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在猶豫中前行,港股正在走向牛市

丫丫港股圈 2024-05-09 19:13:24

近半個多月來,港股迎來久違的大漲,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SH)和恒生互聯網ETF(513330.SH)兩者漲幅近20%。如果考慮到過程中的持股體驗,可以說完全不遜色于指數內的大部分權重股。

具體看,短短兩周內,港股已抹去年內跌幅,漲幅反超標普500,成爲年內漲幅第二的市場。或許是經曆了3年港股的熊市,現在無論是長線大機構還是散戶投資者,即使在大漲之後,也都在看一步走一步,行情不斷在猶豫中前行。事實上,現階段的港股正在發生變化。從資金流向看,近期港股指數上漲斜率的擡升主要歸因于外資的買入。在此之前,港股市場的核心買家主要還是內地資金,在過去4個月裏,港股通淨流入金額超過2100億元,創曆史第二高淨流入數據。理由也特別簡單,就是相信常識,相信均值回歸。對于一個連續下跌了4年的市場,而過程中核心企業的利潤和股東回報卻在不斷改善,兩者間的背離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勢必不可持續。而港股即使在這輪大漲後,恒指市盈率僅爲9倍,遠低于日經225指數的16倍市盈率,也低于標普500的25倍市盈率。

具體來看,驅動外資重新擁抱中國資産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這輪行情始于日央行加息後,日元從150元貶值到160元,此前機構還在假設日元加息走強至120-130元,日本企業盈利惡化,可能會引起日股下跌。但超出市場預期的是,加息反倒使得日元加息貶值,引起外資止盈日股。可以看到,近期日經225下跌/日元貶值,對應著恒生指數上漲,此前日元貶值對應日經上漲的關聯性發生了變化。在邏輯發生變化後,可側面證明外資流入日股的意願減少了。同時,美股近期因爲通脹數據持續高位,市場估值容忍度正在不斷下修。

也就是說,海外市場的核心市場和資産都缺乏足夠吸引的機會。正如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所說的,伯克希爾賬上有2000億美元,但沒什麽好投的,市場上可選擇的機會正在減少。因此,在這樣的心理背景下,無論是從自上而下配置的角度,還是自下而上的基本面維度,港股市場無疑是更爲明確的選擇。另一方面,根據中金統計,近期企業盈利預測沒有上修,說明這輪行情更多地是資金面驅動。按照此前邏輯,當日元下探到新低點後,外資的確有可能會繼續做多日股。但像去年大規模做多日股,撤離港股的行情,可能接下來不會出現了,即使出現,幅度大概率也有限,更可能是上車機會。理由簡單粗暴,港股過去4年的下跌基本上已經充分甚至過分定價了可能發生的負面因素,縱使利空落地,從近期幾次的壓力測試看,基本上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相反,在這種環境下,如果邊際因素稍微有積極的變化,上漲空間可能極大,並且極快。目前,新興市場基金配置中國的比例僅爲5%的水平,全球市場基金配置中國的比例約爲2.3%,仍是近5年最低水平。

截止3月底,各類型基金對中資股配置比例較去年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國內規模最大的被動基金同比上漲13%,而全球基金主動規模回升7%。外資整體配置是在改善的,反倒是國內基金配置在下降。

從宏觀上看,此前恒生科技估值被地緣政治和基本面所壓制,現在都有邊際改善,外資對港股預期沒有那麽悲觀了。加上恒生科技的主要成分股開始擴大回購支撐股價,市場在逐漸修正的不合理定價。正如外資常說的,巨大的資産價格變化往往發生在越來越多人去修正之前偏見的時候,而非一定需要真實的情況發生了變化,現在即類似于這階段。這輪反彈裏,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SH)漲近20%,恒生互聯網ETF(513330.SH)漲近25%。從估值上看,恒生科技市盈率爲24倍,以往平均在35倍PE以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具體來看,這次行情領頭軍仍然是互聯網企業,騰訊漲超20%,美團漲23%,快手漲40%,京東漲30%,阿裏漲近20%。恒生科技互聯網企業受資金流入最大原因有兩點,一是估值便宜,各家業務風險已逐步排除,例如像之前擔心美團被抖音蠶食,阿裏/京東受拼多多沖擊,現在都走出了拐點。二是從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SH)的成分股來看,前10大成分股占據指數的72.2%,其中騰訊、快手、美團、京東、阿裏、網易都有明確的股東回報規劃。

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現金流強勁,每年賺到的錢足矣覆蓋回購計劃,穩定的增速保證了未來能不斷加碼回購金額,有能力給股東産生中長期的回報,與美股科技股的發展看齊。隨著宏觀經濟恢複,這些頭部互聯網公司是最大的Beta。以騰訊舉例,騰訊每日回購金額從去年的3-4億元提升至10億元,若維持10億元的每日回購,全年回購約1400億,且回購股份全部做注銷,能爲EPS帶來8-9%的貢獻。同樣,美團在近期上漲的過程中,每日按2.15億港元的規模在不斷回購。互聯網企業回購積極性逐漸反應在股價中,即給到了投資者信心,也擴大了安全墊,回購時間拉長才能反應更大效益,而互聯網行業中長期的大改變,現在上車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SH)並不算晚,長期持有必有驚喜。值得一提的是,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SH)裏有28%的成分股,來自其他沒有回購的公司,例如像業務競爭激烈的理想、小鵬、中芯國際等等,在宏觀經濟改善時,恒生科技ETF吃到的行業Beta會更加廣。若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較低,想分享未來中國互聯網企業中長期的股東回報,也可以通過恒生互聯網ETF(513330)參與,恒生互聯網ETF前十大重倉股占90%的份額,較恒生科技ETF的集中度更高。其中,騰訊占15%的份額,美團占14.45%,快手占13.34%,網易占11%。

整體而言,過去2年港股的定價被各種複雜因素扭曲,但當外資的投資邏輯發生改變時,正是港股抓住恢複合理定價的好時機。

0 阅读:10

丫丫港股圈

簡介:專注態度,獨到角度