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部隊成立時人數近萬,撤編不足三千,卻走出17位開國將軍!

曆史小松 2024-05-14 22:17:38

在我軍的光榮革命曆史上,有這樣一支革命英雄部隊,成立時人數近萬人,撤編時人數不到3千。

長征時,他們爲保衛中央縱隊接連突破敵軍四道封鎖線;在湘江戰役中,他們以極大的犧牲掩護主力渡河,完成了中央布置的所有任務。

他們平均年齡不到18歲,最小的年僅14歲,在1955年新中國的首次授銜儀式上,從這支部隊裏卻走出了17位開國將軍。

沒錯,這支部隊便是我軍曆史上鼎鼎有名的“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正式番號爲紅五軍團第十五師。

1932年12月,國民黨當局調動40余萬大軍,對我中央蘇區革命根據地進行第四次軍事圍剿,中央局而後要求擴充紅軍主力部隊,少共國際師便由此醞釀而生。

1933年8月5日,少共國際師在江西贛州正式成立,這支部隊集合了來自3省(江西、福建、閩贛)的少年先鋒團,成立擴編後10000余人,是紅軍中最年輕的部隊。

在少共國際師(下轄43、44、45團)成立時,陳光、馮文彬等師級指揮員不過 20 歲出頭,擔任政委的蕭華也只有 17 歲,而且許多戰士在入伍時都沒有槍高。

當時,少共國際師配備的武器也是比較差,整個部隊只要少部分成員裝備步槍,其他主要是土槍、火铳、大刀、紅纓槍、長矛等,一個班5顆手榴彈,每位戰士10顆子彈,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就和敵人拼刺刀、搏鬥。

但是,就是這支青少年組成的戰鬥部隊,戰鬥力卻絲毫不弱于一支成年武裝部隊。

我們直接來看一看少共國際師的部分參戰資料!

1933年9月,少共國際師于閩北參加拿口戰役,前後殲滅敵軍300余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

1934年9月到10月,少共國際師于江西參加石城阻擊戰,爲掩護紅三軍團轉移,少共國際師兵力已經銳減到5000余人。

在收複黎川戰役中,少共國際師以一個團的兵力,阻擊著來自國民黨軍8個團的猛烈進攻。

在團村戰役中,少共國際師師長吳高群和政委蕭華,頂著敵軍的猛烈炮火進入前沿陣地指揮,而後被敵軍炮彈擊中,師長吳高群身負重傷壯烈犧牲。

1934年11月12月,少共國際師參加湘江戰役,損失慘重,渡江後全師剩余人數不到3000。

從長征初期開始,這支部隊便一直擔負著保衛和掩護軍委和機關縱隊的安全。

在湘江戰役中,少共國際師根據中革軍委指示,在湘江以東地區,配合紅一師和紅二師保衛湘江東岸安全,並阻擊由全州而下的國民黨軍隊,掩護中央縱隊安全渡江。

但是,在國民黨軍接連突破紅一師和紅二師防線後,紅一和紅二師被迫戰略撤退,少共國際師也收到軍團部撤退命令,大部隊從大坪渡浮橋過江。

當時,湘江戰役可謂是紅軍自長征以來,遭遇的最爲慘烈的一戰,當地民間便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經此一役,中央紅軍主力由8萬余人,銳減到3萬,而少共國際師人數驟減到不足3000,平均每3人,只有1人活到湘江戰役後。

1935年2月10日,根據中革軍委發布的《關于各軍團縮編的命令》,提升紅軍部隊的整體戰鬥力。

隨後,在整個紅軍部隊內進行整編,而少共國際師便同紅一軍團主力進行合並(編入紅一師和紅二師),少共國際師也由此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退出曆史舞台。

從成立到撤編,少共國際師戰鬥時間不到2年,但是卻譜寫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風華絕章,幸存下來的戰士成爲我軍的中堅骨幹力量,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中大放光彩。

在1955年人民軍隊首次授銜儀式上,從少共國際師裏,一共走出了17位開國將軍,包括2位上將,2位中將和13位少將,他們的光輝戰績和革命曆史應當被世人永遠銘記。

蕭華上將,曾經作過一首《憶少共國際師》:少年有志報神州,一萬虎犢帶吳鈎;浴血閩贛銳無敵,長征路上顯身手!

少共國際師,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的豐功偉績,也點亮著世界人民!

我們都是青少年,願把熱血染紅旗!

10 阅读:217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22:52

    紅二十五軍長征時也是娃娃兵,紅二十五軍出了97名開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