蘭沿海地區。攻擊布萊達城時,摩裏斯曾得到過海上艦炮的支持。

拿騷的莫裏斯

1591年,摩裏斯的勢力逐步壯大,他的軍隊的戰鬥力也越來越強。攻城時,摩裏斯先集中炮火轟擊,然後再動用步兵進攻。支援聯省共和國的英國伯爵萊斯特曾久攻祖特芬不下,而摩裏斯僅僅用了7天時間便攻克了該城。

祖特芬城北的德文特城,摩裏斯也只用了11天就將其攻克。一系列攻城戰的勝利,說明了摩裏斯攻城術的成功性與可行性。

西班牙將領帕爾瑪死後,彼得繼任尼德蘭總督。彼得在軍事上無法與摩裏斯相提並論,因此,摩裏斯逐漸占了上風。1594年到1596年,軍事上的勝利使摩裏斯的優勢更加明顯。他已經鞏固了北方各省,即開始向南方各省一步步推進。同時,摩裏斯繼續按照他的軍事思想改革軍事,加強訓練,軍隊日益強大。1597年,雙方在圖霍特展開激戰。摩裏斯的7000人打敗了6000西班牙軍隊。西班牙2000官兵戰死,500人被俘,而摩裏斯的軍隊只有100人戰死。摩裏斯的軍隊取得了此次戰役的重大勝利。

1600年,聯省共和國不顧摩裏斯反對,讓他征服法蘭德斯的沿海地帶,奪取紐波特和敦克爾刻兩個港口。6月21日,摩裏斯帶兵渡過耳德河,准備于7月1日圍攻紐波特。7月2日,尼德蘭新任總督阿爾伯特大公帶領西班牙軍隊趕往紐波特。摩裏斯得知這一消息後,派一支小部隊占領了西班牙軍隊必經的一座橋,阻止西軍前進。西班牙軍隊先行一步到達橋頭,消滅了荷蘭軍隊的小股部隊。

上午,荷蘭軍隊涉水渡河,快速向東北推進。中午,雙方在海灘上相遇。荷蘭海軍戰艦用遠射程炮轟擊西班牙軍隊,但並未取得多大成效。海水漲潮,雙方的戰場不斷向內陸移動。西班牙軍隊擊退荷蘭騎兵的沖鋒後,阿爾伯特指揮他的預備部隊發起沖鋒,荷蘭軍隊被迫後撤。爲擋住西班牙人的進攻,摩裏斯也下令預備隊出擊,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擊潰了西班牙軍隊。接下來,荷蘭軍隊乘勝反擊,全面反攻,西班牙軍隊難以抵擋荷蘭軍隊的攻勢,四處逃散。荷蘭軍隊雖然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但後方運輸線仍受到西班牙軍隊的威脅,不得不放棄攻占紐波特的計劃。

拿騷的莫裏斯

摩裏斯在同西班牙人的鬥爭中,不斷進行軍事改革,大膽進行實踐,多次取得勝利。他成功挫敗了西班牙人,證明了他本人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將領。荷蘭擺脫了西班牙人的統治而獲得獨立,摩裏斯在軍事上的貢獻功不可沒。

戰爭法奠基人格勞秀斯

格勞秀斯出身于貴族家庭,自幼天資過人。11歲進萊登大學,14歲大學畢業。後從事律師職業,擔任過荷蘭首席檢查官。在政治鬥爭中,他與摩裏斯相悖。摩裏斯鎮壓異己分子時,格勞秀斯被捕。第二年,他被以叛國罪判處終身監禁。1621年,在妻子協助下,越獄成功,逃往法國。

格勞秀斯是自然法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爲,人民和君主都要受自然法的約束。他還用自然法理論分析國際現象,提出以尊重人和私人財産的人道主義原則處理戰爭及戰俘問題。他已開始用法律的眼光看待與戰爭相關的問題。

流亡法國期間,格勞秀斯于1625年在巴黎出版了《戰爭與和平法》。他在這部戰爭法學問題專著中認爲,國家如同一個人一樣,也受制于一套普通、合理、不變的責任與紀律規則的約束。例如,一個國家不可以攻擊另一個國家。然而,格勞秀斯也認爲,假如沒有權威性的仲裁以平息紛爭的話,則必然訴諸戰爭或敵對行爲,這個國家可以使用武力保護它的權利或資産,或懲罰罪惡的行爲。這部專著不僅確立了國際法的標准,也奠定了戰爭法的基礎。

格勞秀斯關于戰爭法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巨大,他本人則成爲戰爭法的奠基人。

唐斯海戰

17世紀初,荷蘭成爲世界上的主要貿易國,有大批艦隊在海上航行。爲了通向東印度群島,荷蘭建造了一批大而堅固的船只。戰時,這些船是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海軍也仍然保持著常規作戰的船只。1637年,荷蘭建造了第一艘裝有100門火炮、三層甲板、排水量1520噸的“海上君王”號,但這時荷蘭海軍的主要戰艦仍是二層甲板,裝備50到80門火炮的戰船。裝有大炮的快帆船也已開始建造,這種船排水量約爲400噸,裝有30到40門火炮。這種船快速靈活,是對付海盜的理想艦船。

1639年10月,70艘西班牙戰船與大約100艘荷蘭戰船在唐斯海面相遇。西班牙的戰船比荷蘭戰船大得多。但在9月份的海戰中,荷蘭海軍上將特羅普已指揮艦隊在炮戰中擊敗過西班牙艦隊。西班牙艦隊指揮官,海軍上將奧奎多被迫在唐斯港停泊抛錨,補給修理。10月在唐斯海港再次遭遇時,特羅普早有准備,他將艦隊分成6個分隊,並專門備好了11艘縱火船。在風向有利時,荷蘭艦隊發起了進攻。西班牙人始料不及,還沒有割斷纜繩,艦隊就完全陷入混亂。荷蘭的縱火船燒毀了許多西班牙艦船,擱淺的船只也被荷蘭人消滅。奧奎多只帶12艘船逃跑。西班牙海軍死傷7000多人,1000人被俘。而特羅普指揮的荷蘭海軍只損失了一艘船和500人。

唐斯海戰後,西班牙海軍一蹶不振。如果說,“無敵艦隊”的覆滅使西班牙海軍大傷元氣的話,那麽唐斯海戰的失利則是對西班牙海軍的致命一擊。西班牙海上強國的地位徹底動搖,荷蘭則逐漸強大起來,尤其在海上,不久便贏得了“海上馬車夫”的稱號,由此足以證實荷蘭海軍實力之強大。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