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走路的老人,心血管的3大變化最明顯!60歲後這樣走路才健康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2024-02-28 11:48:54

一說起走路,大家的爭議還挺大的,尤其是上了年紀後,有人就喜歡靜養,覺得這樣才能長壽,可有人就喜歡運動,覺得這才是養生之道。

支持派:

我今年73歲了,患有兩種癌症,做了兩次手術,本身就有高血壓,因爲年紀大了,手術後沒做化療,中期食道癌加腸癌,抗癌六年了也沒吃抗癌藥,每天只吃降壓藥,現在還在市場做點小生意,早晚做運動,走走路,跑跑步,感覺身體還好得很,再活個十年肯定沒問題。這運動對慢性病的控制確實有好處。

反對派:

我從來不走路,不運動,出門幾乎全靠電動車,就在一千米之內都要騎個車子,當下身體狀況良好,有86歲了,平常用煤氣都是自己騎電動車去罐氣,還能把煤氣罐扛上4樓。再說那些運動員和練武的人,大部分壽命都很短,這又是什麽問題呢?還有那個烏龜,每天一動都不動的,不也是公認的“老壽星”,這又該如何解釋?

其實,走路也好,跑步也好,運動有沒有好處,自己心裏最清楚。有些老人不愛運動,那肯定得給自己找個借口,但你不能阻止愛運動的老人去運動,畢竟運動的好處是公認的。就拿現在高發于中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癌症來說,運動對這些疾病的控制,絕對是有益無害,而走路作爲最簡單有效的運動方式,尤其適合中老年人。

一、運動對心血管的好處

喜歡運動的老人,心血管會有如下獲益。

1. 心血管風險更低:諸多研究證實,中高強度的運動與較低的血管風險因素相關,這些風險因素包括血壓、血糖、血脂、腰圍等。就拿走路來說,曾經就有荟萃分析結果顯示,堅持走路可有效降低體重指數、血壓及空腹血糖。而控制住這些指標,對預防心血管疾病,肯定是有好處的。

2. 心血管更年輕:衰老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關鍵中間事件就是血管功能障礙的發生,包括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大動脈硬化、收縮壓升高等。運動能夠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生率,降低血壓等,繼而幫助延緩血管衰老。

3. 心血管系統抗損性更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血管系統抵抗損傷的能力(抗損性)降低,研究發現,適度的運動不僅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還能夠提高其抗損性,幫助更好地保護心血管,防止血管內皮損傷,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預防心血管疾病。

二、運動對抗癌防癌的好處

1. 控制癌症風險因素:有效的運動能幫助控制體重,還能緩解壓力、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而肥胖、負面情緒都是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

2. 增強免疫力:運動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幫助身體更好地預防癌症。另外,運動還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助于清除體內的廢物和毒素,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3. 降低炎症水平:諸多研究證實,炎症與某些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存在一定的關系。而運動可以降低炎症水平,從而降低患癌症的風險。

說到這,可能會有人說了,我不運動,血壓、血脂和血糖照樣都正常,血管年輕不年輕的,我不知道,但我活到這麽大年紀了,沒有過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更是不沾邊,平時連感冒都少有,可我看有些人天天去運動,什麽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等,得啥病的都有,這你能給解釋一下嗎?

如果真有人這麽想,那就是擡杠了,運動也好,其他的養生方式也好,對于防病抗病的效果,肯定都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再說了疾病的發生也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像是心腦血管疾病,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也是一大危險因素,所以有些人即便很喜歡運動,但架不住他天天喝酒、抽煙,還熬夜,吃的也都是重油重鹽的食物,那他的血管肯定不健康。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適合運動,運動的前提是量力而行。就拿走路來說,對于年齡大的老人,走路也是一門學問,做好以下幾點,才算是健康有效的運動。

1. 不適合走路的老人不能走:有嚴重心肺疾病的老人,如心絞痛、慢阻肺等;有嚴重骨關節疾病的老人,如股骨頭壞死、嚴重的膝關節骨關節炎等;有嚴重平衡障礙的老人,如小腦病變、帕金森病等;有嚴重認知障礙的老人,如阿爾茨海默病等,都不適合長距離走路,尤其是快走,否則會加重病情,甚至會誘發意外。

2. 不適合的時間不能走:走路也得挑時間,漫無目的、無計劃的走路是無效的,可以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點去走,一次性至少半小時,注意飯後不要立即快走,可以先慢點散散步,然後再逐漸加速;冬天天冷,晨起後不要立即出門走路,尤其是高血壓患者,以防發生心血管意外事件;高溫時段不要走路,以防中暑;惡劣天氣不能走,以防滑倒出事故;交通繁忙時段不要走,以防出現意外。

3. 走路的步數和步速要合適:有效的走路除了時間要達標外,步數和步速也是有要求的,前提是量力而行,在此基礎上再盡量快點,一般來說,老年人的快走速度應該控制在每小時4.5公裏左右,也就是每分鍾約走90步。至于步數,諸多研究證實,老年人每天步行5000-7000步是比較合適的,沒必要追求日行一萬步。

4. 其他注意事項:走路的時候要選擇合適的鞋子,穿著舒適、穩定、有足夠支撐的鞋子,以減少腳部疲勞和受傷的風險;要保持挺胸擡頭、放松肩膀、微屈膝蓋、穩定骨盆的姿勢,避免過度彎腰或扭曲身體;要注意保持自然的呼吸,盡量通過鼻子呼吸,避免過度深呼吸或憋氣;盡量與人同行,尤其是身體不好的老人,防止發生意外;走路的時候注意監測身體不適,一有異常表現,及時停止。

0 阅读:8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簡介:80後王藥師,關注用藥安全,致力于心血管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